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靖江王 » 第二百八十五章 海风

第二百八十五章 海风

    孙贵的水师所向披靡,没遇到什么象样的抵抗便占了大半个崇明群岛。但在攻打最后的崇明本岛时,却出了点麻烦。

    精通兵法的洪承畴怕舟山明军趁自己主力南下之机骚扰长江,令江南芜永营水师参将梁化凤率三千水师移驻崇明岛,以扼长江水道。

    好巧不巧地,正好赶到。

    岛上还有两千王燝的部下,加上梁化凤的三千人,守军达到了五千。

    他们面对的是孙贵的两万大军,本来是三万的,孙贵留了一万分守各岛。

    梁化凤是陕西长安县人,他对清朝有感情,人家考取了大清的武进士,又帮着大清镇压姜镶之乱,立了战功,官职一路升、升、升!还得到了清廷的夸奖,四个字:“冒死敢战”。

    此人今年三十岁,正是冒死敢战的年龄。面对兵力远超自己的明军,毫不畏惧,下令五千部下全部扬帆起航,迎战。

    他也并非蛮干,作战风格很像大明水师名将阮进,喜欢黑虎掏心,直取敌人的旗舰。

    “跟着我前进”,梁化凤打出了旗语。

    孙贵的旗舰是一艘大广船,这艘船是在金门缴获的,他觉得比自己以前乘坐的那艘大福船更大、更稳、能装更多的炮,便将其改成了旗舰。

    和夷人不同,大明人没有给自己的战船起名字的习惯,最多按照作战序列,编为第几阵几号船而已。不过,孙贵是个例外,为了纪念金门海战的胜利,他偷偷地将自己的旗舰命名为“金门号”。

    见敌将这么点人,竟敢向自己的旗舰杀来,孙贵倒也佩服,骂了句:“这狗鞑子恁大胆!”

    挂起令旗,令王胜、蔡禄率百艘船阻击,杨好、刘巧各带百艘船从左、右两翼包抄。

    梁化凤狂,是有倚仗的,他的六十艘船皆是清廷建造的新船,采用了部分西夷技术,造得既修长又流线,帆还大,具备绝佳的航行能力与灵活度,有点类似于当时西夷的巡防舰。

    优点是灵活、速度快,缺点嘛,火力弱了点。

    “轰!轰!轰!”

    王胜、蔡禄的船队对着梁化凤的船队猛轰。

    “全速前进”,梁化凤挂起了令旗。

    清舰一边开炮还击,一边向着孙贵的座舰,全速前进。

    不断地有船只被击沉,付出了十余艘船的代价,跃过了王胜、蔡禄的船队,梁化凤逼近了孙贵。

    “哟,鞑子又造了一种新船,得赶紧通知兵部武备司舰船科”,孙贵眼一眯,接着下达军令:“右转舵,列阵阻敌”。

    身为旗舰,周围自然不可能没有船护卫,他的身边还有八艘一号大福船、十艘二号大福船。

    见到旗舰的令旗,各舰立即由纵队变横队,二号大福船居前,一号大福船居后,排成两排,阻击敌船。孙贵的旗舰横在一号大福船之后。之所以躲在后面,可不是孙贵怕死,而是身为旗舰,肩负着全军安危,不可轻易冒险。

    “轰隆!轰隆!轰隆!”

    明军用侧舷炮轰击清军,船更大,炮更多,仅孙贵的座舰就有三十多门炮。

    激战了半个时辰,清军损失了十余艘船,却只击沉了明军的三条船。

    刘贵沉稳地下达军令。

    “令杨好、刘巧迅速包围敌前队!”

    “令王胜、蔡禄迂回包围敌后队!”

    梁化凤的船队除了前队六十艘新船外,还有后队崇明水师的五十艘旧船。王胜、蔡禄接令后,迅速围歼了清军后队。

    杨好、刘巧的船队包围了梁化凤所在的前队。

    梁化凤见势不妙,掉头后撤,来不及了,四周全是明舰。

    “嘭!”

    一艘大鸟船贴上了他的旗舰,放下几块木板,杨好率一队刀牌手冲向梁化凤。

    刀对刀,两个武士单挑。

    梁化凤是武进士,武艺比杨好高。可他是半路才由陆师改成的水师,水性远远比不上杨好,又急着逃命,胆气怯了。打了一会儿,被杨好劈落于海中。

    尸体和战船碎片,飘浮着,崇明海战结束了。明军以伤亡一千多人的代价,歼灭了五千清军水师。

    胜利,临近南京的胜利,令定海侯孙贵热血贲张,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

    萧萧海风,

    滔滔海浪。

    忠勇将士兮,扬帆海上。

    奋进,奔南京奋进,

    勿忘太祖建都之荣光。

    煌煌大明,

    纠纠炎黄。

    万众一心兮,护我海疆。

    奋进,奔南京奋进,

    血洗国耻吾辈之担当。

    冲!冲!冲!

    誓死拼杀出国祚万年长。

    孙贵没料到,他激动之下,随口所唱之歌,后来成为了大明水师军歌,被朱亨嘉赐名为。

    嘉定城外,王燝惊呆了。明军攻下了崇明岛,意味着他的吴淞水寨陷入了极其不利的境地,面临着东面明军和西面义军的两路夹击。

    不行,得将水寨换个地方!

    王燝对着军图沉思,最后用指背对着一个叫三丈浦的港口,重重地敲了敲。

    这个地方好!在苏州境内,并没有离开自己的辖区;又卡着长江水道,可以阻止明军由崇明入长江;最重要的是地形好,在三丈浦不远处的江段,有江心岛,可筑炮台,三丈浦东边又有虞山可以依靠。

    王燝是宿将,做事雷厉风行,立即找苏州总兵王辅臣商量。

    “贤弟,明军水师数万,已夺崇明。贼势方炽,吴淞水寨两面受敌。吾意移驻三丈浦,以遏贼入长江之势。请王兄守住吴县、常熟,以待江宁援兵”。

    王辅臣嘴巴发苦,王燝是水师,只要阻止明军从长江攻入江宁,便算不得大错,自己却是陆师,这么一搞,等于是把整个松江府和大半个苏州府都让给明军了。万一朝廷怪罪,可如何是好?

    仿佛听见了王辅臣的心声,王燝说道:“吾会就明军势大、我军兵少,不得不退守要地一事,上疏替贤弟辩解的”。

    听王燝如此说,王辅臣同意了。

    二人皆是久经沙场之辈,留下少数兵马虚张声势,领着主力撤到三丈浦、常熟、吴县一带。

    清军撤走三天后,嘉定城里的刘孔昭、姚志倬、白守富诸人,才得知朝廷水师攻下崇明、嘉定解围的消息。急忙登崇明岛,拜见孙贵。

    孙贵安抚完众人,又打探到了清军主力退往常熟、吴县,松江府空虚的消息。

    立即兵发松江府,攻占了上海、华亭、清浦各县,除金山卫有清军杭州副将张国勋带兵来援外,整个松江府皆落入明军之手。

    声势一起来,可不得了,又有义士沈祖孝、范风仁、金瓯、朱临、叶继武、吴珂等领义兵来投。

    苏州、松江二府,大大小小的义军达到了两万之多。

    孙贵令总兵蔡禄领三千战兵驻守上海,其他各地均交给义军驻守,自己则领着主力驻守崇明。

    朱亨嘉给他的军令是攻占崇明岛,袭扰清长江水道,而不是占领陆上各府。攻占苏州、松江,不过是搂草打兔子的顺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