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靖江王 » 第四百四十三章 奴儿干(三)

第四百四十三章 奴儿干(三)

    “阿弥陀佛,贫僧有礼了”,永宁寺,圆觉禅师双手合十,向阮进、邝露施礼。

    阮进一看这和尚长相,不像汉人,倒像女真人,问道:“大师是女真人?”

    “阿弥陀佛,身体发肤,皮囊而已,贫僧乃礼佛之人”,圆觉打起了禅机。

    邝露一笑,对阮进说道:“大帅有所不知,女真人中礼佛者甚众,当年修这永宁寺的太监亦失哈,便是女真人”。

    阮进点点头,“这永宁寺,乃我大明的象征,有机会当重修一番才是”。

    二人欲看石碑,不料石碑不在寺内,而是在鸭绿江边的石岩上,正对着大明的奴儿干都司衙门。此时,这衙门已被改成了满洲的兵营。大明也曾在此屯兵,数量五百至三千不等,两年一轮。可惜万历之后,王师不至此地久矣!

    阮、邝二人来到鸭绿江边,两座雄伟的石碑耸立在岩石之上,似乎在向世人宣告大明曾经的强盛。

    第一座《永宁寺记》碑写着:“永乐九年春,特遣内官亦失哈等率官军一千余人、巨船二十五艘复至其国,开设奴儿干都司”,记载着当年永乐大帝令心腹太监亦失哈巡视黑龙江、开设奴儿干都司之事。亦失哈在奴儿干城修建永宁寺,供奉观世音菩萨,并用汉文、蒙古文和女真文竖立石碑以记其事。

    第二座《重修永宁寺记》碑,则写着太监亦失哈同都指挥康政率重修永宁寺之事。

    阮进与邝露默默地读着碑文,当读道:“此我圣朝聪明德博,道高尧舜,存心于天下,加惠于穷民,使八方四裔、多士万姓无一饥寒者”,不禁唏嘘。

    “大帅,奴儿干城既下,吾等当继承先贤遗志,迅速攻取周边各卫才是”,邝露大声说道。

    “邝抚院言之有理,本帅明日便攻掠、招抚四周蛮族,让大明的日月旗重新插至奴儿干都司......br#“敌袭!”

    罗刹哨兵刚唤出一声,便被射落木楼。

    “杀~杀~杀~”

    清军从四面八方涌入罗刹人营寨内。

    “快,集合,放枪!”

    罗加乔夫拼命组织人抵抗,却抵挡不住,打算突围,却发现已经被包围了,根本突不出去。

    处于绝境的哥萨克们爆发出了凶性,高喊着“乌拉”,手持弯刀、战斧和钉头锤与清军的腰刀、虎枪战至一起。

    从凌晨打到中午,清军以自身伤亡千人的代价,歼灭了一千三百名罗刹人,包括他们的统帅罗加乔夫。

    “这就是那多加乔夫的人头?”

    沙尔虎达看着面前那颗血淋淋的脑袋,问道。

    “正是,大帅,这厮脸上有个疤,准错不了”。

    “哈哈哈,替本帅上疏报捷”。

    “杀!杀!杀!”

    沙尔虎达正开心着,忽然四下里喊杀大作。

    “怎么回事?哪里来的杀声?”

    “大帅,明军,明军杀来了!”

    “明军?奴儿干都司怎么会有明军?”

    沙尔虎达一阵头晕目眩,但他久经沙场,很快镇定下来,“快上马,随本帅杀出去!”

    八旗兵纷纷上马,准备突围。

    来不及了,明军养精蓄锐多时,清军久战疲惫,一交手便被杀得手忙脚乱。

    阮进、谭布、岳尔多、阮骏、傅勒赫、申浏诸将越战越勇。

    战至下午,沙尔虎达身边亲卫皆死绝,孤身一人,浑身是伤,却犹在力战。

    “沙尔虎达,还我六弟命来”,傅勒赫手持大刀劈去。

    “镇国公,别忘了汝姓爱新觉罗”,沙尔虎达大笑,杀痕累累,久战力竭,被傅勒赫斩于马下。

    屡败俄国人的名将之花,凋谢在古鲁河畔。明军以损失千人代价,歼灭清军近三千......人。

    战后,有清军俘虏悲伤地唱起了八旗民谣:“八角鼓,咚咚咚!骑上大马奔正西。我的爱粮去奔正西,打罗刹,出征。打败罗刹快回家。八面旗,彩色新,快回家”

    清梅勒章京巴海听说父亲战殁,虎目含悲,一边飞马向敖拜求援,一边召回了在尼布楚围剿根特木尔的甲喇章京海塔、尼噶礼,死守宁古塔。

    阮进趁势攻占了伯力城,控制了黑龙江中、下游地区。

    但他在古鲁河损失了千人,也无力继续扩张,转而经营新占地区。

    好在附近各部落,闻听明军斩杀了沙尔虎达,皆不敢与明军为敌,纷纷归顺,阮进趁机征募了三千部落士兵。

    明、清双方在宁古塔北部的忽儿海卫对峙。人。

    战后,有清军俘虏悲伤地唱起了八旗民谣:“八角鼓,咚咚咚!骑上大马奔正西。我的爱粮去奔正西,打罗刹,出征。打败罗刹快回家。八面旗,彩色新,快回家”

    清梅勒章京巴海听说父亲战殁,虎目含悲,一边飞马向敖拜求援,一边召回了在尼布楚围剿根特木尔的甲喇章京海塔、尼噶礼,死守宁古塔。

    阮进趁势攻占了伯力城,控制了黑龙江中、下游地区。

    但他在古鲁河损失了千人,也无力继续扩张,转而经营新占地区。

    好在附近各部落,闻听明军斩杀了沙尔虎达,皆不敢与明军为敌,纷纷归顺,阮进趁机征募了三千部落士兵。

    明、清双方在宁古塔北部的忽儿海卫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