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不装了,我就是朱元璋! » 第4章:居然敢与在位的皇帝赌约!

第4章:居然敢与在位的皇帝赌约!

    心头不由生出急切之感,思量李善长未来之结局,尤其是自身也可能牵涉其中,李作清决心必须促使李善长辞去官职。

    若这样劝导无效,那对付此等人物,似乎唯有一法可行,那便是令其深感官场之黑暗,自生绝望之心,这般方或许可行。

    而李作清,心生一计,露出一抹轻蔑的笑容,冷冷地说:“回朝?哼哼,还是等皇上先整顿好朝廷中的贪污腐败再说吧!”

    “胡说八道!”

    朱元璋忽然怒吼一声!

    “朕……真假未分,岂能容你一个毛头小子在这里胡言乱语!”

    “皇上自登基以来,最重视的就是打击贪腐,虽可能有所疏忽,但绝不至于像你说的那样严重!”

    “四爷您地位崇高,何不亲自查证一下呢?”

    “我父亲本是清廉之人,却在不经意间收下了民众这么多田产。那些对朝廷俸禄不满的官员们又会如何?”

    “这不可能,我大明的法律严格,皇上视民如子,绝不会有你所说的那种事情发生。”

    见状,李作清反而显得无奈,不由得轻叹道:

    “四爷,那您何不与我一搏,若事实确如我所述,您便劝导我父亲离职。”

    李作清此言,令李善长心头震动,竟然未曾想到他的子嗣居然敢与在位的皇帝赌约?

    让李善长更加难受的是,听闻此言的朱元璋竟然爽朗地大笑,说道:

    “好,今日我回宫就全面调查这件事。如果真如你所述,朝中贪腐泛滥,我会建议你和我一起辞官归乡。”

    “但如果不是这样,哈哈,那你就得参加科举考试成为一名官员,这样可以吧?”

    “就这么定了!”

    酒宴在众人的寂静中结束了,李作清未能说服李善长辞去官职,带着些许失落和烦恼,孤独地返回房间就寝。

    至于其余三人,今夜恐怕注定难以安眠。

    在村口的归途中,朱元璋忽然停住步伐,紧接着李善长便单膝跪地。

    “孽子言辞放肆,恳求陛下饶恕!”

    朱标也在一旁劝解道:“父皇,虽然此子言行不敬,但亦有言不知者无罪之理,恳请陛下宽恕!”

    没想到朱元璋见二人如此举止,竟发出一声笑,说道:

    “你们真把我看作无能之君了?他是国之栋梁,大明能有这样的才子,我感到欣喜若狂,怎么可能对他发怒呢!”

    说完,他还十分夸张地做了个手势,轻轻扶起李善长的胳膊说:

    “老臣快起来,我们之间的君臣之情深厚,怎会因为这点小事而责怪你,况且你还给我生了这样一个优秀的儿子。”

    李善长被扶起来时,步伐有些不稳,这番波折实在太过震撼。他沉思片刻,终于开口:

    “陛下,您真的不会责怪我和那不成器的儿子吗?”

    “你没有做错什么,又怎么会谈到责怪呢。”

    在这短暂的停顿中,李善长顿时领会,内心带着苦涩的笑意。

    表面上看似升官,但不论光禄大夫或太子太师,都只是名义上的职位。

    他的左相之位,正如儿子所言,皇帝并不喜欢权力被宰相分割。

    在此刻,能保全性命已是万幸,李善长再无更多所求。于是他郑重地表示:

    “陛下,臣年岁已高,心力不再充沛,不再适宜担任中书左丞。”

    “在下一次朝会上,我将辞去此职,并建议陛下解散中书省,将其职权归于六部。”

    朱元璋闻言,终于露出微笑,缓缓说道:“真正懂我的,还是百室啊!”

    观察着眼前似乎欢乐却实际上虚假的君臣交流,本就心地善良的朱标感到极为震惊。

    但他心中还有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挥之不去。

    “父皇,关于李作清刚才提到的贪腐问题……”

    一提及此事,朱元璋的脸上笑容立刻消失,他用严肃沉重的语气说:

    “必须彻查,今夜锦衣卫不得休息,从封爵名单开始查起,我要在明早之前得到结果!”

    ……

    清晨,朝廷上。

    文官和武官分立两侧,前排官员面露喜色。

    众人皆知,今日乃是皇帝封赏功臣之日,他们随朱元璋征战四方,正是期待此刻。

    然而,站在文官队列最前端的李善长却与众不同,他脸上并无丝毫喜悦之色,反倒闭目养神,显得格外疲惫。

    “李大人,今日陛下封赏爵位,鉴于您显赫的功绩,必定会被册封为国公,我在此先向您表示祝贺!”

    当旁边响起声音,李善长即使没有睁开眼睛,也能辨认出这人是周德兴,曾是朱元璋的童年伙伴,现任湖广行省左丞。

    虽然周德兴的功绩并不突出,但由于他自朱元璋初起便加入其麾下,若无意外,今日被封爵者中必定会包含他的名字

    然而遗憾的是……

    周德兴的名字也出现在李善长和朱元璋通宵达旦确定的名单中。

    面对周德兴的阿谀奉承,李善长躲都躲不及,自然不会对他露出好脸色,于是只是冷哼一声,没有回应。

    周德兴见此态度,立刻心生不满,冷笑着回应:

    “哼,李大人真是傲气凌云,尚未封赏便已如此自高自大,待封爵后岂不是连陛下也将轻视?”

    朱元璋的开国功臣们分属不同派系,其中文官与武将之间的派系对立尤为显著。

    周德兴虽然现为文官,实际上却源自武将,而本次的封爵名单中,多数为武将。

    因此面对李善长的这种态度,周德兴并未感到畏惧。

    然而,周德兴的挑衅并未在李善长心中引起任何波澜。

    毕竟当周德兴的名字浮现在贪污名单上时,他已是名存实亡之人。

    毕竟谁会去和一个将死之人斤斤计较呢?

    周德兴自觉无趣,只得冷哼一声,回到官员的队伍里。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朝会终于拉开帷幕。

    朱元璋坐上龙椅,面带严肃之色,无人能窥其心思。

    接着,一名太监手执皇榜走上前来,高声宣读:

    “诸位听朕之令。今日朕要封赏功臣,此非私人之举,而是仿效古代帝王之礼。”

    “计划已久,因战事缠身迟至今日,如今天下已定,故以爵位赏赐……”

    随后是封赏的名单,此次共封公爵六位,侯爵二十八位,伯爵两位。

    每当念到一个名字,相关之人皆喜形于色,连周德兴亦被封为江夏侯。

    在所有封爵中,六位国公的地位最高。

    在这六位国公中,唯有李善长是文官,其余五位都是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