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华兴传 » 第39章 投名状

第39章 投名状

    一大早,董承军便来到村里,在屋中坐定之后,让周子毅挨个把归降人员叫进来,他要逐一问话。

    没等周子毅把人带来,符本黎先进了屋,说是给他参谋参谋。不一会儿,少女拍依端着个茶盘进来,里面除了茶壶、杯子之外,还多了一碗饭团,说是符爷爷让准备的,怕他没吃早饭。

    院子里,周子毅让杨宽等人站成两排,然后有模有样地开始训话,核心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华兴老爷要问话,你们必须老实回答,谁要是说假话,那可是要杀头的。另外,在院子里只能闷头坐着,不许互相说话。

    交代完毕之后,才让杨宽从队列中走出,两个人又商议一番,才领着一人进屋,其它人则在村中护卫的监视下,相互隔开一段距离,坐在地上。

    董承军的问话既繁琐又无聊,好在符老爷子也没啥事,坐在一边听的津津有味,有时还插两句话,显然是当成学术研究了。

    周子毅要在一边充当翻译,拍依便把伺候左右的工作承担起来,碗里的饭团不够用,又一路小跑地回家准备。

    每一个问完话的军士,都能领到一个香甜可口的饭团,这样的待遇,也让军士们不再紧张,反正问啥说啥,这些华兴老爷除了规矩多点,问问题直白点,似乎并不可怕。

    下午的时候,李政和周向辉相携而至,符本黎身体吃不消,干脆就没来,倒是拍依一直呆在屋里,照应的十分周到。

    看过董承军笔记之后,李政和周向辉才觉出问话的重要性,便待着没动,现场旁听起来。周子毅跟了大半天,从一开始的好奇,到后边的疲累,此时却异常精神起来,随着大部分军士诉说完毕,周子毅渐渐体会出董承军问话的妙处。

    相比上午的僵硬问答,下午的气氛明显松快起来,在董承军的启发下,军士们个个激动起来,有的大声叫骂,有的痛哭流涕,有的干脆要跪下磕头,搞得现场不时混乱一阵,连站在外边的杨宽都好奇不已。

    每个从屋中出来的军士,都清晰地得到一个讯息,那就是只要实心实意地跟着华兴人,往后的日子就有了依靠。这种依靠,可不是大营里那种时有时无的散碎银子和空头承诺,而是一辈子,实实在在的一辈子。

    直到傍晚,杨宽最后进入屋中,董承军和他聊了些军营的事情,然后问他对黎人怎么看。杨宽愣了一下,稍稍沉吟一番,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询问其他兄弟们是如何作答的。

    董承军笑了笑,说是意见挺一致的,反正坏话不多,好话也不多,比较奇怪的是,居然没多少恨意。其中缘由,董承军并未细问,想着从杨宽这里,能听到更全面的答案。

    杨宽苦笑着,又说起一段往事。

    刚入军营的那几年,他们对黎人恨之入骨,满心想着复仇,在杨天勇的带领下,祸害了不少黎村。直到事情闹大了,把总孙惟彦和巡检苟重善前来调查,杨天勇才收敛起来,说了不少好话,又使了许多银子,才将事情压下去。

    ......

    自此之后,虽然仍有骚扰之举,但打杀黎人的恶事,已经基本绝迹。

    私下调查的时候,苟巡检骂他们这些兵丁没脑子,穷苦人欺负穷苦人,连仇家是谁都没弄清楚,就滥杀无辜,活该受穷。当时,大家并不理解苟巡检话中之意,但也没敢放肆,既然官府要和黎人和解,他们收手不干即可,反正心中恨意已经消解大半,先保住饭碗再说。

    三年前,杨宽随杨天勇返回寨中,见到矿场上黎人辛苦劳作,稍有懈怠,便被家丁皮鞭加身,惨不忍睹。回想起苟巡检骂他们的话语,心中才有所悟,从此意兴阑珊,不再受杨天勇蛊惑,混成了个老兵油子。要不是如此,当夜送命的人里,怕是少不了杨宽的名字。

    ......

    董承军问杨宽现在还恨不恨黎人,杨宽摇摇头,说自己也造了不少孽,没脸恨人家了。董承军又问他应该恨谁,杨宽再次摇头,说这都是命,要恨只能恨自己,大难临头,没本事带父母一起逃离。

    董承军看看李政、周向辉,三个人一起笑起来,周子毅和杨宽满头雾水,搞不懂如此惨事,乐在何处。

    该恨的人不敢恨,不找根源地互害,才是贫弱相连的原因。

    董承军并没有说出心中见解,而是告诉杨宽,想要不被欺负,就得让自己强大起来,恨自己、恨黎人,都是没用的自我麻醉。

    最后,董承军问起回风岭大营的情况,杨宽也是如实相告,此时的回风岭大营几为空营,逃回的兵丁不足十之一二,已经无法维持日常运转。

    说到这里,杨宽猛地明白董承军心意,折腾了一天,此时才图穷匕见,这华兴人做事真够麻烦的。转念又一想,没有过硬的投名状,人家华兴人凭啥收留他们。杨宽当下也不犹豫,提出可由他们带路,一举夺取大营。

    回风岭大营本身对华兴人毫无价值,但营中物资就不一样了,不管是粮食、草料,还是军械、器具,都是目前华兴这边急需的东西。

    计划是周向辉提出来的,就利用水寨的五艘哨船,沿榆林水上溯,抵达回风岭大营,反正空营一座,能搬多少算多少,况且哨船来回往返,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第二天上午,王海洋便将五艘哨船整整齐齐地送到湳西农庄,何超得知计划之后,急着要参加,被王海洋、周向辉严词拒绝,这种立功的好机会,用不了那么多人。

    除了杨宽等人之外,董承军、周雄带着部分红沙村青壮参加进来,作为补充,加上十几名全副武装的船员,凑了五十多人,浩浩荡荡地奔赴回风岭大营。

    占领大营的行动十分顺利,根本没用船员们出手,杨宽带领手下兄弟们率先冲进去,然后便开始和营中兵丁进行友好协商,最终又说服十余名兵丁投降,其余人等,直接一哄而散。

    周向辉带人让开大路,任由营中兵丁逃窜,他们是来求财的,杀人这种事,太野蛮了,能少干还是尽量少干。

    大营的东西真是不少,足足搬了两天,连梁继盛都亲自赶到湳西农庄,对周向辉等人的行动大加赞赏,至于会不会引起燕朝官府震怒,华兴这边根本顾不上考虑,没有继续攻打州城,已经很给他们面子了。

    所有物资中,最令大家兴奋的,便是那十大桶火药,还有大量铅子,有了这些东西,武装杨宽等人,就有了本钱。

    看着那些做工精良的弩箭,李政多少有些后怕,崖州到处都是山区,这东西可比普通弓箭好用多了。那晚要不是他们反应快,近战之中,恐怕伤亡还会更大。

    大营附近,居然还有两百多亩田地,周雄看着眼馋,就想一并占下来,被周向辉和董承军拒绝,就凭华兴现有实力,战线不能拉的太长。倒是营中大量农具,不能给官府留下,田地的事情,他们不占,附近的黎人也不会放任不管。

    最后,周向辉实在舍不得那五匹马、十头牛,干脆让杨宽套上车,连带火药、弓弩等金贵物资,直接走驿道,大摇大摆地弄了回来。别的不说,要是那些火药不慎落水,曹卫国第一个就不答应,这货骂人可从不分场合。

    从驿道返回,声势自然极大,这下都不用宣传,附近百姓便知榆林港来了海商,还端了回风岭大营。沿途虽无阻拦,但观看之人,不绝于道,将消息飞速地扩散开去,杨宽等人再想投机,已然不能。

    三天之后,琼州府扬威右营回风岭大营变成了一座真正的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