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战国:开局召唤大将军卫青 » 第二十六章:韩国墨家巨子

第二十六章:韩国墨家巨子

    邓昭看着军营两旁训练的士卒和整齐有序的营寨,心中对卫青的评价又上了一层楼。

    如此严整的军营,邓昭在韩国待了数十年,可是却还是第一次见到。

    就算是以前的韩国第一名将暴鸢的军营,比起眼前这座军营似乎也显得杂乱无章。

    也怪不得这位上将军能受到韩王的看重,并且临危受命带兵收复南阳。

    走入中军大帐中,看到坐在中军大帐中的年轻身影,邓昭依旧有些惊叹卫青的年龄。

    要知道韩安二十六岁,而卫青却只有二十二岁,可是如此年轻的人就能够击破秦军,成为一国上将军。

    卫青打量着进入帐篷的两人,站起身来拱手说道:“敢问先生可是墨家巨子?”

    不错,邓昭正是现任韩墨巨子。

    听到卫青的话,邓昭摆摆手说道:“不敢当墨家巨子这一称号,老夫乃是韩墨首领,如今这韩墨更是只有老夫和身边的孙女了,哪里敢当墨家巨子这一称号。”

    当年墨家自从首领墨子死后,就四分五裂了,其中势力较大的分别是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

    而在这三家之外,其实还有数支势力较小的墨家分支,而韩国邓墨正是其中之一。

    也正是因为韩国邓墨太过弱小,所以传到邓昭这一代后,几乎都要断绝了。

    本来邓氏墨家还有三人的,只是因为前几日秦军进入南阳时,邓昭的徒弟被秦军杀害了,于是邓墨也就只剩下邓昭和他的孙女。

    也正是因为亲传弟子被杀,邓昭这才重新下定决心帮助韩国守城。

    听到邓昭要帮助自己抵御秦国的进攻,卫青好奇的问道:“不知道先生有何本领,能让本将抵御秦国的大军?”

    邓昭从袖子中拿出一块娟布,打开娟布说道:“防守之战,首重士气,其次重军械。

    我墨家对于军械研究虽然不敢说是天下无双,却也有独到之处。

    此上面记载了我韩墨百年改良的投石车和床弩。

    其中投石车可射三百步,而床弩则可射七百步,可同时射出三支弩箭。”

    卫青倒吸一口凉气,他没想到墨家果然名不虚传。

    在战国时期有这么一句话,那就是天下强弓劲弩皆出韩的美誉。

    只是哪怕是韩国威力最强的床弩,也只能射六百步,韩墨的床弩居然比起韩弩要足足多出一百余步来。

    要知道七国之中,韩国倚仗的无非就是甲坚兵利,韩国的兵器和弩箭在七国中是射程最远、威力最大的。

    即便是现在的秦弩,也只是偷师了韩弩而已,威力比起真正的韩弩还是有一点差距的。

    卫青本以为韩弩就已经是天下最为顶尖的弓弩了,却没想到韩墨居然研究出了更为强大的武器。

    看到卫青的神色,邓昭心中极为满意。

    要知道这些可都是韩墨先人花费了一代代心血研究出来的,若是卫青没什么表情,那他就要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人了。

    卫青从邓昭的手中接过娟布仔细的看了起来,看着确实与现在的韩弩大同小异的图纸,卫青当即对着邓昭弯腰行了一礼:“先生此宝于我韩国无异于雪中送炭,本将这就派人护送先生前往韩都新郑面见大王。”

    邓昭对于卫青的提议却是摇了摇头,拒绝道:“将军,老夫听闻在河内的秦军已经集结完毕,想来就是最近一段时间就会进攻南阳了吧,老夫想要留下来替将军守城。”

    卫青面露为难之色,说道:“先生之意本将明白,只是如今新郑也是需要先生这样的大才,还请先生无论如何去新郑一趟,将此图亲手呈于王上。”

    对于南阳,卫青有把握守住,可是对于新郑,卫青却并没有把握新郑的军队能够完全抵御秦军的进攻。

    如今邓昭所献两种守城器械,如果运用得好的话,不亚于两万大军。

    所以卫青才想要让邓昭去新郑,帮助大王建造出这两样守城器械。

    只是此时的邓昭已经被仇恨影响,哪怕是卫青说出秦军有可能会进攻新郑的消息,可是邓昭却依旧不愿意离开南阳。

    对于他来说,南阳就是他报仇的地方,在这里他的家人和亲传弟子都死在了这里,他必须要让秦军在南阳城下头破血流。

    卫青心中一叹,其实他又何尝不知道邓昭的心思。

    只是若是大王那边有所闪失,那就算是南阳稳如泰山,也是无济于事的。

    至于为什么直接不退守新郑,然后在新郑和秦军决战。

    是因为韩国如今已经退不了了,就现在的两三百里国土,如果韩国再丢失南阳之地,即便是以卫青的能力,也将无力回天。

    所以卫青只能守好南阳,然后伺机击破秦军。

    只是十万秦军的战力,即便是卫青也没有把握只凭借三万人将十万秦军击破。

    所以卫青才需要等,如果秦军分兵的话,那他的机会就来了。

    毕竟秦将杨端和并非庸将,甚至可以说是一员良将了。

    不然的话,嬴政也不会大力提拔三十余岁的杨端和攻打韩国,以如今秦韩之间的实力对比,攻打韩国几乎算是送给杨端和战功。

    当然,嬴政也是为了打压秦国的那些贵族,所以才会让杨端和这个从秦军底层爬上来的将领领兵。

    只是看见邓昭已经决心不去新郑,卫青也不好再劝,只好说道:“既然先生心意已决,那本将自当休书一封给王上,将此图献于大王,想来大王必定对先生不吝封赏。”

    对于卫青口中的封赏,邓昭倒是极为平淡,说道:“墨家之人从不求名利,只求能为将军守好南阳,护佑这一方百姓。”

    卫青听到邓昭的话,心中倒是极为佩服。

    不愧是以兼爱非攻、尚贤节用为准则的墨家中人,品德确实很高尚。

    其实诸子百家中,名声最大的就是儒家和墨家。

    儒家先贤孔子和墨家先贤墨子在战国时期的地位其实都差不多。

    只不过儒家后人为了逢迎上位者的心思,将儒家的教条改得一塌糊涂。

    就像是以德报怨,儒家后人断章取义只说以德报怨,却不知道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