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靖江王 » 第五百三十二章 山西(七)

第五百三十二章 山西(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马鸣佩与鄂硕刚刚击败土默特部的包罗,又传来睛天霹雳:明军攻陷了太原府,正往大同杀来。马鸣佩急调大同副将朱衣客去雁门关驻防;自己屯兵于山阴县为朱衣客后援;鄂硕则移驻阳和卫。

    范友贤的北伐大军在太原歼灭了清军贾汉复、刘武部后,马不停蹄地北上。

    先入阳曲,阳曲的清军只有两千新兵,一触即溃;再打忻州,忻州守备不敢战,献城归降;然后一路受降,定襄降了,五台降了,崞县降了,宁武降了,就连军事要地代州也降了。

    “呵呵!清虏大势已去啊!”范友贤得意地对李定国说。

    “大将军,我军虽已占尽优势,仍须尽快抢占雁门关,跃过句注、夏屋二山,不能给清虏以喘息之机”。

    范友贤抚须笑道:“鸿远说得是,我等应一鼓作气复大同,打出个万里江山日月红!”

    “报,雁门关出现了清军的旗帜”,两人正说着,传来了军情。

    “什么,如今这局面,竟还有不开眼的虏将,敢犯我军之虎威?”

    范友贤不由得惊奇,问道:“可查探清楚了,来的是清虏哪支人马?”

    “打的旗帜是大同副将朱衣客”。

    “哼哼,一个小小的副将,也敢螳臂挡车。传令全军,即刻前往雁门”,范友贤一声冷哼,下达了军令。

    ??

    昔年雁门路,霜气逼征鞍。

    野望天何惨,徒行老更难。

    人烟隔水静,鬼火照沙寒。

    战伐空悲感,风凄戍角残。

    这首《雁门》乃大明布衣诗人谢榛所作,写尽了雁门关历经的血战和沧桑。确实,赵武灵王在此破林胡,杨家将在此御辽兵,关墙下,不知埋了多少征人骨。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此关位于勾注山上,群峰挺拔、地势险......遥快活。

    后来他见大明崛起之势已成,受锦衣卫拉拢,被朱亨嘉任为交城副将。光武大帝还称赞他和山东的于七为“大明双英”。

    本来,这位任副将只想受个大明的虚职,在吕梁山里逍遥快活。结拜兄弟郭彦劝他:“大哥,您既然归顺了大明,当为朝廷立功才是。否则,等天下平定了,咱们兄弟也就窝在山里,没有出路了”。立时醒悟,率五千山西兄弟来投范友贤。

    范友贤大喜,他虽然屡战屡胜,却也伤亡不小,正舍不得拿自己的精锐强攻雁门关,便来了这支义军。

    想让人家为自己拼命,得给人家好处,断没有白使唤的道理。范友贤跟随朱亨嘉久了,深谙厚黑之学,这方面门清。先大赞了一番任亮的忠义报国之心,保证攻下雁门后在皇帝面前为其请功,又大笔一挥,给任亮部换装,还发了一个月的粮饷。

    明军屡战屡胜,缴获了大量清军兵器甲胄,便拿出来给义军换装。这些缴获,在明军眼里,是破铜烂铁;在义军眼里,则是无价之宝。直把任亮喜得睡不着觉,发誓要以死相报。

    “弟兄们,是谁给咱添置了这些兵甲弓箭?”任亮瞅着一干结义兄弟,问道。

    “是范大将军”,把兄弟们齐呼。

    “是谁给咱们发了粮饷?”

    “是范大将军”,这一回,声音更响。

    “嗯,知道便好”,任亮开始做战前动员,“做人要知恩图报。我等披着大将军给的甲,领着大将军发的粮饷,便得为大将军效死!今日攻城,若有畏战不前者,必斩之!”

    听了任亮的话,众将被激得嗷嗷叫,呼啸着往山上的关城杀去。

    雁门关,两侧皆山崖,只有一条盘旋小路通关上。看着难打,倒也不尽然。当年设此关的目的主要是防范北方的游牧民族,所以围城在关城的北边。由北往南打,要先攻破围城,......才能打到关城,很难。而由南向北打,则无须经过围城,直接便能攻打关城,相对容易些。

    任亮和他的五千部下,恶狠狠地由南向北来了,带着破釜沉舟、一往无前的决心,誓要把这座“九塞尊崇第一关”拿下。

    反复争夺,拼死鳌战。义军在付出巨大伤亡后,先后攻下了东南的校场、西门外的关帝庙、东门外的靖边祠。

    “去”,朱衣客虎吼一声,掷下了一块巨石,石头带着惯性,将一名义军砸下了山崖。砸完后,对中军旗鼓喝道:“汝速去山阴,向马督宪求援”。

    才能打到关城,很难。而由南向北打,则无须经过围城,直接便能攻打关城,相对容易些。

    任亮和他的五千部下,恶狠狠地由南向北来了,带着破釜沉舟、一往无前的决心,誓要把这座“九塞尊崇第一关”拿下。

    反复争夺,拼死鳌战。义军在付出巨大伤亡后,先后攻下了东南的校场、西门外的关帝庙、东门外的靖边祠。

    “去”,朱衣客虎吼一声,掷下了一块巨石,石头带着惯性,将一名义军砸下了山崖。砸完后,对中军旗鼓喝道:“汝速去山阴,向马督宪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