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不装了,我就是朱元璋! » 第16章:一亩地产出千斤粮食?

第16章:一亩地产出千斤粮食?

    朱元璋甚至在为这位亲儿子撰写的祭文中写道:

    “自你治国以来,毫无好评。行为恶劣,放纵酒色,残暴无度,招致天怒。”

    “多次教诲未能觉悟,最终导致自身灭亡,你虽已死,但罪责显而易见。”

    尽管朱樉因为仍在朱元璋的监视下,没有过分胡作非为,但他残暴的本性已经显露无疑。

    受挫于外,他将怒气发泄在家中的仆人身上。

    一根浸水的鞭子狠狠抽打在一名奴婢的背上,立刻留下血淋淋的伤痕。

    那奴婢身无寸缕,裸露着身体。

    屋内不仅有朱樉,还有其他男性仆人。

    这些男仆甚至不敢抬头,只能低着头,颤抖着听着那些让人浑身发冷的鞭打声。

    不知过了多久,那奴婢已经被抽打至全身是血,晕了过去。

    朱樉也累了,扔掉鞭子,气喘吁吁地坐下,怒吼道:

    “给我查,查清楚那个李作清到底是谁,本王要让他生不如死!”

    当听到“李作清”这两个字时,同样作为家仆跪在地上的胡大山突然抬起了头……

    朱标不知何时入睡,等到醒来时,太阳已经高挂。

    看着头顶简陋的屋顶,一时间有些迷茫,随后才想起自己所在之处。

    他苦笑一声,意识到现在没有宫女来帮助洗漱和更衣,一切都得自己来做。

    洗漱完毕后刚走出门,便看到李作清在院子里做着一些奇特的动作,不由得好奇地问:

    “李兄弟,你在做什么呢,是在练武吗?”

    “这是广播体操。”

    李作清一边做着动作一边回答,头也不回。

    李作清非常重视自己的健康,特别是在这个医疗条件有限的时代,他不想因为小病小痛就危及生命。

    在没有更好的保健手段的情况下,维持良好的体魄成了他的首要选择。

    “广播体操是什么?”

    朱标对李作清经常提到的新奇事物已经见怪不怪了。

    “有点像五禽戏,这些都是为了强健身体、延年益寿的动作。”

    “黄兄,你也应该试试,我看你走路有些虚浮,身体似乎不太好。”

    朱标感到好奇,于是开始模仿李作清的动作。

    李作清做完之后感觉舒畅,而朱标却有些气喘。

    “黄兄,你只比我大几岁,身体就虚弱成这样。这些动作你得记住,每天做一遍,才能长寿。”

    朱标点点头,现在他非常信任李作清的话。

    历史记载朱标的死因颇为奇怪,一个正值壮年的男子,仅因淋雨就因风寒病逝,很可能小时候那会就体弱多病。

    李作清和朱标闲聊了几句,接着听到脚步声,李四带着兴奋的神情出现在李作清的院子外。

    “太好了!”李作清听闻此言,露出了微笑。

    对李作清而言,番薯是保命的关键作物,甚至比他即将实施的商业计划还要重要,不容有失。

    “李兄,你打算让你的农庄改种其他作物吗?”

    “我看这里大部分都是水田,种植水稻应该收成很好,为什么要突然改种其他作物呢?”

    同样听到这段谈话的朱标不由自主地问了这么一句。

    李作清没有隐瞒,反问道:“黄兄对农事也有了解吗?知道番薯是什么吗?”

    “这倒是没听说过。”

    李作清笑了笑,带着朱标回到屋内,然后非常郑重地从一个箱子中取出一根番薯藤,认真地说:

    “这就是我打算种植的作物。”

    朱标好奇地看着那藤蔓上的番薯问道:

    “这就是番薯吗?真的可以吃?”

    “当然可以吃。”李作清笑着回答。

    朱标再次审视了一番,然后摇摇头说:

    “李兄,就算你想种植一些新奇的作物,可以试种几亩。”

    “但让整个农庄的佃户都改种,若是没有粮食,这些佃户恐怕生活难以为继。”

    朱标并不认为李作清在欺压佃户,只是担心他可能不太懂农事,没有意识到粮食对农户的重要性。

    “哈哈,黄兄放心,这番薯其实也是一种粮食!”

    “也是粮食?”

    朱标感到惊讶,他原本以为这种外观奇特的东西像是萝卜那样的蔬菜。

    “但这样做也有风险,如果亩产不足,佃户们怎么解决食物问题?”

    李作清突然大笑起来,然后说:“黄兄,这番薯一亩地能产出近千斤的粮食。”

    “啊?千斤?”

    “真能有如此?”

    朱标惊讶地叫了出来。

    亩产千斤的产量是何等惊人,当前即使是最常见的水稻,一亩地最多也只能产出一百多斤。

    千斤的产量几乎是十倍之多。

    “李兄,这事不能开玩笑。”

    “如果没有足够粮食过冬,你或许可以回京城的李府,但依赖你的佃户可是会受饥寒冻馁!”

    朱标因为觉得这事儿太荒谬,下意识认为李作清可能在欺骗他。

    但李作清依旧一脸认真地回答:“黄兄,你误会了。”

    “这番薯确实能亩产千斤,而且这还是在未经过育种改良的情况下。”

    “再种两年,进行优化育种,亩产可能还能翻一番!”

    李作清所说的是真实情况。

    清朝时期的番薯已能达到春季亩产两千斤,夏季亩产一千斤。

    在后世经过技术改良后,甚至能达到每亩三千五百斤的惊人产量。

    听着李作清的话,朱标震惊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他本来不太相信,但看到李作清脸上严肃认真的神色,他感到非常惊讶。

    若此作物真如李作清所说,大明岂不是将来不再有粮荒之忧?

    粮食在农业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一直被培养为储君的朱标,自然明白如果李作清所说是真的,那对大明意味着什么。

    但朱标仍然难以置信,因为亩产千斤的说法实在超出了他的常识范围。

    经过思考,朱标决定不再多言。是真是假,等李作清种出这种作物后便一目了然。

    尽管不确定这种作物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种植成功。

    但朱标认为,如果真如李作清所言,等待再长的时间也是值得的。

    尽管如此,朱标心中仍有些激动。他反复端详着手中的番薯,想弄清楚这种作物为何能有如此高的产量。

    ……

    奉天殿的朝会上。

    在洪武年间,朝会多半是形式性的,真正的政务决策还需要在后殿由朱元璋决定。

    当天的朝会也不例外,简要讨论了一下前一日因贪腐被逮捕的开国功臣之后,就该宣布散会了。

    大多数官员都有同样的想法,但就在这时,李善长突然从官员行列中走出,大声说道:“圣上,臣有事奏报!”

    “说吧!”

    “臣昨日获封爵位,并蒙圣上恩赐,被加封为光禄大夫和太子少师。”

    “但由于年岁已高,兼任多职,实在无法再负担中书省的政务,恳请陛下批准,臣希望辞去中书左丞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