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兴汉季 » 第七十三章 搅弄风云

第七十三章 搅弄风云

    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贼。——《荀子·臣道》

    “陛下,卫尉盖勋请见。”

    宣室殿,侍者前来禀报。

    青牛角乱雒阳之事并没有随着青牛角的逃离完全消弭,反而在雒阳内掀起了一股无名的风波。

    童谣起于孩童之口,有心人早已经注意到了其中的始末。

    董字的童谣几乎铺天盖地的传向所有人的耳朵里,其意直指凉州董卓董仲颖。

    “盖勋?”

    皇帝恍惚了一瞬,将目光从雒阳的舆图上转移开,随即念叨起这个名字。

    荀攸见皇帝有些犹豫,径直打断了皇帝的思绪,道:“想来是为其子无诏带兵入京自辩而来,陛下不妨见一见他?”

    皇帝闻言,放下了心里的犹豫,让人传见盖勋。

    盖勋为人七尺有余,身材魁梧,有须髯,得益于干练的行事作风,即便是走起路来也是虎虎生风的。

    见了皇帝,盖勋躬身行礼被皇帝制止,吩咐侍者赐座,等盖勋坐下,皇帝假意不解,询问道:“盖公来此是?”

    盖勋闻言要起身回话,被皇帝制止。

    盖勋沉吟了一番,这才说起了事情始末。

    盖顺的来去都很简单,就是剿贼完毕回到津门等待尚书台的诏命归营而已,在此之前,这伙啖人贼的踪影盖顺都不曾见到,更不提说是剿灭了。

    其中只有盖顺带兵进城救火缉盗越了权,但二者之间有本质的不同,盖顺的事情其实也并非不能饶恕,只是,这样的恶例不可开。

    听完了盖勋的解释,皇帝皱了皱眉,看向荀攸。

    荀攸不动声色的摇摇头。

    皇帝明白他的意思了,随即道:“盖公先回去吧,此事容朕思虑一番。”

    盖勋果断的离开,也没有过多的犹豫了,在这个时候,盖勋更不敢刺激激怒皇帝。

    待盖勋离开后,皇帝看向荀攸。

    “陛下。”

    荀攸从容道:“先前陛下既已明令天下,如此大动干戈,此时盖顺徐荣三人有天大干系,此时若轻放盖顺未免难以自圆。

    而雒阳繁盛,谁也不愿意放弃此地便利,即便是贼寇也自如此,想来,看着此地的贼人也会因此松懈,攸窃自以为,不妨使贼人看见朝廷动静,以为朝廷已入其罗网之中,使之松懈。”

    皇帝明悟,笑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荀攸赞叹道:“陛下明睿,此事应对疾缓有度,伏惟陛下可以明断万里,诚如,此时更不宜大动兵戈,使人占据口舌,反之,应让天下黎庶看见朝廷的仁恕之心。”

    皇帝摆弄着舆图,指着郊祭的祭坛,道:“幸有公达教我以大义,否则误事良多犹未自知。”

    荀攸不受这赞美,而是谦虚的表为皇帝的明睿,转过这个话题,接着郑重的说道:“太一,朝廷天命也,若是中黄太一焚烧了太一神主,其患更甚于张角之祸!”

    “青牛角此人,经此事臣窃自观其一貌,此贼不过冢中枯骨,故劝陛下不应以此人为重,而在黄巾之内患。”

    皇帝有些愕然。

    都这样了还不过如此?

    荀攸没看见皇帝的惊愕,只是带着莫名的自傲,自顾自解释道:“臣观此贼行迹,却对雒阳不甚了解,自以为操弄人心诡谲于翻覆之间,实则,不得张角三分真意也。”

    荀攸说的逐渐起了兴致,仔细的为皇帝分析了此事的细节。

    皇帝听的仔细,看着荀攸在舆图上指点风云也不禁为之震惊,荀攸内藏英知,性格内敛守拙,不喜出风头,论及忠正密谋,抚宁内外,仅次于荀彧。

    这样的大局观,的确足以让任何一个不曾经过专业学习过的人感到绝望啊!

    罢了,荀攸轻飘飘道:“徐荣二人虽无大错,但亦不可轻饶,陛下宜以擅自离大营治罪,而不当治其通贼之罪,以安凉州之心。”

    很明显,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荀攸对于皇帝的意思几乎是纤毫不漏的。

    皇帝当初将这伙人留在雒阳也是占了当个人质作用的,后来的一系列事实证明,这群人的确在董卓的核心集团里占了很大的股份。

    否则也不会在前来雒阳的时候将这群人带来。

    皇帝从容笑了起来,对荀攸的赞赏几乎难以抑制。

    “公达真乃吾之子房也!”

    有了敌方行动的动向以及目的,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许多。

    ......

    幽州蓟县

    皇甫嵩接到了快马驿传的雒阳消息,只是轻声笑了笑,抚着须髯露出了莫名的神色。

    白波谷在并州界休一带,三五千轻骑日夜兼程,甚至不必用三天的时间,就能奇袭向白波的大本营。

    当然,这必然会使并州境内的归义羌胡受惊,这不是朝廷的仁义之道,也与皇甫嵩的本意相违背。

    皇甫嵩将手中的兵书扔给年轻的干吏。

    这干吏是从幽州冀州调来可以用的干吏,经过大半年的奔走调动,仍旧只是区区的曹吏之属。

    当然,这并不是这年轻人没有功劳,而是皇甫嵩有意举荐,于是特地调在身边听用,增加这个干吏的履历。

    干吏名为田丰,为人刚直任毅,就是脾气有些耿直得很,皇甫嵩也是个老刺头,特别是如今身居高位之后,就更难以有人压制得下他这种性格。两人可谓是针尖对麦芒了。

    但就这俩种性格的人,私交反而是出奇的好。

    “多多看些兵书。”

    皇甫嵩简略的吩咐,田丰也简略的应下,将兵书搁置一旁,等候着皇甫嵩的吩咐。

    “明令并州牧丁原,老夫要派遣部曲前往并州借道,同时上表朝廷,幽州牧臣嵩奉天子诏令治幽州事宜,闻贼寇势大,不可不防,故以鲜卑三部招募兵马,前往界休剿贼。”

    田丰干的就是这事,自然没有异议,只是,田丰仍旧忍不住提出疑问:“如此对待鲜卑三部,是否太过有伤天和?”

    皇甫嵩冷笑一声,“有伤天和?”

    “当初老夫镇黄巾时就有奇人告诉老夫,如此杀戮忠良,恐难安眠,这么多年来,老夫尚能安眠至日头高起,可见其人所言未必属实,不过些不通教化的夷狄,如何能称之为人?”

    闻言,知晓皇甫嵩性格的田丰不再多劝,下去写奏疏去了。

    有这些人给皇甫嵩时时进言,皇甫嵩的一举一动就能不逾矩,这才使得皇甫嵩在幽州这些时日不至于被弹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