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主:我爹是嘉靖 » 第二十七章 以工代赈

第二十七章 以工代赈

    朱载堃凭窗远眺,视线穿过栏杆,眼前只有一堵厚厚的围墙,几棵老树正冒出嫩芽,一抹绿意跃然而现。

    但他的目光早已透过这座高墙,看到了遥远的未来。在那个强大的国家里,一切都该有的画面。

    江南士族需要钳制,这个官官相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江南官场对于大明的发展绝对不是好事。

    这个时代,是大航海的时代,也是海外贸易的繁盛的时期。江南地区借着临海这一地利,自然会一跃成为整个国家的经济之柱。

    然而江南从来都像是一个桀骜不驯的形象,他更像是一个依附于强者而生的寄居者,犹如一团吸附于鲸鱼体表的藤壶,即为这头鲸鱼提供了可怕的撞击力量,但同样也无时无刻不在吸食鲸鱼的血液。

    对于一个需要稳定向外扩张输出的大明朝来讲,江南始终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在官绅地主的眼中,你可以杀死他,但你永远不可能打败他。

    朱载堃不可否认,江南士族的读书人很厉害,就连那些老实巴交做生意的商人也很厉害,不管是在前世还是现在,南方的经济中心是被人广泛认可的。

    强大的适应能力,让他们能更快的恢复强大,但却因此缺乏了一股燕赵之地的慷慨激昂。

    朱载堃的理想是做皇帝,那他的心中要装下的是九州万方,江南富庶,西北东北贫瘠就不需要么,当然不行。

    他认为,这个强大的国家就该占据这片土地最好的地方,因为只有这些地方才配得上这个国家。

    因此一个不听话的江南,总会得到上位者更多的诘难,繁杂沉重的税赋让江南地区贡献出了全国大部分的税收,但依旧没有受到人们重视。

    索求无度、剥削至极。

    江南犹如一个腰缠万贯的胖家少爷,受到无数视线的注视。

    朱载堃对人是充满恶意的,他在内心从不会给其他人设置一个很高的道德门槛,因为他很自傲,骄傲的想要否认任何人。

    但很可惜,朱载堃也是人的一份子,跳不出自己的劣势,所以他只能约束自己那颗桀骜不屈的灵魂,学会虚伪。

    朱载堃足够骄傲,所以他才可以心平气和的同其他人一点点的讲道理,动用拳头对于他来说,总归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赵大人,朝廷不可一日无东南,但东南同样不可一日无朝廷。”

    朱载堃望着面前的中年男人,露出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属于少年人的英姿飒爽让人如沐春风。

    可在赵贞吉眼中,他仿佛看到了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帝王,顷刻间便能掌握无数人的生死。

    “臣赵贞吉,愿为朝廷,为陛下效犬马之劳,赴汤蹈火,虽死无悔。”赵贞吉单膝跪地,低头沉默道。一同低下的还有他那高傲不屈的灵魂。

    “赵大人,您这是干什么?赵大人的为人,本王难道不清楚。我们都是在为朝廷,为皇上,为我大明朝做事。其心之诚,苍天可鉴,日月可澄。”

    朱载堃连忙上前拉起赵贞吉,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此刻的他仿佛一个得胜而归的将军,无比自信。

    赵贞吉抬头望着对方那张清瘦的脸庞,发自肺腑的喊道:“殿下之心,上可达九天,下可通幽冥,圣人之仁矣。”

    “哈哈,赵大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快起来,快起来。”

    朱载堃拉起跪地的赵贞吉,一双小手,用力的握住这位能臣的枯燥大手。

    “以工代赈,以改兼赈。苏州府的百姓既然已经失去了耕田,不如由官府出面,收回这些土地,改私有为国有。让官府成为地主,把所有百姓变为官府的佃户。”

    朱载堃沉思许久,才下定决心。土地兼并一直是各大王朝无法忽视的问题,又有从根源上禁止买卖,才可以最大程度防止土地兼并加大。

    “殿下,此举不可。苏州府各地一亩农田,折合市价二十两白银之多。若全由官府收购,所需银钱无数。”赵贞吉愣了愣,随口否决道。

    这个想法有些太过于异想天开,根本无法实现。

    “确实是本王唐突了。”朱载堃一拍脑门,嬉笑道。

    他从没想地价如此之贵,只想着把土地收归国家,归集体所有,但这昂贵的地价明显已经超出他的预想。

    “殿下,不可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慢慢图谋。”赵贞吉小声回答道,眼神之中透露出机警。

    “本王确实是心急了。”

    朱载堃大方的承认错误,靠赎买政策将私田变成公田,这条路子根本走不通。

    “算了,赎买田地的事情以后再慢慢考虑。当务之急,是完成苏州府的几大工程。重修渠路,疏通河道。”朱载堃缓缓说道,这些无地可种,无家可归的灾民,是他眼中最好的开荒者。

    “本王实验过一种神奇粉末,加水干燥之后,所得的材料,硬度不亚于那些墙砖,甚至过优之不急。”

    朱载堃自然而然的开始推销自己的水泥产品。要想富,先修路。钢筋水泥混凝土,这无疑不是法宝。

    “此物真有如此神奇?”赵贞吉惊呼道,在见识过造纸厂的纸张之后,他便知道这位殿下不一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自然。”朱载堃自信道,这种由石灰石、黏土、铁粉煅烧出来的物品,有着难以匹敌的使用价值。

    “若真有妙用,自然是投入使用。”赵贞吉一拍胸脯,保证道。

    “此物名为水泥,应专门成立一座工坊。才外还有砖厂,炼钢厂,煤厂等基础工业设施。这些都需要派遣人手,抓紧建造。”

    “赵大人,灾民可是我们现在最大的财富,一定让这些无所事事的难民们全都动起来才行。”

    朱载堃不忍浪费如此多的劳动力,现在的灾民所需不过一顿饱饭,只要管饭,就能拉来干活的免费好事,这样的机会可不多。

    “赵大人,本王需要你在吴县四处贴上告示,吸引那些灾民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