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战国:开局召唤大将军卫青 » 第二十四章:征兵

第二十四章:征兵

    众将连道不敢,至于心里怎么想的倒是不为人知了。

    李秀宁见到暂时震慑住了这些军官,心中也是松了口气。

    自古为将者不管怎么统兵,但大致都只分为两种:爱兵如子型和威望卓越型。

    爱兵如子型大多需要大量的时间来与士兵们同甘共苦,甚至还有的要如吴起那样为士兵吸背上的毒疮的。

    能做到吴起这种程度,即便是此人不怎么会用兵打仗,可是士卒都愿意为之效死,自然能够打胜仗。

    而另外一种就是通过威望来统帅士兵,其中的代表人物自然是白起了。

    秦军只要在白起的统帅下,几乎都无条件相信白起能带他们走向胜利,士气自然极为高昂。

    而李秀宁初来军中,没有丝毫威望和战功,也只有通过杀人和借助韩王的威望来统帅全军。

    这样虽然弊端不小,可终究勉强控制住了军队,只要李秀宁能带领韩军迎来胜利,那士兵和军官们自然会对李秀宁心服口服。

    可要是李秀宁首战失败,那因为杀人和借助韩王的权势而带来的军权,立刻就会分崩瓦解。

    而最近一个失败而号令不动大军的将军,应该就是赵括了。

    不管赵括真正的领兵能力如何,但是在赵括被白起包围在长平之后,赵括的个人威望和赵王的王命加持都已经在军中约等于无。

    所以才会出现赵军虽然还剩下大部分兵力,可赵括组织冲锋了数十次,但却无一人冲出秦军包围的场面。

    因为那时候,赵军各军将对赵括的命令就已经是敷衍状态。

    而赵括面对大军阳奉阴违的场景并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好将最后的希望放在了自己身上。

    于是就出现了赵括亲自率领军队冲锋,企图唤醒赵军的士气,然后被秦军射成刺猬的场面。

    在赵括战死后,赵军也就顺理成章的投降了。

    可惜赵军面对的却是白起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直接将数十万赵军坑杀。

    李秀宁转头看向了一名禁军,说道:“派人去城内张贴征兵告示,凡是十五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适龄男子都可以参军,一切待遇按照我韩军军法足额发放。”

    “诺!另外将军需要招多少人?”

    李秀宁想了想说道:“暂定为一万人吧,希望我韩国新郑还有这么多适龄的男子。”

    其实对于征兵之事,李秀宁心中实在是没谱。

    因为韩国本就地处天下之中,最近这些年又一直被秦国按在地上摩擦,国内的男子几乎有十之六七都在军中了。

    要知道现在的韩国六十万人口,但是却足足有八万大军。

    相当于7个韩人当中,就有一个人当兵。

    这比例实在是太过夸张了,要不是因为这时代的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吃饱饭,恐怕光是这征兵的比率就会让韩国的百姓纷纷造反。

    不过韩安也没有办法,现在秦国大军压境,他也不可能裁军吧。

    而当李秀宁的征兵告示一贴出后,新郑的百姓纷纷好奇的围了上去。

    一名识字的韩国百姓看着征兵告示念道:“征兵,现新郑守军征兵一万,要求年龄十五岁以上……”

    这名百姓的话一出,周围的韩国百姓顿时激动了起来:“居然又征兵,还让不让俺们活了。

    俺家就三个儿子,两个儿子都死在了秦人的剑下,难不成现在连最后一个养老的儿子都要被送上战场!”

    “不错,俺家的儿子前些年也死在了战场上。”

    “俺家的儿子倒是没死,可是却在南阳前线,那跟死了恐怕也差不多了吧。”

    一些有家人死在战场上的百姓顿时哀嚎了起来,甚至还有一些百姓跪在地上哭天喊地的说道:“大王啊……请放过我们韩人吧,这些年韩人的血都要流干了。”

    就在百姓哭天抢地的时候,一个苍老的声音突然大喊道:“你们这是在干什么,是秦人入侵我们的土地,杀戮我们韩人。

    你们这些人为什么要怪大王呢,难道你们也想像南阳城中的韩人一样,妻女被秦人凌辱,粮食和金银被秦人抢走吗?”

    这个苍老的声音在一众哭天抢地的声音中极为刺耳,让一众韩人纷纷安静了下来。

    这时候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从人群中挤了出来,眼眶红润的说道:“不瞒各位同胞,老朽就是南阳之人,前些日子内史腾那个贼人投降秦国,放秦军进入南阳。

    你们想知道秦人干了些什么吗?

    秦人闯入老朽的家中,将老朽的儿子杀死了,老朽的儿媳和女儿都被秦军强暴致死,就连老朽的妻子也被秦人砍下了脑袋。

    如今安老朽家中就剩下老朽一个孤寡老头,要不是大王派来的军队来得早,老朽也早已经人头落地了。

    各位新郑的同胞,在秦人来之前,老朽和大家一样觉得我们韩人的血流得够多了,不如直接投降秦国算了。

    可是老朽却体会到了投降秦国的下场,那些贵人投降秦国后还能活着,可是你我这样的黔首却只能像老朽这样眼看着家人被秦人杀害。

    大伙难道就甘愿做秦人的奴隶,甘愿受到秦人的欺凌吗?”

    老人说完,声音早已梗塞,泪水也已经沾满了衣袍。

    听着这名老人的话,周围的韩人纷纷义愤填膺目眦欲裂起来:“我们不愿意做秦人的奴隶,我们要保家卫国!”

    人群中,不知道谁喊了一声,然后在场的人都纷纷呐喊了起来。

    韩人们本来都已经麻木的心,不知道是被老者的话所感染,还是要去卫子夫那十点民心的加成所影响,纷纷前去军营中报名参军。

    而在另外一边,韩安则是来到了冯伯的府上。

    冯伯的府邸倒是让韩安没想到,本来以为冯伯作为三朝老臣,府邸一定是富丽堂皇的,没想到冯伯的府邸其中并不算豪华,在韩国众多大臣中只能算是中规中矩,根本配不上他韩国上卿的身份。

    韩安在见到冯伯后,也没有拐弯抹角,而是将征召贵族子弟的想法说与冯伯。

    冯伯安静的听完韩安的话后,老脸上浮现出一丝思索之色,道:“王上,老臣可将家中多余钱财捐献国库,另外老臣家中共有两子三孙,也可以让一子一孙进入军中为国效力。

    只是老臣以为此法虽好,但是某些贵族和大臣难免心生怨恨,不如就由老臣明日里在朝会中上书此策。

    凭借老臣的名声,想来这些人应该会卖老臣几分面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