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墨宋 » 第二十五章 黑板与《三字经》

第二十五章 黑板与《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中。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德立人。法明纪,政固邦。

    …………

    就在刘芒挥着教鞭指着黑板上的改编版《三字经》带读着的时候,课室外这时竟然有数人靠在窗口围观了起来。

    只见一排排苍劲有力的雪白粉笔字正赫然地呈现在那黑糊糊的黑板上,黑白分明、简洁明了的,而每当刘芒拿起抹布一轻抹过后,那板面便再次变得黑亮如新。在这简单高效的一幕的冲击下,众人顿时愣住了。

    “咦?这黑墙壁和这白字是怎么回事?……我以前在书塾怎么没见过这种东西?……”众人顿时疑惑不已。

    “妙啊!没想到韬奋让泥匠弄的这个所谓的‘黑板’竟然真有如斯妙用!还有他手中这书写的白笔……好!好啊!孩子们有福了!”本来方天锡这几天还在对刘芒要搞的这什么‘黑板’将信将疑的,如今在这捉竿见影的视野冲击下,疑惑顿解的同时,内心也是大感震憾。

    “人之初,性本中。性相近,习相远……?咦?这是哪本书里的?怎么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的?”

    “噢,这些以三字为句读的句子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却又隐含着圣人典故,人生哲理,真不失为孩子们启蒙的好教材呢!不知后面还有些什么内容呢?……”

    “嗯,确实如此,不过,这人之初,性本中……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荀子曰:人之初,性本恶……但这性本中……大家知道这是出自哪里吗?”

    “咦?还有这三纲者,德、法、政?三纲者不是应该为君臣,父子,夫妇吗?这……”

    …………

    就在众人窃窃私语间,正在授课的刘芒也注意到了外面的动静。疑惑地抬头望去,见是校长方天锡正带着一群人在好奇地打量着这一切,他也就不再作深究。

    在向众人微微点了点头打过招呼后,刘芒便继续开始他作为园丁的辛勤工作。

    “同学们,这两天大家虽然跟着老师诵读了这《三字经》前面的28对,但相信还是有很多同学对这其中的典故与意思是一头雾水的,接下来老师将逐一对这些内容进行讲解……”

    “首先,这‘人之初,性本中’是什么意思呢,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然而,荀子却曰:人之初,性本恶!人之初生,赤条条、光碌碌地来,犹如一张白纸,无欲也无求。只知饿了要吃奶,不舒服了就哭闹,舒爽了就欢笑,又何来的善与恶呢?”

    “只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就越大,也就有了有了喜怒哀乐,有了欲望,从而就引出了善恶。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好坏就造成了人的近善或向恶……”

    “所以,人之初,应是性本中,是不偏不倚的,人性并不存在天生的善恶,也没有绝对的善恶……”

    “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

    …………

    “三纲者,德、法、政也。人无德则不立,法不明则令废,政不公则邦乱。德为人之本,德立身修则器成,家国天下可济矣;法为国之纲纪,法治昌明则纲纪必正,大治之势必成矣;民为国之本,执政为民则国本必固,邦国必兴矣……”(水平有限,想了几天,只能想到这几点能勉强扯上三纲并替代它的。)

    …………

    “‘人性并不存在天生的善恶,近善向恶皆因后天的影响?’,这……言之有理啊,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

    “好一个人无德不立,法不明则废,政不公则乱!此言大善!此三纲者竟比那君臣、父子、夫妇更具公心大义!妙!实在是妙不可言啊!”

    …………

    就在众人的连声感叹中,刘芒也终于结束了今天的第一节课:“今天的第一节课就上到这里,大家先休息一刻钟(15分钟)。等一下的杂学课我们就继续将昨天《十万个为什么》里的声学内容验证一番。”

    “耶!又可以上《十万个为什么》了!真好哎!”话音刚落,只见班级里的学生们顿时就暴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声。

    在课室外的众人一片惊异的目光下,刘芒终于走出课室向他们迎了上去:“见过方老、程兄、宋兄,倪兄,还有这……”

    虽然刘芒刚才在课室内上课时,就对外面的几位访客的身份回想了N遍,但也只是依稀记得这几人是他之前到太学旁听学习时认识的朋友。

    其中那个高个的好像是叫程宏图,那胖子叫宋芑,而那位身材精瘦却双眼炯炯有神的则叫倪朴。至于另外两位,任凭他刚才在脑海里如何搜肠刮肚,却依然没有任何印象。

    就在刘芒正和众人打着招呼时,那几人身后的屋角处却突然又闪出了几人来,待看清几人样貌时,刘芒顿时也是惊讶不已:“咦,淑真你也过来啦!噢,还有小杰、子渊兄(朱晞颜的字)和小婵姑娘(朱淑真贴身丫环)……”

    “嘿,让韬奋你见笑了,你这最近佳作频现、声名大振的,又如愿以偿地抱得了美人归,却偏偏神龙见着不见尾的,真是让我们这班老友一番好找啊。”

    “无奈,我们只好厚着脸皮拉上子渊(朱晞颜字)冒昧造访朱大才女的伴梅小筑了。”见此情形,胖子宋芑连忙笑着解释了起来。

    “是啊,没想到我们一大早的却还是在你家扑了个空后,所以我们只好央求子渊他们兄妹领着我们一路住书塾这边寻来了。”

    “不过,朱小姐刚才担心影响到你上课,就躲在了那边,说要等你下了课才肯过来呢,刘兄有此细心、体贴的红颜知己,让是羡煞我等矣。”那高个的程宏图正说着,突然又懊悔地一拍了拍脑袋后接着说道:“噢,你看我这记性,都忘了给韬奋兄您介绍这两位兄台了。来,这位就是韬奋兄你之前一直抱憾无缘相见的林升林梦屏,这位则是杜殿院的幼子杜士远。”

    什么?林升林梦屏?难度是那位光凭一首‘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就名传千古的牛人林升?!

    还有这位……杜殿院的幼子?

    咦?这杜殿院指的不会是那位被誉为南宋‘骨鲠御史’的杜莘老吧?听说这位才学出众、正直敢言的当朝名臣不但是黄庭坚的女婿,还是诗圣杜甫的十三世孙呢!

    想到这里,心头大震的的同时,刘芒也是连忙上前向两人打起了招呼:“幸会!幸会!林兄的大名,小弟如雷贯耳,兄去年于客邸所题那首《题临安邸》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想来那班整天耽于享乐、醉生梦死,直把这杭州当了汴州的人都要恨死你了吧!哈!”

    “还有杜兄,真是幸会了。令尊‘骨鲠御史’的风骨与威名,一向为海内所拜服,小子闻名已久矣,可惜此前却一直无缘一睹他老人家的风采,憾甚矣!”

    “梦屏诗才高绝,杜老风骨峭峻,程宏图,宋芑,倪朴三位年青俊杰此前亦曾以布衣之身上书犯颜直谏,你们都是当世铁骨铮铮的汉子,是我辈敬仰与学的的楷模!今天我们玉泉的学子们有幸一瞻大家的风采,幸甚矣!”当得知几人的身份后,方天锡这书塾校长也是神情激动地感慨起来。

    这时,在那正深有同感地点着头的朱晞颜身旁,那久久未能插不上嘴的朱晞杰顿时有点不乐意了:“哼,我姐和姐……刘芒他也不差呢!”

    见他这副小孩子的语态,众人不由得被逗了个腹大笑:“呵!那是当然,刘兄和朱小姐都是诗才无双、才华横溢的天之娇子,更是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

    “是啊,刘兄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朱小姐的说‘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更是道尽了才子佳人的柔情与哀怨……”

    “哼,这还差不多!”见到众人还算是识货,朱晞杰顿时像只战胜了的小公鸡般傲骄地仰起了头。

    众人顿时又是被这一幕逗得一阵大笑:“哈哈……”

    见此情形,旁边的朱淑真和朱晞颜顿时满头黑线漂过:这小子……

    “咦?这小子之前不是一直看我不对付的吗?今天怎么……”见这些天来一直喜欢和自己对着干的朱晞杰此时竟然帮自己说起了话,刘芒不由得大惹意外的同时,心头也是暗暗窃喜:“嗯,看来这些天的努力没有白费,这小白眼狼总算是开窍了,如果再加一把火……嘿嘿……”

    片刻过后,旁边那精神小伙倪朴也终于有了声响:“嗯!杜老的风骨和才能确实是当朝不可多得的一时之选。听说……今番在杜老的劝说下,今上终于决定远徒王继先那佞幸小人了,真是可喜可贺啊!不过,只怕杜老这回怕是……亦难全身而退啊……”

    “什么,这……如何是好……”骤闻如此惊变,众人顿时也是大吃了一惊。

    然而,一旁的杜士远对此却似乎并不意外:“唉,对于此中后果……家父其实也是早有所料的……但,他老人家最后却还是决定义无反顾地犯颜直谏……”

    “噢!杜老真不愧为忧国忧民的‘骨鲠御史’啊,我辈读书人如能人人如此,何愁邦国不兴……在此,也恳请杜公子向令尊代为转达我们对他老人家的敬意……”说着,方天锡领着众人便向着杜士远深深鞠了一躬。

    “不敢,这是家父职责所在,大家切不可如此!”见此情形,心中大急的杜士远连忙快步上前将众人扶了起来。

    咦?佞幸小人王继先?他们说的不会是那位身怀“绝技”的大宋“金枪王”吧?

    嘿,听说这家伙的“绝技”还真的非同凡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