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箱子里的宋末 » 第72章:游学儒生王荀将军

第72章:游学儒生王荀将军

    冬日暖阳,是难得的好天气。

    有7人骑着无印老马过了阳凉北关,沿着冻河边上的官道南行。

    见四下无人,左侧之人忍不住说出了心中疑惑:“将军,这守关士兵的甲胄打磨得如此光亮,难不成俺们南下暗访的事已经被知道了?”

    被称为将军的人便是王禀之子王荀。

    正五品的游骑将军,现任宣抚司先锋军都指挥使。

    昨夜受命潜入灵石县,暗中把知县父子接走。

    他的父亲只是让他顺路打听一下“沐神教”在当地是否存在,又是否像信中说的那般。

    暗访,其实只是顺带的事。

    将那父子接回太原府这事,王荀的部下都不知道,以为只是调查一个新兴的教派。

    没办法,知县治不住当地官吏,对于这些外派掣肘地方县令的京官来说,算是比较丢脸的事。

    从太原府沿汾河南下,经清源、祁县,过平遥至介休,都未打听到有关沐神教的消息。

    连谷口处的义棠镇百姓,也是一问三不知。

    到此地时,王荀也认同父亲的推测,‘方腊余孽’一事,大抵是那位知县捏造出来的幌子。

    对于部将的想法,他微微摇了摇头:“明访他们都无需拿出那般的新甲,应该是得了批新甲,刚好被俺们看见罢了。”

    其实他也觉得稀奇,那甲胄的光亮程度远超过往所见。

    若不是不想节外生枝,他肯定要亮明身份询问一番。

    过了一个小弯,又是一段笔直的道路。

    放眼看去,一里外有个驿站,对向也有5人骑马而行。

    距离有点远,初看时以为是只是普通的过路人,然而走得越近越惊讶。

    对方哪里是什么过路人,而是车队的领路人。

    其身后跟着长长的板车队伍,有牛拉的,也有驴拉的,一时半会看不到头。

    还有几人骑着马在车队旁边维持秩序,让并行的车队变成单行,只占半道。

    双方临近,领路的少年面上带笑,抱拳表示歉意。

    王荀抱拳回礼,带人错身而行,默默观察这支有些特别的队伍。

    首先是人。

    一路上,他们所见之人大多是面黄肌瘦的,还有些病恹恹的样子。

    甚至有些人眼神空洞,表情麻木,一副看不到希望的样子。

    但这些人一个个全都面色红润,精神头十足,嘴角带着笑意,眼睛都泛着光。

    这是连那些富户都不大能看到的模样。

    然后是货。

    前面的货物都盖着油布,不知是什么。

    之后是宽大的板子,给人感觉似木非木。

    这样的板车约有二三百辆,之后是驴子或骡子驮箩筐,里边都是些大得出奇的木炭。

    之所以没认成煤炭,一来箩筐看起来并不算沉,二来其碰撞的声音很脆。

    这得烧多粗壮的树木才能得到这样大块的木炭?

    而且又怎么烧得透的?

    最后是这些牲畜。

    一个个都膘肥体壮,不管是马是牛还是驴和骡子,这些体征都代表着健康。

    不光如此,它们的皮毛全都非常干净,而且油光水亮。

    这意味着这些牲畜不仅有充足的食物吃,还有专人伺候洗刷皮毛。

    再看蹄子,多多少少都有修整的痕迹,这更证实了这一点。

    要知道这可是在冬天啊,还是河东路的冬天。

    这个连人都不大能吃饱的地方,怎么会有那么多粮食和人手去照料这些牲畜。

    然而这只是王荀看到队伍前面的牛驴骡的想法。

    当他看到后面更长的猪羊队伍后,人都麻了。

    它们同样是一人牵一只,上边还挂着麻袋。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它们同样被打理得非常好。

    仿佛每一个牵着的它们的人,正是照料它们的人一样。

    谁家养牲口这么养的啊?而且为什么要用猪羊驮货?

    王荀实在忍不住了,与殿后的骑手攀谈起来:“敢问这是哪位大商的队伍?”

    骑手有种被看不起的样子,强调道:“俺们可不是什么商队,俺们是初阳城的运输队,这是要运到北关卫城的物资。”

    “抱歉抱歉。俺们几人游学天下,今日初到此地,还望见谅。”

    王荀几人穿着一身厚实的儒袍,一路皆是以游学儒生的身份打探消息。

    他们自己觉得自己的乔装没问题,骑手却差点没翻白眼。

    “兄弟,不是俺说你们,哪个读书人像你们这般壮实的。”人家丝毫不给面子,直接戳穿他们:“不管你们是哪条道上的,俺劝你们不要打俺们的主意。”

    又好心劝道:“倘若你们是被官府逼得讨了这口营生,不妨来俺们初阳城。只要肯干活,保你天天有肉吃。”

    见队伍走远,骑手拍了拍王荀的肩膀说:“你们继续走,看到三水村后过河,会看到一条新修的水泥路。沿着路走就能到俺们初阳城,想知道什么可以问守城门的卫兵。”

    说完也不给解释,夹了一下马肚子归队了。

    初阳城?水泥路?卫兵?

    七人一头雾水。

    尤其是王荀,赶忙到路边寻了个隐蔽的地方拿出地图查看。

    反复查看,根本没见有“初阳城”。

    地图是他从舆图上描绘下来的,不算细致,却也不会错漏掉能被称之为“城”的地方。

    “将军,所谓初阳城,会不会还是那个什么沐神教的总坛?占山造了个寨子,为了撑门面把那里叫做城。”

    王荀一听有道理,搞这些玩意的,最喜欢搞这种了。

    什么圣王圣母、神王神母的可不要太多。

    收了地图,几人重新上路。

    过驿站,不出三里,官道边上出现几家小店。

    原来是有个村子挨着,村民在这里做点小生意。

    “店家,可有酒食?”

    几人对所谓的初阳城好奇得紧,索性进店看看能不能问到些什么。

    “几位相公说笑了,这年景哪有粮食酿酒啊,俺们这只有些散茶。”

    听到散茶,王荀赶忙说:“没酒来壶热水即可。”

    “新蒸的炊饼要否?俺家的脆饼用的是上好的白面,入口甜滋滋的。”

    正好奔波了一上午,听到店家这般推销,王荀顺势点了些。

    店里没别的客人,热水炊饼上来,店家又清闲了下来。

    “店家,问你一件事。”

    “相公是想问刚才过去那些人的事吧。”

    “对。”

    “那些是沐神教的人……”

    店家把自己听到的传闻一五一十都说了,最后说出自己的见闻:“俺村也有两户听信鬼话跑进了山里,但是俺在刚才那里的人没看到他们。”

    然后抛给他们一个不言而喻的眼神。

    王荀明白他的意思,是怀疑沐神教在骗人。

    什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和食物,怎么听怎么假。

    倘若没见过刚才那支队伍,他也会和店家一样持怀疑的态度。

    可是他见着了,还近距离看的。

    王荀没有接话茬,走出小店,来到几匹老马旁边。

    毛色暗淡,腹腿皮毛不算杂乱,但也没有梳理的痕迹。

    这还是军中老马品相最好的几匹。

    王荀将手伸向自己骑的那匹老马,默默捋着颇为顺溜的鬃毛。

    这是出发前,他实在看不下这些长毛结团在一起给修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