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都重生了,那就再留学一次吧 » 第42章 还是保持距离比较好

第42章 还是保持距离比较好

    “各位老师、同学,接下来由我讲解华珐建筑风格交融的独特体验。我们将这种新型建筑风格定义为“华法之韵”。它既包含了华国文化的厚重与博大,又彰显了珐国的浪漫与优雅。”

    “在这种风格中,你可以感受到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它以华国传统建筑为根基,结合珐国现代建筑的设计精髓,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美学体验……”

    今天是小组成果展示的日子,陈熙站在台上,手法熟练地操作着电脑上的建筑动画,一边解说。

    台下的师生们专注地观看着投影上的画面,一边思索一边感悟着。

    他们看着眼前的动画,都被这独特的魅力所征服。

    此时,沈心怡和艾米则紧绷着脸庞,专注地看着陈熙解说的同时,她们手里还准备着下一步解说的稿子。

    “啪!啪!啪!”

    当三人展示完毕,台下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可见他们这次的演讲很成功。

    “看不出来,你很善于演讲嘛,居然一点都不怯场。”

    “是啊,熙,你还挺厉害的,我都紧张的不行,全场一直在发抖。”

    “多谢两位美女的夸奖。”

    面对两女的称赞,他轻勾嘴角,绽放出一抹微笑。

    三十多岁的阅历,各种风浪他都见识过,自然不会被一次小组演讲所困扰。

    “不过,得分数尚未公布,还是不要太得意的好。“

    “是,是,沈大美女说的对。”

    “呵呵,你们还说不是情侣,可真逗。”

    望着如同鸡啄米般不停点头的陈熙,艾米在一旁忍俊不禁,她的话语引得沈心怡的俏脸逐渐变红。

    沈心怡什么情况?

    脸红什么?

    是不是我和她过于亲密了,还是保持一下距离比较好,毕竟我现在心里有了纱织,我可是个负责任的好男人。

    陈熙只是沉吟片刻,便不再多言。

    当送沈心怡回家时,他也是保持沉默。

    无论对方以何种话题与他攀谈,他都只是轻描淡写地回应,这让沈心怡稍有不满,她看向陈熙的目光也变得有些古怪。

    刚刚还与自己谈笑自若的他,转眼间却像是换了个人似的。

    “你怎么了?来大姨妈了啊?”

    “啊?”

    陈熙被她的话逗乐了,没想到一向外表冷淡内心温柔的沈心怡,居然说出这样的话,让他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你怎么突然变的冷冰冰的?”

    “没有啊。”

    “问你话都是随口敷衍。”

    “我这是专心开车呢。”

    他用手指轻抚额头,瞥了一眼默默生气的沈心怡,心中揣摩,这位姑奶奶又要出什么幺蛾子呢。

    “我是不是刚刚说错什么?你怎么突然不理我了。”

    “你想多了。”

    “明明就是。”

    “……”

    “如果我之前说错了什么,那我给你道个歉。”

    “你又没做错什么,干嘛道歉。”

    两人在车上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陈熙被她搞得头大如斗。

    好不容易将沈心怡送回家,他这才灰溜溜的逃走。

    “怎么了?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

    当沈心怡刚一踏入家门,便如同疲惫的蝴蝶般坠入沙发,这一幕吸引了一旁沉浸在言情剧中的张若曦。

    “没什么。”

    “让我猜一猜。”

    “今天是小组演讲,放学后如果坐公车回来没有那么快。你提前到家了半小时,肯定是陈熙开车送你回来的,你们两个吵架了?”

    “才……才没有呢。”

    沈心怡的心事瞬间被对方看穿,张若曦在她眼中犹如一位名侦探,被揭穿的沈心怡立即矢口否认,然而她支支吾吾的言辞却说明了一切。

    “你们两个不会在谈恋爱吧,我看你最近的样子有些不对劲。”

    “怎么可能?就他?变脸跟翻书一样快,我都搞不清楚状况。”

    沈心怡气鼓鼓的说道,今天的陈熙让她感觉有火无处发。

    “根据我多年看剧的经验,你肯定是对他动心了。”

    “什么?你还是乖乖看你的剧吧,不要出来吓人了。”

    “被我猜中了。”

    尽管沈心怡极力解释,张若曦都一口咬定她和陈熙有不清不楚的关系。

    最终,沈心怡凭借钢琴的悠扬旋律,才成功压制了张若曦的声音。

    只不过,她越弹越显杂乱无章,内心的平静始终难以找寻,直至曲调都走了音,她才停止弹奏。

    回家后,陈熙直接坐在了沙发上,静下心来,开始回忆之前发生的事情。

    沈心怡是怎么搞的?自己只是故意和她保持一点距离,她不至于那么大反应吧。

    现在我们的关系是同学,即使更进一步,也只是普通朋友,刚刚她的表现仿佛我们是情侣一样。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陈熙一心投入工作,周末他便前往纱织那里度过一日。

    至于沈心怡,自上次与他闹过别扭后,她并未对陈熙冷淡,而是一如既往地与他聊天。

    然而,交流仅限于校园内。

    建筑学专业的繁重学业,使得她时常跟随老师前往各地参观,因此在平时,他们之间的私下沟通也不多。

    “这赚钱速度超乎了我的预计,估计可以提前将网吧开起来了。”

    “太好了,钱不够的话我两个可以想办法。”

    冬冬和小明对开网吧非常重视,小明的话陈熙自然理解。

    如果资金不足,当然是向家里求助。

    但他算了一下,资金方面并不会相差太远。

    只是选址方面比较棘手。

    他朋友前世在博士山开设的那家网吧选址非常好,面朝马路,旁边还有公车站和饭店,因此赚了不少钱。

    只不过现在的那里好像还是家倒闭的服装店,房东不知道是谁,门口连个联系方式都没有。

    必须要找人打听一下才行。

    要找当地的老华人问一下。

    “对了,他应该会晓得。”

    陈熙第一个想到的人是博士山的一个煎饼果子摊位的老板。

    此人来土澳已经二十多年了,原来是中国青津师范大学的高材生,一个人跑到土澳发展,做过不少工作,最后靠卖煎饼果子发家致富。

    他在博士山呆了很多年,认识的人也自然不少,找他打听消息最为合适。

    陈熙从高中的时候每日就在他那里吃早餐,和那个老板已经很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