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龙门飞渡:唐 » 序章:龙年有望,可以睡了

序章:龙年有望,可以睡了

    身后事,名垂青史,留何名声?

    所幸有炀帝这极品前车,他反其道行之即可。

    文治已成,纳谏、任贤、善政、轻徭薄赋、整饬吏治法治、复兴文教科举、混一华夏夷狄、甚至扶兴商业、融通万国,更甚至去奢省费,克己节欲……

    他望了一眼锦帐外典雅精朴的大殿,又看了一眼身边龙床上凤眼含春的美人……

    他冒万死打下这江山,绝亲伦方登大宝,继以晨兢夕惕,劳心劳力,平治天下,苍生免于战乱,得享太平治世,更以身是唐人为荣,他不该应得慰劳?

    天下已由炀帝留给唐的二百余万户乱摊子,增进为如今三百余万户的大治之世,生民愈多,供养愈丰,

    身为君父,他安养臣民,待如赤子,连山东一村夫也知“亿兆蒙德,仰之如天”,他只略取奉养,以广水载小舟,岂不合乎天道?

    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他已可谓节制……不!是十分节制。

    天命以大位予他,授其为圣人,那他也是一个“人”。

    可恼的是,魏征、朱子奢、褚遂良、刘洎那些谏臣史官,仍不放过他。

    正月,魏征薨逝,他还大是悲惜“朕亡一镜矣”,还写诗悼念,又因不可再见,特图画凌烟阁,二十四人之形貌功勋,铭传后世!

    他还亲自撰写墓碑石,还在病床前允诺,将他最小的宝贝--年方十岁的衡山公主--下嫁其长子魏叔玉,可谓恩宠尽矣。

    可六个月前,承乾事发,涉案的侯君集、杜正伦两人,恰是被魏征推荐,称有宰相之才,是看走眼,还是私结太子党?

    两月前,竟又得知三年前一桩旧事,其曾私自抄录往日谏言,给起居郎褚遂良看,这田舍汉是要坏他千秋英名?

    如何能忍?他大怒,取消赐婚联姻,毁坍已立了数月的碑石。

    几年前,他想看史官记录,如何写他,明言“以知得失”,可那大嘴朱子奢却谏言:“以此开后世史官之祸,可惧也。史官全身畏死,则悠悠千载,尚有闻乎?……所以前代不观,盖为此也”

    一年前,他又提出想看看,又听到褚遂良说出类似反对的话。

    两个正五品上谏议大夫的话,他还是可以不听的。

    承平日久,国事已入正轨,治大国如烹小鲜,他智珠在握,早如庖丁般游刃有余,连魏征也渐渐谏得少了,何况他人?

    这不,一个多月前,他看到了听话的房玄龄许敬宗这几年删改后的《高祖实录》《今上实录》,只说玄武门之变,便用辞多曲折隐讳,太过刻意,更显得他是做恶,见不得人似的,还有其它……果然,还须再改!

    我的历史我做主,不能?那也罢了,又怎能任由尔等书写?

    至于其它逆心事,自是还有,

    如正月,代州都督刘兰被告谋反,坐腰斩,丘行恭竟野蛮取食其心肝,乱上添乱。

    如六月、润六月,薛延陀求娶公主,万里送聘礼,他先允许,后悔婚,引发朝臣争议,他站契苾何力这边,不嫁,须后图之。

    尚有其余烦琐诸事,于已治国十七年的他,那都是军国日常,已不足以令他萦怀。

    身在其位,要做的大事太多,一项一项做吧。

    如亲征高丽此等大事,总管、猛将、谋臣、兵卫、征夫、操练、器械、马匹、车船、粮草、营帐、衣被、医药、水陆运道,赏钱物帛、天时人和、战略战术、天子护卫、太子稳定、国中及其它边境安全,甚至要师出有名,要让那些谏臣闭嘴……等等,缺一不可,均须缜密谋划,精细筹备,非一夕之功,不可急于一时。

    天命在身,尚大有可为,以此可忘忧!

    能困中抽身,能调理情思,他终究是胸襟豁达之人。

    --

    夜已深,他的手不再紧握玉如意,恢复了轻抚摩挲,目光终于又回到了床中美人那羞花娇颜上,薄薄锦被遮盖不住曼妙曲线起伏,仿似可见下面那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娇躯。

    他本只想在这秋夜看书倦了,能与这温香可意人儿依偎着睡个好觉。

    他不再青春,四十六了,这身子确是不如他阿耶(阿耶五六十多岁还在高产,又给他生了十七个小弟,十三个小妹),

    七年前他的皇后走了,他再未立后,再未寝宿立政殿,也再未生下儿女,

    之前所生三十五个儿女,六个早夭,今年又去了一女一儿,还余十个儿子,十七个女儿,也不乏才慧德容具备、称心意的。

    仅只此数量,便远超曾主宰他全家生死贵贱的炀帝,杨广只四子五女,(其中次女,曾经高不可攀,如今是他的杨妃,育下二子,大的是他的第三子恪,很得他钟心,说过“英果类我”的话,若非无忌劝阻,已是太子,或无远忧……)

    此数量,更超过了他曾仰之如高山的西汉武帝,汉武雄才伟略,缔造强汉,拓疆定边,大破强虏,兵威震慑万里,武功登峰造极,

    可刘彻也只六子六女,不如他远矣。

    还有,刘彻酿成巫蛊之祸,致太子起兵谋反,与皇后母子自杀,重用外戚宦官,危及后世国祚,不如他远矣。

    汉武承继祖业,以累世太平积蓄,方成就霸业,然穷兵黩武,疲敝中国,也不如他远矣。

    只不过,还有一项事,他也颇为努力,却拍马也未赶上那二位--文采!

    炀帝、汉武皆有传世名作,才情么……嗯,是比他的更拿得出手,

    杨广有《春江花月夜》《野望》《饮马长城窟行》《悲秋》《泛龙舟》……,刘彻有《瓠子歌》《太一之歌》《西极天马歌》《李夫人赋》《秋风辞》……

    一时,他耳听得殿外秋风飒飒而起,十分应景,汉武这《秋风辞》,可谓悲秋之冠,令刘彻跻身诗赋巨擘。

    好似是元鼎年间汉武过龙门泛舟所吟,四十余岁刘彻也有那般悲愁,

    年轻时不懂,如今,也已年过不惑的他已能深切体悟了,只是写不出而已,额……天赋不在此,罢了。

    可汉武少年天子,从未上阵,不如他远矣。

    想到上阵、龙门……龙门!那也是当年他战斗过的地方!

    他不禁起身趿履,踱到大殿北壁书架旁,凝望那一张巨幅的大唐疆域地理舆图。

    那上面有龙门(只一小点),有他一生战斗过的所有地方,也有更广大从未踏足的未见之域。

    那是无比辽阔的疆域,形若巨象坐地,北至漠南阴山以北六百里(今贝加尔湖),西抵西州庭州(今吐鲁番乌鲁木齐),南达南越(今越南中北部),东至东海辽水……

    尚余辽东,方隅大定,惟此未平!汉时的扶余郡(今吉林)、玄菟郡(今辽宁)、乐浪郡(今朝鲜中北部)等地已非唐土,尚待他取回。不过,

    他的江山,土地已远超汉武。

    虽然土地上的黎民丁口还远远不如,但此事可为。

    武帝年高求长生,服食丹药,寿及古稀,这个么,他更推重医道,应能超越,寿至耋耄。

    皇后走后,连遭心创,何以忘忧?年过四十,他也开始信用丹道,饵服金石丹药,他的身子感觉变强些了。

    今岁,几个儿女走了,徒悲奈何!

    他怎地不能再生儿女?!

    殿内尚有两个慧美女子侍立,那是他的两名才人,一个姓武,一个姓徐,武才人二十,徐才人十七,却是天才少女,更合他心意。

    他大手一挥,轻喝“退下!”

    一面猛然大步走入锦帐,

    他雄姿勃发,热切渴望一场征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