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战国:开局召唤大将军卫青 » 第五十二章:转守为攻3

第五十二章:转守为攻3

    张良摇头说道:“不可能的,秦军不可能带这么多粮草,只要我军能截断秦军的粮草,秦军必败无疑。”

    军队粮草乃是一支军队的命脉,纵观几千年历史,不知道有多少军队是因为粮草被辉而战败的。

    所以张良有此想法也不算有问题。

    但是李秀宁却是说道:“张大夫的想法虽然没有问题,但是阁下可曾想过当年的长平之战。

    长平赵军在却是粮草的情况下硬生生的坚持了四十五天。

    而秦军虽然是偷袭我新郑,可是最少也会携带半月之粮,到时候坚持一个月想来问题不大。”

    其实李秀宁猜的没错,杨端和可不止是带了半月的粮草,而是带了足足一月的粮草。

    对于杨端和而言,此次偷袭新郑虽然是很冒风险的,但是杨端和也仔细考虑过,成功的几率还是挺大的。

    而且杨端和也想过,南阳的卫青大军只有不到三万人,而自己留给桓齮的兵马虽然有些老弱病残,但是可战之兵也有足足一万五六千人。

    用这些人牵制南阳的卫青,怎么也能牵制七天吧。

    而自己攻打新郑,如果顺利的话,说不定当天就能打下来,如果不顺利的话,自己就从新郑带着军队往南方撤退。

    然后通过南方的魏国之地逃回秦国地盘,想必以魏国那胆小的样子,肯定是不敢拦着自己归国的。

    李秀宁继续说道:“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出击!

    秦军为了快速赶到新郑,必定会急行军,而我们完全可以在这里设伏,秦军必定想不到我们会出动出击!”

    看着李秀宁指着的地方,张良喃喃道:“断魂谷嘛,确实是个好地方。”

    张良抬头看向了李秀宁,敬佩的说道:“李将军果然厉害,只是秦军的人数必然不少,而战斗力也不容小觑。

    就凭借现在新郑的守军,即便是埋伏又当真能在野战中击败秦军吗?”

    张良的祖父张开地和张平都是韩国的相国,从小张良就知道,只要一提到秦国和秦军,他的祖父和父亲就是满脸愁容。

    似乎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已经深入到韩国每一个人的心中。

    而这次卫青击败秦军,而且是连胜三阵,确实是一件十分提振士气的事情。

    可是张良却担心李秀宁能否像卫青一样,将秦军击败。

    而且这次如果真的主动出兵,那可就真的是堵上了国运之战,只要出现半点差错,韩国就会灭亡。

    这也是为什么张良丝毫不敢出任何计策,只是老老实实的提出死守新郑的原因。

    但凡任何计策,都是有着失败的风险,而获利越大的计策,风险也就越大。

    对于韩国,张良有着深沉的感情,同时韩国也是他实现自己梦想的地方。

    张良渴望在韩国施展自己的抱负,出将入相,让张家从五世相韩变成六世相韩。

    李秀宁看向了韩安,美目中闪烁着坚定之色:“大王,上大夫张良说的确实有一点道理。

    但是在末将看来,如果出城埋伏秦军,我军有三大优势。

    其一:我军经过一月的训练,不但士卒士气高昂,而且因为身后就是新郑,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我军必定能爆发出强大的战力,此为人和。

    其二:我军以有心算无心,再加上断魂谷地势险要,两侧皆是悬崖峭壁和山林,秦军必定会被打个措手不及,此为地利。

    其三:如果末将所料不错的话,最近几日都会有大雨,秦军在大雨中赶路本就疲惫。

    我军又突然杀出,秦军必定崩溃,此为天时。

    大王,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我韩国,此时出战必定能大获全胜。

    况且秦军本就士气低落,又在大雨中赶路,等他们赶到断魂谷的时候,恐怕无论是身体还是意志都已经到达极限,根本就剩不下几分战斗力了。”

    李秀宁说这么多,其实也只是想要让韩安同意出兵。

    韩安倒是没有立刻表态,而且感受了一下大殿中的闷热,好奇的问道:“李将军,真的会有大雨?”

    李秀宁肯定的点点头,说道:“末将今早发现不少洋钉定(四川话,蜻蜓的意思)在空中飞舞,而且我韩国这个时候历来多雨,今晚上或者明日必定会有雨。”

    张良这时候也开口说道:“大王,出兵一事还需要大王决断,不过臣昨日夜观天象,今夜确实会有一场大雨。”

    韩安听到张良也这么说,思考了一下说道:“好,既然如此的话,那就出兵好了,此次出征一事全权由李将军负责,寡人就不参与了。”

    “末将领命!”

    李秀宁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激动之色,立刻行礼说道。

    她还担心王兄不同意呢,没想到王兄居然这么轻易就同意可,亏她担心了许久。

    一想到能够率领大军纵横沙场,李秀宁就感觉热血澎湃。

    作为一个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女子,李秀宁天生就有着如同男儿那样沙场建功的理想。

    只可惜前世的李秀宁只在大唐创业初期大放异彩,后面就因为女子身份而被雪藏。

    再加上她有一个行军打仗比她更胜一筹的二哥,所以李秀宁在历史上的知名度并不高。

    远不如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和击鼓抗金的梁红玉。

    不过韩安却不像古人那样沙场重视脸面觉得女人上战场丢脸,他甚至已经想好了,等此次李秀宁立下了战功后,就公开李秀宁的身份。

    不过就在此时,张良却突然对着韩安行了一个大礼:“启禀大王,既然大王愿意冒险出击秦军,那臣张良有一计献上。”

    韩安听见张良这么说,立刻想起了诸葛亮的隆重对和鲁肃的榻上策。

    韩安立刻三步做两步的扶起张良,紧握着张良的手问道:“子房,可有什么计策能教寡人的?”

    张良这时候热泪盈眶的盯着韩安说道:“大王,臣之策实在是凶险至极,此计若是失败,我韩国必定恐会覆灭。

    同样,此计若成,来年秦王必定派遣大军前来复仇,若是守不住的话,我韩国同样危险了。

    这也是臣之前不说的缘故,只是刚才见大王胸怀天下,有囊括寰宇之志,这才决定将此计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