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靖江王 » 第四百九十二章 陕西(二)

第四百九十二章 陕西(二)

    定军山,范友贤与李定国并辔而行,打猎。

    见一鸟腾空展翅,好鸟!羽毛白洁,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裸露呈鲜红色。

    “嗖”,范友贤一箭射落此鸟。

    “大将军好箭法”,李定国赞了声。

    自有亲卫取过猎物,若是朱亨嘉在,必然会惊叫一声:“朱鹮”!后世的一级保护动物,在大明朝时,数量极多,不过是一种寻常鸟类而已。

    “呵呵,鸿远,此番北伐南郑之役,汝怎么看?”范友贤收起了得意,问道。

    “大将军,吾意从龙岗渡渡江”。

    “这是为何?”

    范友贤吃了一惊,汉水汉中段四个渡口:上水渡、下水渡、老古渡、龙岗渡,唯有龙岗渡水势最急。

    “大将军,龙岗渡一带水流湍急,不利于渡河。正因如此,清军的防范必然薄弱。所以末将建议从此处渡江”。

    范友贤想了想,赞道:“妙啊!虚者实之,实者虚之。鸿远用兵,深谙兵法!便依鸿远,先休整两日,后日我军明攻其他渡口,暗取龙岗渡”。

    ??

    南郑城,甘陕总督府,图海亦在召开军事会议。

    陈万略、马宁、齐升、李世勋、江义、赖恼、秃江诸将济济一堂。

    “齐总兵、陈总兵、马总兵,说说汝等与明军交战的感受吧”,图海温和地说。

    “督宪,明军甲胄精良,火炮众多,久经战阵,队列森严,作战时闻鼓则进,鸣金而收,实天下一等一的强军”,齐升先开了口。

    “督宪,末将觉得明军这些年火器装备得多,后勤压力大,可以打他们的运输队”,马宁是战将,一眼便看出明军的弱点。箭矢射完后还可以回收,继续用;而铳弹则用一发,少一发,极度依赖后勤补给。

    “嗯”,图海点点头,报之以赞许的微笑。

    得到图海的赞许......误,自己承担后果,绝不牵连诸位”。

    ??

    汉水,古称沔水,是长江最长的支流,发源于陕西蟠冢山,与长江、淮河、黄河合称“江淮河汉”。

    时日已近夏,碧波万顷,激流滔滔,白鹭悠闲,鱼儿戏耍,一排排芦苇随风摇曳。

    “轰!轰!轰!”

    随着岸边的炮台乱炮齐发,汉江之战打响。

    明将彭明扬、陈豹、侯永锡,各率五千兵马,从上水渡、下水渡、老古渡渡江。打得轰轰烈烈,却皆是虚晃一枪。

    范友贤、李定国在龙岗渡对岸集结了四万余精兵,这里才是杀招。胡国柱、吴国贵、夏国相、王屏藩四将一万兵马,为第一批渡江的部队。

    “来人,给四位将军上酒”,范友贤大喝一声,亲卫满满地给四将各倒了一碗酒。

    “龙岗渡甚险,别的话本帅也不多说了,祝诸位将军活着回来!”

    “多谢大帅!”

    四人一饮而尽,率部登船,江水湍急,不时有小船被冲入下游。

    清临洮总兵陈万略一见船只数量,便知是明军主力,不由得对图海佩服万分,督宪用兵,神鬼莫测也!

    “开炮”,他下了将令,顿时炮声如雷。不过清军的炮多是小炮,射程近,江水又减弱了炮弹的威力,听着响,杀伤却有限。

    “射!”

    清军的铳手、弓手开始射击。

    “竖盾!”

    明军的长牌手竖起长盾,浆手拼命地往对岸划。

    “杀”,王屏藩第一个抢上岸,面上杀气毕露,第一刀便砍倒了一个清兵。

    “杀~杀~杀”

    喊杀冲天,各部明军纷纷抢登。

    嗯,差不多了,陈万略暗暗思忖,喝了一声“撤退”,五千部下撒腿便往后跑。

    登陆成功,大明先锋胡国柱大喜,下令追击。

    吴国贵驰至马前,“胡兄,穿寇莫追,不如......守住滩头,接应后续部队渡江”。

    “唉!贤弟,你我乃是降将,不多立战功,如何立足?”胡国柱吁了口气。

    吴国贵听完,不再相劝,率本部兵马猛追猛打。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诸将皆欲争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清军的伏击圈。

    图海率马宁、赖恼、秃江诸将两万兵马已等候多时。

    “出击”,他下达了军令。

    赖恼问道:“督宪,明军才登陆了万人,何不等他们多渡些人再击之?”

    图海笑笑,“明军战力强于我军,若渡得多了,未必能吞得下,不如先吃掉这一万人再说”。

    守住滩头,接应后续部队渡江”。

    “唉!贤弟,你我乃是降将,不多立战功,如何立足?”胡国柱吁了口气。

    吴国贵听完,不再相劝,率本部兵马猛追猛打。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诸将皆欲争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清军的伏击圈。

    图海率马宁、赖恼、秃江诸将两万兵马已等候多时。

    “出击”,他下达了军令。

    赖恼问道:“督宪,明军才登陆了万人,何不等他们多渡些人再击之?”

    图海笑笑,“明军战力强于我军,若渡得多了,未必能吞得下,不如先吃掉这一万人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