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墨宋 » 第二章 我是隔壁老王?

第二章 我是隔壁老王?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八月十五日晚,恰逢中秋佳节,这本应是“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行。”的月圆之夜,但此刻临安城的上空却乌云密布,雨骤雷鸣不绝,城中哪有半分往昔中秋之夜乘兴登危楼,临轩玩月,婆娑于市,酌酒高歌的节日喜庆氛围?

    中秋的夜雨,无疑是遭人嫌弃的:

    明月到今宵,长是不如人约。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

    夜深休更唤笙歌,檐头雨声恶。不是小山词就,这一场寥索。

    而此时临安城钱塘县南门外的一条臭河涌中,在瓢泼的雨幕下,一道狼狈不堪的身影正手脚并用地奋力爬上了岸,然后就一脸茫然地看着四周发起了愣来。

    “唉?我这是在哪?我是谁……”

    突然,一幕幕影像如同决堤的洪水般涌进脑海:贫苦书生、科举不第、情场失意、被人陷害,前途无望、彻夜卖醉、被人蒙头打黑棍,在昏死过去前还被雷劈了个外焦里嫩……

    “啊~……!”

    随着越来越多的情景闪过,刘芒的脑袋顿时传来阵阵剧痛,他不由得双手抱头痛呼出声,甚至满地打起了滚,直至痛得昏死了过去。

    良久,在疼痛渐渐消失后,刘芒终于在路边的泥坑中慢慢苏醒了过来。

    在整理了半天混乱的思绪后,他顿时就被脑海中的记忆给震懵了。

    这……

    老天爷这也太看得起我了吧,雷劈也要来个首尾呼应的双爆击?!

    我只是随口口嗨了句‘要回到南宋开直播间’而已,这竟然就真的被雷劈回了南宋?!尼马,怎么没见我买彩票时这么灵验过?!

    老天爷,你开什么国际玩笑,我可是铁杆的无神论者呢。

    接着,接受不了这个现实的刘芒,再次恢复了疯狂的本色,只见他一手叉着腰,一手指着老天就开始大吼大叫起来:

    “老天爷啊!你有没有搞错啊!我只是开个玩笑而已!我知道错啦!你就把我当个屁放了吧!”

    “贼老天,来啊!有本事再来一道狗日的雷劈死我啊!”

    …………

    “老天爷,我求求你了!快劈死我吧!”

    …………

    随着这货旁若无人般疯狂破大大骂着老天的同时,道路旁那些正从城中冒着小雨返家的游人顿时也是被吓了个轻:“神经病,哪来的求雷劈的疯子,我们快走,当心被传染了。”

    “此人对天神不敬,定当生儿没屁眼!”

    …………

    良久,雨幕终于渐消,这中秋之夜的夜空也慢慢变得皎洁如暇起来。

    而大骂了半天的刘芒也终于死了心,不得不接受了自己穿越的事实。

    是的,这竟然真的是我们那来自860多年后的,可敬可叹的直播五雷轰顶的网红大V——刘芒!

    令人意外的是,他现在这具身体的原主竟然也叫刘芒!

    刘芒,字韬奋,南宋福建建州人(今建瓯),生于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现年24岁,其人长得剑眉星目,俊逸不凡,又文武双全,才学不凡,实乃不可多得之少年俊彥。

    刘芒,字韬奋?

    流氓?掏粪?

    掏粪的流氓?!

    我糟,你大爷的,有没有搞错啊?!什么名字你不起,你偏偏起个这样狗屁不通的名字?!你这让我堂堂大翔哥情何以堪啊?!

    要知道,翔哥我前世可真是恨透了那错将我的名字登记成了刘芒的户籍工作人员,烦透了“流氓”这外号,如果不是嫌改名太麻烦,哥我早就去改了它九九八十一遍了。

    结果,这兜兜转转的,就算回到八百多年前的南宋,翔哥我却依然和这“流氓”脱不了关系?而且还命中自带“掏翔”神技?!

    什么要以你那父亲为榜样,刚直不阿,不畏强权,哪怕是生命如那流星般短暂,也要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那可怜的便宜母亲啊,这真的值得吗?

    什么刘芒这名字锋芒太露,过刚则易折,宜韬光养晦,奋斗不息,以待奋起?

    张九成你这好为人师的糟老头,我恨你!

    一翻发泄过后,在这已既成的事实面前,刘芒只好捏着鼻子认下了这个梗。

    罢了,罢了,既然如此,那我大翔哥就免为其难地在这南宋掏一回粪吧,顺便掏一掏那独尊儒术,掏一掏那重文轻武,掏一掏那恐金千古一弟(帝)赵构……

    咦?貌似这……

    我这想法有点惹屎上身、自找麻烦哎!

    算了,我还是彻底躺平,每天游游山,玩玩水,再坐等九天神雷劈脑壳好了,至于那些大于1+1=2的麻烦事嘛,就永远都不要来烦我翔哥啦!

    嗯,这个天才式的主意也就我“翔哥”这种天纵英才才想得出了,nice,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

    张九成(1092年-1159年),字子韶,号无垢,汴京(今河南省开封)人,北宋灭亡后迁海宁盐官(今浙江海宁)。是南宋著名的官员、思想家、数学家。

    南宋绍兴二年(1132),张九成殿试为状元。授镇东军签判,因与上司意见不合,弃官归乡讲学。后应召为太常博士,历任宗正少卿、侍讲、权礼部侍郎兼刑部侍郎。

    他为官不附权贵,主张抗金,反对议和,为秦桧所忌,谪守邵州,不久又革职,复以“谤讪朝政”罪名,贬谪南安军14年(今江西大余)。秦桧死(1155)后,他才被重新起用,出知温州。因直言上疏,不纳,辞官归故里,直至两年前,终于不幸病故。

    至于刘芒的出身……

    真是一言难尽啊!

    在靖康元年(1126)九月太原之战中,刘芒的曾祖父,时任胜捷军都头的刘义随王禀战死于太原。

    城破前,当时刘芒的祖父(刘胜)在忠仆的救护下趁乱逃出太原,一路乞讨南逃,最终流落到建州(今福建建瓯)结草为庐、艰难求生。然而刘胜在为生活奔波的同时却不忘国恨家仇,在劳作之余还习武从文,自强不息,后来更是毅然加入到了岳家军抗金北伐的队列,最终在朱仙镇之战中壮烈牺牲。

    然而,随着岳飞的被冤杀,南宋朝庭甚至根本就不承认朱仙镇一战的存在,在《三朝北盟汇编》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这两本号称南宋良史的史书中,亦不曾载有朱仙镇之战,只说颍昌之战后岳飞即班师回朝!

    这也就是说,义无反顾地为收复失地抛头颅洒热血的刘胜这算是白死了!壮烈牺牲的他不但没有战功,甚至是连抚恤金也拿不到一文,子孙后代更是在主和派的打压下永无出头之日!

    绍兴十一年十月,岳飞始被关押,到该年年底,该案始终迟迟没有结果。

    对于抗金英雄岳飞的蒙冤落难,朝堂上以张俊、王贵、万俟卨、姚岳等为首的一大批奸人,连忙趁机投机钻营、落井下石,踩着岳飞上位,真可谓是“凡傅成其狱者,皆迁转有差”。

    而岳元帅的忠义与功勋一向为世人所共知,对于他的蒙冤,天下人不顾“千古一弟”赵构和卖国求荣的秦桧的政治迫害,纷纷为岳飞鸣不平。

    万俟卨审讯岳飞期间,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大理卿薛仁辅,就与万俟卨竭力争议,结果被罢官。

    齐安郡王、宗正卿赵士当面入宫找赵构理论,以全家百口担保岳飞无罪,结果反被万俟卨弹劾,最终被革职,逐出临安,贬死地方。

    枢密院编修胡铨,不止要为岳飞鸣冤,还请斩秦桧,结果被贬海南。

    岳元帅麾下的将领、幕僚,亦是以被贬、被害、被迫隐退而告终。

    这样的官员还有很多很多……

    然而,在这些人中,但凡是身上披了那么一层官皮的人,最多不过是或被贬或被免职下狱或被流放,而真正为此杀身成仁的竟然是民间的几位名不经传的布衣小人物。

    他们中的代表有以布衣之身带领数千士民为岳飞上书鸣冤的建州刘允升;有那以文士之身为岳飞鸣冤而被诬杀的智浃;有那冒着生命危险为岳飞收敛尸首的狱卒隗顺;有那那九年后为岳飞报仇,刺杀秦桧而身死的施全等。

    他们都是曾深深感动了历史的热血小人物。

    而其中那位曾在岳飞蒙冤时以布衣蚁民之身引领了南宋版五/四运动的刘允升,则正是刘芒的父亲!

    刘允升,名阶,以字闻名于世,其人是一位满腔热血,终身为恢复北地而奔走呐喊的爱国青年,但不同于父、祖的投身于军伍,身为军伍粗汉之后的刘阶却选择了从文,期望能从科举之路上走出一条有别于父、祖的救国之路。

    在听闻心中的大英雄岳飞蒙冤入狱后,身怀国恨家仇的刘阶气愤之下,竟然以寒士布衣之身,带领数千士子百姓诣阙上书讼其冤。

    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同妻子王氏在家里围炉饮酒,忽然门卒送来一封信,秦桧拆开一看,原来是万俟卨派人送来的。万俟卨在信中说,建州布衣刘允升,同数千士民联名上书为岳飞鸣冤,他不敢决断,又怕激起民变,请示秦桧该怎么办。

    秦桧大怒之下,下令将刘允升下棘寺(大理寺)以死。

    其后又在体察“千古一弟”赵构的上意和其妻王氏‘缚虎容易纵虎难’之辞的唆教之下,下定决心以“莫须有”的罪名逼死了民族英雄岳元帅!

    刘允升被下狱处死的惊天噩耗被有心之人紧急传回时建州刘家时,骤闻这晴天霹雳的刘严氏顿时被打击得昏死过去,但这弱女子在醒来后竟能强忍着悲痛,连夜拖着那时才三岁的幼女和六岁的刘芒远循他乡,才使得刘家血脉不致断绝。

    可恨!可悲!可叹!

    三代忠良,满门忠烈的刘家竟然落得如此凄凉的下场!

    值得庆幸的是,后来碾转千里后投靠在江西娘家的刘芒母子,在机缘巧合之下竟然得遇遭贬官南安军(江西大余)的张九成,张九成感刘允升的忠义,怜刘芒母子孤儿寡母的凄凉,又见刘芒长得聪明伶俐的,遂将刘芒收为弟子。

    因自幼就跟随外祖父严致尧习武从文(江西泰和县人),后又拜在老师张九成门下深造,自然造就了刘芒那不凡的诗才学识,再加上他那侠义心肠,并常常以墨侠自居,行侠于于乡里,因而多得乡邻之赞许,实为南安军一带不可多得的青年俊彦。否则当年游学于临安时,就不会惹得才貌名动临安,眼界绝高的大才女朱淑真芳心暗许,愁绪万千了:

    门前春水碧于天,坐上诗人逸似仙。

    白璧一双无玷缺,吹箫归去又无缘。

    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从此我开始孤单思念……

    咦?朱淑真?

    宋朝四大才女之一,仅次于李易安李清照的朱淑真?

    红艳女诗人,古代休夫第一人的朱淑真?!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看来我这还艳福不浅啊,刚穿越就成了隔壁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