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主:我爹是嘉靖 » 第三十章 民心可用(一)

第三十章 民心可用(一)

    四周围观的百姓此刻恨不得削尖脑袋挤进人群中间,以免自己错过任何热闹。

    众人只见张府的仆人护院将这几个外乡人团团围住,不由开始为对方打抱不平,

    一些胆大妄为的百姓已经开始小声谩骂,但却无一人敢上前制止。

    热闹的人群中间嘈杂不断,但身处漩涡之中的人影此刻却显得无比慌乱。

    张伯秋脸色惨白,身体不断抖动,望着一旁被按倒在地的自家管事,犹如被抽了魂一般。

    小心抬眼看了看面前这个半大的少年,不敢发一言。

    “张掌柜,别来无恙。”

    朱载堃的轻声笑语犹如勾魂的鬼差一般,让张老板瞬间失色。

    “殿……殿下,草民见过福王殿下。”张伯秋连忙跪着喊道,将脑袋紧紧贴在地上,丝毫不敢有任何的忤逆举动。

    围着几人的张府家丁此时一脸迷茫,看着自家老爷突然下跪,他们此刻也显得心虚不已。但没得到命令,也只好维持原状,充当一道无形的空气围墙。

    “张老板真是好大的排场,眼里可还有王法?还有我大明的法律么?”朱载堃缓缓蹲下身子,盯着跪在自己面前的中年男人,轻声责问道。

    张伯秋听着头顶传来冰冷的声音,顿时冷汗直流,急忙开口求饶道:“草民该死,草民该死。”

    张伯秋不断的磕着头,丝毫不在顾及自己的形象。

    朱载堃并没有继续理会这位磕头如捣蒜的张老板,反而回头朝着两个锦衣卫吩咐道:“去把那些人的胳膊都接上吧!不知者无罪。”

    心底的善良让他见不得这种残忍场面。

    “遵命,福王殿下。”

    两名锦衣卫松开张府的管事,快步走向那些倒地的壮汉。

    双手只是随意一摸,便将对方被错位的骨头恢复原位。

    很快,所有人被错位的手臂便被两人接了回去。

    片刻之前还躺在地上哀嚎的几位壮汉,此刻一个个快速爬了起来,急忙弯腰跪下。

    看着自家的老爷都已经跪着,他们也知道自己这次怕是打了不得了的大人物,生怕对方清算自己。

    随着几个壮汉下跪,原本围了一圈的张府家丁也陆陆续续跪了下来,不敢再有任何举动。

    众人望着这个衣着华丽的锦服少年,缓缓低下自己的脑袋。

    直到张府家丁全部跪下,外围看热闹的百姓此刻才意识到这个外地来的贵公子身份绝不简单。

    就在场面陷入寂静之时,一声暴喝打破现场的宁静。

    “知府大人到。”

    铜锣开道,官兵随行。

    赵贞吉迈着步子,快速越过人群,看着微服出访的福王殿下,毫不犹豫的跪下喊道:“下官赵贞吉,见过福王殿下。”

    随着赵大人中气十足的话音落下,围观的人群仿佛炸开了锅,望着被众人众星捧月一般的少年,震惊的说不出来话。

    很快,围观的百姓也不由纷纷跪了下来,众人趴低脑袋,不敢再有任何轻视。

    朱载堃环视一周,望着四周跪着的人影,沉稳开口道:“苏州水患,贻害四方无穷。

    天子震怒,特派本王巡视苏州,追查真凶,以慰百姓。

    原苏州知府胡文川、吴县县令贾鹏贪污修河款项,罪大恶极,现已伏罪。

    江南各地乃我大明镇国之柱石,不容有失。其间百姓,凡有冤情曲折,皆可上呈府衙,本王定会秉公执法,还大家一个朗朗乾坤。”

    随着朱载堃的话音落下,围观的百姓无不喜极而泣,纷纷高呼:“陛下圣明,王爷圣明。”

    声音久久不能平静,围观的百姓恨不得扯开喉咙。

    朱载堃看着混乱的人群,有些无可奈何,只好高声喊道:“凡有冤情皆可前往府衙申报,遇到难事也可向府衙申述,官府一定会帮助大家渡过难关。”

    赵贞吉见围观的百姓依旧长跪不起,立刻便站了出来,朝着众人不断喊到。

    在这位雷厉风行的赵大人指挥下,很大一部分的百姓此刻已经结成长队,浩浩荡荡的队伍朝着苏州府衙缓缓移动。

    “起来吧!”

    朱载堃喊了一声,便越过张伯秋,直直朝着对方身后的楼阁走去。

    张伯秋得到命令,快速的从地上爬了起来,紧紧的跟上朱载堃的步伐。

    “工期进度如何?”

    朱载堃看着楼阁一层的种种布局,总算有了前世银行的模样,但他在银行布局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使其更加符合现在的时代背景。

    “回殿下,定能在约定时间之前完工。”张伯秋立刻保证道,生怕对方有任何不满。

    “钱行一事,事关重要。你的脑袋只是暂放在你的脖子上,可千万不要误了日子。”朱载堃轻声笑道,言语之中的威胁更甚。

    张伯秋闻言,立刻跪答道:“草民定不负殿下所期。”

    “哈哈,别紧张。张掌柜,你还是有功的,本王也不好赏你点什么,但往后苏州府便没人敢拦你。”

    朱载堃看着已经成了惊弓之鸟的张伯秋,知道自己不能再吓唬对方,他还要靠着对方给自己挣银子,可不能被自己吓死。

    张老板连忙跪着答谢,至于对方说的话,他就全当玩笑,这位行事毫无章法的福王殿下实在是让他又敬又怕。

    朱载堃双手背后,随意的在这间楼阁转了起来,看着这些匠人精工细琢出来的横梁壁画,甚是满意。

    吴县府衙之外,前来申冤的百姓排了很长一队队伍。

    赵贞吉迈着六亲不认步伐,高坐府堂,惊堂木只是一敲,便让不少人露出怯意,那些被告的嫌犯更是如竹筒倒豆子一般,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随着一件件冤假错案平反,凑热闹的百姓立刻便对这位一心为民的知府大人备受尊崇。

    一时之间,赵青天的外号传遍整个吴县。

    赵贞吉此刻才感觉吴县百姓,民心可用。

    自己现在只要登高一呼,便会有百姓前拥后呼,膳食壶浆相迎。

    有了百姓的信任,几处工坊的招工顺利无比,百姓更是踊跃报名。

    几天时间,吴县郊外的工坊便如火如茶,一点点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