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靖江王 » 第四百一十一章 征途(十八)

第四百一十一章 征途(十八)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位母亲很任性,经常更改出海口,历史上大改道六次,小改道数百次,其中有七百年是夺淮入海的。

    黄河夺淮入海,泥沙淤积,使入海水道的河床越来越高,高过了淮河河床。造成黄河可以倒灌入淮,淮河却无法流入黄河出海,没了出海口,灾害频发。

    后来,大明朝水利专家潘季驯,采用“引淮水入黄河攻沙”的法子治理黄河,他大筑黄河两岸堤防和高家堰,使得淮河可以由洪泽湖进入黄河。

    正常情况下,因为每条河的河床都不一样高,一条河不能穿过另一条河流淌。可京杭大运河却做到了,它横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以及钱塘江五条大江大河。靠的便是筑大坝、修船闸。利用船闸,解决高度差问题。

    丰济仓所在的清江浦附近,筑有船闸四处,分别为清江、福兴、通济、惠济。其中清江闸位于淮水与运河交汇处,当黄河水涨时,通过开、关不同的闸门,让船只始终在同一高度航行,确保了安全。

    京杭大运河快至黄河时,向西拐了个小弯,经洪泽湖入黄河。一路上水情复杂,大大小小的大坝、船闸无数。想直接从黄河驶入洪泽湖,再驶入运河,烧掉丰济仓,几乎是不可能的。

    孙贵也没打算这么干,他的计划是水师驶到清江浦北部后,登陆,然后用小船渡过运河,烧掉丰济仓。

    除了清江埔城外的丰济仓,清江埔城内,还有常平仓两处、预备粮库三处,他也没打算放过。

    为了实施这一大胆的计划,他足足带走了四万水师,只留下林察部一万人,驻守镇江,监视清扬州水师。

    黄河的泥沙含量大,水流湍急,并不适合航行。尤其是中游,孟津到三门峡这段,最难通航,虽然勉强也可以行船,但是河道狭窄、漩涡很多,漕船沉没事故频发。

    下游淮安府这一段,泥沙淤积,河道变更频繁,不利于通航。不过并非不可以通航,此时正值丰水期,水道上倒是行得了船。

    为了让水师航行得顺畅,孙贵把巨舰都留在了镇江,只带中、小型战船入黄河。船小帆大速度快,在海上疾行如飞,除了风帆,还装有橹,无风时可划船而行。

    转眼便到了黄河入海口的云梯关。

    很顺利,关上仅有一把总三百兵,小半个时辰便解决了战斗。

    羊寨乡、安东城、赤宴庙,皆没有多少兵马,甚至连战船都没见着几条。

    之所以这么顺,是因为黄河不利于航行,清军并没有大建黄河水师,仅有的一些战船,也是为保护漕运而设,而且为了阻击明军渡长江,这些战船大多派往了长江。

    漕运总督杨方兴麾下的漕标,倒是有支水营,可是中了明军的调虎离山之计,被派去增援桃源县了。

    除了水营的战船,运粮的漕船倒是有不少,形势紧张,杨方兴用这些漕船又组建了一支三千人左右的“水营”,可惜都是些粮船,炮都没几门,兵也都是临时征集的漕丁,不少人刀枪都拿不稳。

    “轰轰轰!”

    剧烈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对明军而言,与其说是水战,倒不如说是打靶。

    王胜、蔡禄、黄应、杨正、戴捷诸将率战船奋勇冲击。很快,清军控制的草湾港便挂起了降旗。

    “大帅,草湾一下,后顾无忧,可以登陆了”,副帅郑斌对孙贵说。

    “嗯,登陆,让将士们把船上的大炮卸下来,用炮车装着,推上岸”。

    为了确保奇袭成功,孙贵带了大量的炮车,方便运炮。

    留下七千士兵看守战船,孙贵率三万三千将士登陆,来到了运河边。

    “这就是大运河?壮哉”,孙贵不由得感慨,又忽然想起,自言自语,“不知这丰济仓内有多少粮食?”

    郑斌说道:“大帅,这漕运采用的是‘支运’法,各地所征漕粮,先由当地送至粮仓,然后由各地递送京城。丰济仓号称天下粮仓,往年均有三百万石。不过这些年,我大明夺了江南,应该没那么多,不过近百万石,估计还是有的”。

    孙贵哈哈大笑,“不管它有多少粮,本帅都要一把火,烧它个净光?”

    “哈哈哈!”

    诸将皆放声大笑。

    大运河是人工挖掘的,因此河道并不宽,最窄处仅数丈,而且水势平缓。

    明军抬着上千艘小船,用铁链相连,铺上木板,便是浮桥。一口气搭建了十余座宽大的浮桥,推着炮车、云梯车等攻城器械,迅速渡河。

    丰济仓很大,外面围有围墙。原有守军三千,石廷柱令三子和硕额驸石华善率五千八旗汉军驻守于此。清江浦城内还有五千八旗汉军和两千绿营。

    “王胜、蔡禄,汝二人率兵一万攻仓”。

    “末将领命”。

    “黄应率兵三千,看守浮桥”。

    “末将领命”。

    “其余诸将随本帅埋伏于丰济仓之南,本帅料定,丰济仓这边一打起来,清江浦城里的清军必然来增援,正好一举歼之”,孙贵很自信,跟着光武大帝打了这么多仗,不知不觉间有了名将气度。

    “轰轰轰轰轰轰”,丰济仓响起了剧烈的爆炸声。

    “不好,中了明军的调虎离山之计了!”

    石廷柱是宿将,一听炮声,便知中计,十分懊恼不该派王国光、张中率一万绿营去桃源打钱谦益,现在清江浦空虚了。

    可是,后悔也没用。

    “来人,给本帅披甲,增援丰济仓”,带着五千兵马,出城增援。

    “杀杀杀”,石廷柱刚走到一半,喊杀声大作,孙贵、郑斌、杨正、戴捷率两万伏兵杀出。

    “不好,明军这是围点打援!”

    石廷柱打老了仗,当年打锦州,他跟随皇太极,用这法子消灭了一批又一批明军,没想到今日被明军打了援。

    毕竟是老将,决断迅速,“张朝璘章京,汝率本部殿后,其余人随本帅杀出去”。

    “杀”,石廷柱发了狠,拼死往回冲,四子石琳率部紧随。

    幸好决断得快,五千兵马保住了三千,狼狈逃回清江浦城。

    殿后的梅勒章京张朝璘,左冲右突,却越围越深。

    “哒哒哒”,一骑飞至,大刀横削,张朝璘的脑袋飞上了天,却是明将戴捷。

    孙贵令郑斌、杨正领兵五千监视清江浦,自率大军猛攻丰济仓。

    “围三阙一,放鞑子一条生路。此战本帅只要他们的粮食,速战速决!”

    丰济仓内,和硕额驸石华善正组织部下拼死抵抗,却不料明军让出了一个缺口。这一下,清军再也没了斗志,纷纷从缺口逃生。

    “额附,快走吧,晚了便来不及了”,部下劝石华善逃命。

    “不,吾走了,大军的军粮就完了”,石华善不肯逃。

    涌入的明军越来越多,部下无法,硬拉着石华善逃命。

    丰济仓燃起了冲天大火。

    清江浦城墙上,石廷柱老泪纵横,“皇上,臣无能,没有保住大军的军粮!”

    正哭着,石华善逃回。

    石廷柱大怒,“孳子,丢了丰济仓,汝还有脸活着回来!拖下去,斩!”

    “额真,现在正是用人之际,请容额附戴罪立功”,诸将解劝。

    “哼,看诸将面上,给汝一个机会。好好守城,若再丢了清江浦,定斩不饶”。

    石廷柱是宿将,孙贵攻了七天城,没打下来。

    王国光、张中听说清江浦危急,急忙返回,各地的清军也陆续赶来。

    孙贵一想,见好就收吧,二话不说,率水师渡过浮桥,登船返回。

    丰济仓内的八十万石粮食被烧得干干净净,只剩下清江浦城内的十万石,缺粮的乌云,笼罩在清军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