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天道玄霄 » 第四十七章 发大水

第四十七章 发大水

    南方的天空说变就变,外面的天空逐渐暗淡,墨汁越来越重,像是要下大雨了,闪光点火,很是压抑,风骤起,越来越大,树林里的影子犹如魔鬼一般吓人,天象不可测,风云知未来。

    炊烟迷绕,朦胧再现,大雨滂沱,霏霏不绝。

    金阳城大雨,“哗啦啦”地下起了滂沱大雨,大雨就像塌了天似的铺天盖地从天空中倾泻下来,雨点连在一起像一张网,挂在眼前。

    迎面吹来一阵凉风,像铜钱大的雨点儿狠狠地打在了地上,发出“啪啪“的响声,又像利剑从天上自上而下射了下来。哗哗的响着,眼前白茫茫的一片,雨越下越大,闪电不停的给雨伴曲,外面的花草树木好像都不得安宁似的,摇摇摆摆,惊慌失措。

    大雨滚滚而下,似乎要淹没一切,水汽把眼前所有的事物模糊,石块从山上滚下,风肆意张狂到处炫耀它的威力。屋檐下总是响起的水滴声让人心烦意乱。积水却不曾退却半步,同样让人压郁。

    外面的夜行人都在吃力的往前走,用肉眼看不见对面,人们心惊胆战。

    漳州郡在金阳的不远处,近几日来,漳州郡发大水,有谚语说:“金阳大雨,漳州大水。”

    连绵大雨下了几天几夜,发大水除了天灾方面的原因,就要从人的方面找原因。大水冲破堤坝,巨大的降水量是上天安排的不可避免。但是堤坝为什么会破,是堤坝太低,还是该高的不高,不该低的偏低,是堤坝本身不结实,还是偷工减料,这其中的原因恐怕值得深入探寻。

    昨日,突然山洪爆发,大水漫过的河堤,冲进一座低矮的民房,房子里的人跑也来不及了,躲也无法躲,房子里的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没有抓住救命的东西,一瞬间就被大水卷走,两个人在浑水中挣扎......有的人抱着木头,漳州郡大水,百姓流离失所。

    有的人在屋顶上,房屋被水淹没,只能躲在屋顶上避险,一场大雨冲走了百姓们的农产品,也冲走了百姓们的生计,庄稼不收,怎么生活,真是天灾。

    等危险突然来到的时候,他们有的只好向水域的一个孤零零的小岛上逃避。这个小岛其实并不被人看好,但是灾难来临,反而成了救命岛,挺立在水域中,汹涌的洪水犹如猛兽一般横冲直撞的冲过来,来势汹汹,有一半的人只好不断的退到岛中心的高地,还有爬到树上避洪水,有的爬到屋顶避灾。

    一时间高声呼叫的,哭爹喊娘的声音响起,他们惊恐的心情梦想着会有天兵天将下凡间来救援,等到几乎所有人的嗓子都哑了,过了一会一只渔船经过,人们似乎看到希望,但渔船救不了这么多人,还是要等朝廷的救援大军。

    不知过了多久水流减缓,但积水依然没有退去。

    只听见有人议论:“这里发大水也不知朝廷知道不?”另一个人说:“朝廷的官员不会坐视不理,也许正在为救灾的事宜忙碌奔走。”

    江帆宇奉师命来到金阳城,说是受到当今帝王所托,来帮助查看灾情,寻求对策。

    江帆宇坐船而行一路见到灾民流离失所,见到一位大叔,发出来自内心的关心说道:“大叔此次洪水淹没了你们的家园,朝廷还没有行动吗?”

    大叔略带悲愤的说道:“救灾物资迟迟不见,大水仍未退去,真是灾祸不断啊。”

    大叔流着眼泪说:“我们的房屋被淹没了,只能在房顶上偷生,真是天灾啊。”

    江帆宇则是安慰道:“我听说朝廷正在想办法解决问题,大叔你别急,一定能顺利渡过危机的。”

    江帆宇是真心的想帮助这位大叔,说道:“我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去官府探探情况。”

    江帆宇来到漳州郡府衙,求见漳州郡知府,见了漳州郡知府。问及灾情,漳州郡知府说:“我们也很着急,现在正在招募士兵、船只等救灾力量和物资,粮食正在运来的途中,江公子莫急,朝廷的程序可能有些繁琐,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的。”

    江帆宇敦促道:“还劳烦知府禀告上面向其建言早日赈灾,解救灾民于水火。”

    知府回复道:“向朝廷请求镇灾的官文我已发了,相信这几日就有结果了。”

    朝廷调集粮食的官文早就发了,可救援物资还是迟迟未到,朝廷的效率真是低下。

    这三天,陛下派赫连国师和武大人检查需要运送出城的各方面事务。

    国师得到消息粮食还需要两日才能清点出来。武大人见到国师的时候,国师已经等候多时。

    “武大人此次漳州郡水患责任重大,漳州郡百姓全都仰仗大人了。”国师客气的说道。

    武大人默不作声只是微笑着。

    灾情紧急,国师并不耽搁,紧接着说道:“我刚刚得到消息,粮食筹备还需时日,今日我们去粮库看看吧。”

    两人乘轿子到户部的时候,并没有提前通知户部的人。

    国师和武大人进入的时候,因为两位都是朝廷的重要官员,经常出入重要场合,所以户部的官吏还是有认识两位大人的,很快就在两位大人进入到户部正堂之前就已经有人告知了户部尚书大人。

    武大人问:“现在粮食准备多少了,谁在管着。”

    “是顾大人处理此事。现在士兵们剩下的都在清点粮食。”杜大人说。

    “武大人我们去看看吧。”国师说。

    “好的,国师大人。”武大人回禀道。

    两位大人在杜大人的带领下向粮食集合地坐轿子去。

    “东城粮库?”武大人笑着念出上面的牌匾。

    杜大人说:“此处地域广阔,适合存放。而且两天后这些粮食都要运走。我们这次的粮食不仅有国库里的还有民间的。所以一个适中的位置,方便来回运送。”

    “我们进去看看吧。”武大人说。

    三人相继进入粮库内,里面有士兵帮忙搬粮食,还有无数官吏在一边清点数量一边记录。

    走到正堂内看到一位官吏正在说:“这个怎么放在这里,你们都忘了吗?”

    “是,我们马上移开。”这些粮食中有一些是救灾用的药材,也混在了其中。

    顾大人此时才看到国师和武大人还有杜大人。“国师,武大人,杜大人。这里太乱两位大人见谅。”

    “无妨,粮食本就是自然之物,无需讲究太多。”武大人说。

    顾大人说:“国师大人,这粮食食用对人会有用,能解决温饱,是民生大计,尤其对灾民极为珍贵,有的地方米贵如油。”

    “顾大人言之有理,那么是否需要派专门的人盯着粮食押运。”

    “不用,臣会和士兵们亲自押送运粮车,到了地方第一时间赈济灾民。”

    欧阳大人将存放粮食的地方都仔细看了一遍。陆续还有不断运送过来的粮食。

    “顾大人筹备的粮食应该有保障。请顾大人务必仔细。”国师说完就离开了这里。

    武大人说:“现在已经过了晌午,我们几个去酒楼里吃点,下午再看其他粮库怎么样了。”

    杜大人说:“很好。“国师说:“两位大人挑选吧。”

    武大人笑着选了一处酒楼,大家默不作声,似乎都默许了。默契的按照武大人挑选的贵仁酒楼走去,挑了二楼一处雅间坐下。就在三位大人说话的时候,有一个男子在雅间在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