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主:我爹是嘉靖 » 第十五章 图穷见匕

第十五章 图穷见匕

    无数目光齐齐汇聚,化作一轮红日,令所有阴翳无可遁形。

    日出紫金,落于栖霞。

    福王的车队正一点点靠近长江,靠近江南。

    朱载堃的出行,受到无数人的关注,严党、清流党还是那些骑墙摇摆的官员,此时都将目光投向了这位年仅十四岁的亲王,因为对方的身后站着皇帝。

    经过长达半个多月的舟车劳顿,朱载堃在今天天黑之前终于进了苏州府辖区。

    在驿站歇过一晚,第二日天刚亮,朱载堃便再次启程。

    太湖泛滥,导致吴淞江多处堰口受损,几场大雨让这固若金汤的河堤开始岌岌可危。

    进入苏州府后,车队便开始变得有些寸步难行。

    路上渐渐出现流民,一个个面黄肌瘦,瘦骨嶙峋。

    突然,车队前方出现一阵骚乱,马蹄扬起的巨大声响,令负责接驾的苏州府官兵都有些紧张。

    “站住,你们是什么人?”为首的官兵将领,望着突然出现的人马,大声质问道。

    “回大人,我们是臬司衙门的人马,负责捉拿流民返乡。”为首的兵将见到对方拿出令牌,不由小心翼翼回答道。

    “你们绕路过去,要是担罪了福王殿下,有几个脑袋都不够掉的。”

    “属下明白。”

    经过小小的插曲,车队便继续赶路,很快便到了苏州府的府衙驻地吴县。

    水患过后的吴县一片萧瑟,人丁稀少。

    苏州府知府见福王已到,不由脸色惨白,急忙穿戴好官服,前往迎接。

    “臣苏州知府胡文川,见过福王殿下。”

    时任苏州知府的胡文川看着出现在府衙的福王,连忙慌张的向前见礼。

    “赵贞吉呢?他去哪了。”朱载堃看了一眼跪着的人影,开口问道。

    “赵大人去借粮了,特意让属下前来接驾。”胡文川小声回答道,神情无比慌张。

    “府内现有存粮可够使用几天。”朱载堃闻言,立刻追问道。

    “回殿下,苏州府所辖八县,受水患影响,粮食只够食用半个月之久。赵大人向南直隶催过赈灾粮食,只是被人驳回了。”胡文川磕磕绊绊的回答道,不敢抬头。

    “派人再去催,另外把赵贞吉找来,有圣旨给他。”

    朱载堃说了句,便不在理会这个苏州府知府,径直走进府衙。

    “属下这就去。”

    苏州知府胡文川回了句,立刻连滚带爬朝着外面跑去,摸着脑袋还在自己脖子上,不由松了口气。

    随着福王朱载堃进入吴县,苏州府下辖八县都莫名提心吊胆起来。

    京城,朱载堃入吴县的消息很快便被送到三方势力的案桌之上。

    严世蕃看着下人送来的情报,他实在想不出皇上派福王去苏州到底为什么?

    “先是驳回了景王殿下的奏疏,又是让裕王的人去了浙江,现在又派一个福王去苏州。陛下到底想要干什么?这改稻为桑是为国库补亏空,非要闹到国库没了银子,百姓全都造了反,才好么?”

    严世蕃怒吼一声,感觉自己已经陷入了死局,内心莫名开始惶恐紧张起来。

    “景王殿下,现在到哪里了。”严世蕃望着一旁的亲随,焦急问道。

    “刚进入河南地界,陛下派人去催景王殿下好几回了,让景王赶紧赶到陕西去。”

    严世蕃听着亲随的汇报,脸色突然一白,身体不听使唤的向后瘫倒。

    “爹,我们被人耍了。”

    严世蕃突然之间明白了一切,心中猛地一惊,急切的望向自己的父亲,此刻再也顾不上任何事情。

    景王被派到陕西,裕王的人早已经赶到浙江。

    郑泌昌、何茂才二人回信,信中言明浙江改稻为桑的政策现在落实还不到一成。

    不少百姓已经开始准备稻种,要进行播种了。

    “狡兔烹,良弓藏。二十年了,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当年斗倒夏言,他便对为父说过,我之今日,汝之明日。”严嵩不紧不慢的说道,脸色毫无变化。

    “爹,那我们怎么办!”

    严世蕃无助的喊道,想到这近一个月来发生的种种事情,颇有一种螳臂挡车的感觉。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但现在还不到这种时候,朝廷还要用你爹选出来的人去做事,皇上也还需要我为他遮风挡雨。

    现在要做的就是干好浙江改稻为桑这件事情,补了亏空,皇上才能留下我们。”

    严嵩双眼怒睁,犹如一头猛然惊醒的雄狮。二十年了,多少大风大浪,他都走过来了。

    “儿子这就派人再去催那郑泌昌、何茂才,一定让他们把事情办好。”

    严世蕃很快便镇静下来,想明白了这其中的原由,他便清楚该如何去做。

    自己的背后还有景王殿下,只要对方还在,自己就不会输。

    裕王府,徐高张三人看着从浙江寄回来的书信,心情略显低沉。

    “谭纶去了浙江,到今天还没见到胡宗宪。严党的人已经开始实行改稻为桑,目前已经完成十分之一。”

    裕王朱载垕看着从浙江发回来的急递,心中焦急万分。

    “这个胡宗宪一定是故意躲着谭纶,严党不可信,这个胡宗宪也是如此。”高拱急喊道,严党此刻已入秋后蚂蚱,倒严时机便在眼前,可不能放过。

    “肃卿,胡宗宪主持浙江抗倭事宜,现在说这些,太过武断。”徐阶小心劝诫道。

    “徐阁老,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严党一日不除,国无宁日啊!”

    高拱身上兼着侍讲学士,是裕王的老师,现如今皇上不喜景王,更有人传出景王将要前往湖北就藩的消息,他能不急么?

    斗倒了严党,景王便彻底没了仰望,等皇上殡天,裕王自然顺理成章的接替皇位。

    作为倒严第一人,高拱可是将自己全身家当都压到了裕王身上,现在胜利在望,自然显得格外急迫。

    “还是等谭纶见到了胡宗宪,再议不迟。”

    朱载垕看着身旁的两人逐渐争吵起来,不由开始充当和事佬。

    朱载堃顺理成章的住进府衙,看着苏州知府胡文川送来的各县灾情简报心中思绪连篇。

    想要在苏州实行改稻为桑,似乎并不容易。

    王文玄快步走进府衙后院,看着正在沉思的朱载堃,汇报道:“殿下,赵大人来了。”

    “哦!快请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