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箱子里的宋末 » 第41章:初阳城里个个都是人才

第41章:初阳城里个个都是人才

    人祸自要人来解决,人口是一切的根本。

    这两天初阳城的人口正好也迎来了一波暴涨,从四百出头,直接飙到了786人。

    有听闻“沐神教”传言而来的,有县牢赎人事件发酵吸引来的,也有昨天被“仙人施法”折服的。

    而规模等级中的“规模”,在500人口时就已经能够得到提升,即从“村”晋升到“镇”。

    晋升后,不仅可以新增16个地块,还多了“辖区”这个概念。

    辖区意味着李沐能拥有更大的视野,只是无法直接干涉。

    同时,刚晋升的小镇,辖区内还可以获得一块“飞地”,一个“新的村子”。

    其实就是额外获得一个地块,可以不贴着现有的地块“放置”。

    总之好处多多,不是“村”这个规模级别可以比较的。

    不过这么好的事,自然不会只要500人口这么简单,还有一个附加条件:粮食自给自足。

    顾名思义,就是要求小人种出能养活自己的粮食。

    这就让李沐蛋疼了。

    在他的计划里,短期内压根就没考虑过这件事。

    因为时间太紧张了,不论是救援种师中,解救困在太原城中的王禀,都没有时间让小人搞农业生产。

    何况1克比1吨的比例,从这边搞粮食过去不比小人们自己耕作强?

    最让李沐头疼的,是初阳城的人口结构。

    先前为了尽快升级追求数量,疏忽了对质量的控制,以至于现在老弱残幼占了人口结构的大头。

    比如跟随陈茂一行人归来的,还有那罗家村的六户人家。

    19口人基本不是老人就是小孩,其中一户便是那个叫驴娃的半大小子和他那摔断腿的老爹。

    再比如第一批入住小破城的人,也是青壮拖老幼。

    之后慕名而来的人,都差不多。

    说句比较没有温度的话,这些都不是优质移民。

    若不是那个赵大知县闹了一出戏,初阳城里能作为战力的青壮不超过两百人。

    李沐不断滑动光幕,控制视野查看整座城的情况。

    一想到要把昨天刚整好的新城进行翻新,他就觉得无比烦躁,不是很想动手。

    要知道他可不是单纯把楼摆进去,还要设计道路铺设下水道的。

    “麻烦啊……”

    “买一袋10公斤的米放进去都足够两三万人吃一年了吧,为什么还要整这个粮食自给呢?”

    “就不能用粮食抵消掉‘粮食自给自足’这个条件吗……”

    “唉……”

    见光幕没反应,李沐划拉起了升级条件的文字说明。

    点到【粮食自给自足】,弹出一个说明,里边有个不起眼的提示:【自给率14.86%】

    “神奇的海螺,这15%的自给率是怎么回事?”

    【部分居民在村外拥有田地。】

    “有田地就可以?”

    “不用在城里种?那……如果我现在让人开垦出田地,是不是可以算进去?”

    【新耕地无种植记录,只能按土地肥力和粟米的平均产量来评估。】

    “好,够了!”

    ……

    灵石县县衙。

    赵大知县焦急地来回踱步,嘴里不断谩骂:“该死!该死!该死!”

    “该死的邪教妖人!某就不该听信那妖人的话!”

    “儿子你可千万不要有事啊……”

    此时有一人飞马而归,呈上来两封信。

    一封是李成功写的,内容是说赵小法曹无恙,在这边吃得好喝得好。

    赵大知县把信撕碎,气愤道:“可恶!又在扯谎,真当某好诓骗不成!”

    另一封是他儿子写的,大半内容都在夸‘初阳城’。

    墙高屋齐道路整洁,美食美酒畅吃畅饮。

    更关键的是,初阳城里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

    云云。

    后边说他在初阳城跟着李成功学习练兵带兵,短时间内不会回去。

    甭管内容对旁人来说有多离谱,赵大知县对儿子的担忧放下了一些。

    字迹和措辞语气完全一样,至少能肯定人没遇害。

    只要人还活着,什么都好说。

    相比慌乱而暴躁的赵大知县,杜老二则要气定神闲得多。

    好端端的,老弟怎么就反悔不放人了,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变故?

    关押他的牢房被打扫得异常干净,还有一个小煤炉给他烤火。

    杜老二与其说是被抓进来的,还不如说是他为了安抚知县大人主动走进来的。

    意思是:俺就在你手里,俺小弟不会轻举妄动的。

    一个狱吏从外边回来,拍了拍身上的雪。

    拎着一壶酒和一只腌渍过的生鸡进来,打开牢门进去跟杜老二坐一块。

    把生鸡架在炉子上烤:“知县大人又要招乡勇了。”

    杜老二自己倒酒喝,听到这消息,皱眉道:“他不晓得俺们不久前才招过两次么,还招他不怕出事?”

    说完他又自己回答:“算了,想来县令也没阻止。”

    “这次招多少人?”

    “两千人。”

    咳咳咳咳咳……

    杜老二被这数字呛了一下:“两千人,霍邑那边能批准?”

    狱吏摇头表示不知:“反正告示已经张贴出去了。”

    嘶,这姓赵的是真不怕死啊……

    “怎的,你想去给你那妖人弟弟通风报信?”

    赵大知县带着随从进来,看着炉子烤鸡和酒,讥讽道:“杜主簿可真惬意啊,在牢里吃酒。”

    杜老二淡定喝酒,说:“赵大人,俺劝你还是把告示给撤了,上头查下来可不好收场。”

    “害怕某将你那言而无信的弟弟给抓来治罪?”

    “赵大人,俺弟弟对外宣扬的沐天尊,可是位真实存在的神仙。”

    “呵呵呵,杜主簿,莫不是把本官当成那些卑贱的愚民了。”

    杜老二任他笑,等他笑够了才说:“其实偶尔愚钝一回,更容易看到真相,也不会自以为是而得罪神仙。”

    “所幸沐天尊是位仁慈的神仙,对俺们的无礼,也只是给了象征性的惩罚。”

    说的时候,他面露悔意。那时的自己是多么狂妄自大,竟然还敢那般非议沐天尊。

    “那不是人可以抗衡的伟力,别说两千人,哪怕两万人、二十万人。对沐天尊而言,也不过是吹口气的事。所以赵大人你还是……”

    “本官不是来听你传教的。”赵大知县打断道:“本官问你,多少钱可以让俺儿回来。”

    “都说是真神仙了,怎会在意俺们凡间的钱财。”杜老二反问:“您确定不是令郎自己不愿意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