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主:我爹是嘉靖 » 第二十五章 按部就班

第二十五章 按部就班

    “是,主子。奴婢马上就派人去安排。”吕芳连忙回答道,有些过于紧张,一时间冷汗直流。

    嘉靖自顾越过吕芳,独自在大殿之内来回走动。

    “你也是宫里的老人了,不要仗着自己有些聪明,便整天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家事、国事、天下事,连朕都不是全知,你们这些奴才才读过几本书。”

    嘉靖踱步而行,一袭道袍在大殿之内显得无比威望。

    幽幽灯火,更是让其添上一份神秘色彩。

    嘉靖望着殿外,又敲打几句吕芳,算是不轻不重的警告。

    “奴婢知罪。主子是仙帝下凡,我们这些凡人自然不能相提并论。”吕芳略带一副哭腔,十分委屈的喊道。

    “行了,都是几十岁的人了,整天哭哭啼啼的,烦死了。朕身边能贴心的,也就剩你们几个了。连听朕说几句牢骚,都不行。那些文臣武将又有那个能听得进朕的唠叨。”嘉靖拍了拍吕芳的肩膀,轻声安慰道,身影显得憔悴,越发孤单。

    打一巴掌,给个甜枣。

    对于嘉靖来说,对方能做到不隐瞒,便是最大的忠。

    “这是奴婢们的福分,能服侍主子便已经是天大的恩德。”

    吕芳擦拭了一番眼泪,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

    “行了,去回信吧!让黄锦来伺候就行。”嘉靖撇撇嘴,有些不耐烦道。

    “奴婢尊旨。”

    吕芳小心的退出大殿,吩咐了几句留值的小太监,便急忙朝着司礼监赶去。

    夜晚之下,一轮残月越发萧索,正月的黑夜透露着一份凄惨的冷意。

    “君父君父,君在其前!”嘉靖望着漆黑的夜空,感受着寒风拂面,愣神许久,才自言自语道。

    吕芳赶回司礼监,便看着其余四人此刻都候在这里,一颗悬着的心也算放下大半。

    吩咐黄锦赶紧当值,便开始让其余几人准备回信。

    吕芳深思片刻,望着焦急等待的陈洪,沉稳开口道:“主子有回信,责令赵贞吉按时归还银两。其余一切,皆不允。”

    陈洪提笔记下重要信息后,一脸紧张的问道:“干爹,主子没有难为干爹吧!”

    “没事了,既然是家书,好坏也是主子家事,我们这些做奴婢的,还是要分清。没私自打开看,便不是大过。”吕芳擦了把脸,望着等待结果的几人,云淡风轻道。

    “儿子们让老祖宗受委屈了。

    你们几个还傻站着干嘛!还不赶紧过来伺候老祖宗洗漱。”陈洪一脸眼泪汪汪的喊道,指挥几个小太监,赶紧上去服侍吕芳。

    吕芳换好外袍,喝着清茶,一脸语重心长看着几人道:“亏你们叫我一声老祖宗,该护着自然要护着。”

    “多谢老祖宗。”

    几人连忙弯腰行礼,一齐高喊道。

    陈洪身为首席秉笔,很快便写好了回信。

    吕芳浏览一遍,发现没有任何问题,便将内容塞进信封,利用蜡油封住封口,再盖上自己的印章,随手交给一旁的小太监。

    信件随着八百里加急,没日没夜的向着苏州进发。

    朱载堃将自己在苏州做的事,事无具细的向自己父皇汇报。

    在他看来,自己无论做什么,还是不要隐瞒的好的。

    自己在苏州的事,有很多双眼睛盯着,任何一丝风吹草动都瞒不过有心人的眼睛。

    与其让人抓着小辫子,还不如大大方方的说出来。

    这几日,朱载堃也着实忙碌,吩咐赵贞吉替他寻来的几十名好手,自己要负责培训,让这些人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经济理论。

    存票所用的纸张为了防伪,也是特制的,需要组织人手形成规模,这远比他自己一个人实验要麻烦许多。

    很快,吴县县郊便被人围起了一圈篱笆,圈下很大一片空地。

    朱载堃对这个造纸工厂极为重视,这可以算是他将前世那些先进工艺搬来大明的初次尝试。

    在他看来,工业取代农业,只有工业化的水平提高,一个国家的水准才会不断提升。

    不过短短几天时间,一套简陋的造纸作坊便傲然矗立其中。

    几个成熟老练的造纸师傅,正小心翼翼的摆弄着槽子里的纸张原浆。

    很快,一槽纸浆便完成了。

    两个老师傅利用特殊工具,进行造纸。

    随着模具的每次摆动,一张张泛着微黄的纸张新鲜出炉。

    老师傅抚摸着手中厚实的纸张,心中止不住的笑意。

    这种改良手法还是他第一次见,造出来的纸,也是他从未见过的上等好货。

    阳光落下,斑斑光影洒落人间,在太阳照射之下,这些厚实的纸张很快便被烘干,被人裁剪整齐。

    朱载堃摸着这些新制好的纸张,看着有些发黄的成色,无奈的叹口气。

    以现这种落后的技术手段,这种微黄便已经是极限状态。

    再加上特殊的染料处理,这些存票最起码已经算得上初代的防伪纸钞。

    大明白银矿不多,以白银作为货币,再加之民间向来有着藏银藏铜的小心谨慎,这样只会让大明经济循环逐渐走向枯竭。

    只有将货币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让货币回到它原本的职责上去,朱载堃才可以用经济这只无形大手来操控整个国家。

    想要让纸钞普及,是一件巨大的工作量。

    没有合理的货币体系支撑,这样做,最后倒霉的只剩下那些底层民众。

    但是想要将钱行模式铺展到两京一十三省,这将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

    朱载堃知道,以自己现在的实力,是干不成这件事情的。

    任何一点权力的轻动,便会让他做出的所有努力都付之东流。

    朱载堃认为自己要和时间赛跑,只有真正的解决苏州府改稻为桑的难题,他才可以正式贴近大明的权力中枢。

    苏州八县的钱行建设,自然是朱载堃巡视的重要对象。但显然,这一切都没有让人失望。

    工匠有了图纸,建设钱行的速度更是快上许多。

    巡视完八县,朱载堃看着邓九光搜集来的各县实情,大脑飞速运转,如何改变大明百姓现有的生存模式至关重要。

    “以工代赈,让那些灾民现在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