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85,多了一个舅舅 » 第五章 小舅舅的极限努力

第五章 小舅舅的极限努力

    八五年的高中还是两年学制,八七年就是三年制高中毕业了。

    小舅舅是八二年录取的高中生,县医院里开了生病的休学证明,学籍算是保住了,八五年的高考还能有应届毕业生,八六年只能是复读生同台拼杀了。

    八五年的高考,是小舅能改变自身当前困局的最好机会。

    明白了这一点,小舅高吉利开始突击学习,日夜苦读,加上记忆里的底子,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八五年也是中国经济变化双规制狂奔的一年,为了尽量多的,快速的补充培养出改革需要的人才,各地政策可能会有差别,但西北读书条件差,高中生本来就少,有的地方学习只要通过了高中预选考试,就可以发毕业证,参加高考,殷建设就听说过一个强人,初中毕业,考过了预考,参加高考,还考上了大专,轰动一时。

    小舅通过了预选考试,心气正高;老师们心气也高,有教师节了,以前的臭老九,终于不被鄙视和低人一等了,教学情绪暴涨,虽然还有很多的乡村教师,连转正的机会也没有,但是人们还是朴实的愿意去奉献,因为国家开始需要大量的有知识的劳动人民。

    政治和语文花费了小舅高吉利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殷建设只能默默的看着,无声的帮助,想办法的给他找一切可以找到的学习资料。

    傻人最乐观,因为想的少。

    为了获取新闻信息,很多人都只能通过广播和报纸。

    电视机那不是普通老百姓能看到的,城市里条件好的家庭可能比较多,农村里能有个九吋的黑白电视,都有一堆邻居凑家里来看,十四吋更是凤毛麟角,能带颜色的彩电,更是想都不敢想。

    小舅去别人家蹭的看了一次电视,正好赶上新闻报道里说香港队2:1赢了国家队,老百姓心里不舒服,小小香港,国家队还打败不了,绝对有假球,小舅却说高考加油,自己也要学习香港队逆势翻盘,改变自己的命运。

    第二天报纸上就报道了,球赛当天发生了暴力事件,体育馆外听说是香港人的口音,就有可能被愤怒群众群殴,呼吁球迷同志们,文明看球,报道一出,吓的小舅马上改口:“反正都要回归的,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殷建设人小鬼大,很多事情想做,却做不到。

    为了多点零花钱,减轻父母的负担,只能梳理前世的发财机会。

    家里多了一个吃饭的小舅,母亲的日子过得更是精打细算了。

    动员小舅做工具人,带着铁掀去挖甘草,自己人小,认识甘草长什么样,就是挖不动,可是小舅有力气,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挖甘草也可以卖钱,卖给药材公司的收购站。

    还有就是捞鱼,捉王八(团鱼,鳖),本地人不会做,也不会吃这东西,可是县城里大饭店里总有识货的厨子,价格也还不错。

    最后一个,很多人也不会想到,就是去骡马市场里捡人家屠宰完了,扔掉的羊蹄子。

    北方人现在还没有吃羊蹄子的习惯和意识,那东西没有肉,把羊皮剥下来,也不会带羊蹄子,这些羊蹄子大人不好意思去捡,小孩子无所谓了,反正自己脸皮厚,不捡只能被野狗叼走,去磨牙。

    舅舅外甥两个,偷偷摸摸,卖了一百多块钱。

    可惜的就是甘草不可持续,挖完了就没了;团鱼也不是经常能抓到;也就是羊蹄子能顺利点,可是也要赶得上集市,集市又不是天天开。

    小地方也能收到很多外面的小道消息,大城市听说已经开始有倒爷了,一个计划内价格,一个计划外价格,同货不同价。

    有关系的倒爷能倒卖钢材批条,或者是计划外物资的批条,殷建设只能看着别人发财,没办法,各人各命,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只是批条子的差距,可能隔着好几个万元户呢。

    做不了的事,想着也没用。

    看着小舅这么拼命的努力学习,就差头悬梁,锥刺股了,殷建设也开始给自己打气,睡前给自己写一个心灵鸡汤的小故事,安慰一下自己的心灵,不能感动别人,把自己感动了,也是好的。

    最后故事写了也不能浪费,以小舅的名义,寄出去试试,能不能发表。

    无本买卖,混到点稿费也好。

    某者文摘,总部在兰州,八一年就创刊了,和兰州拉面一样出名,最适合这种小故事了。

    吃拉面的时候,再灌点心灵鸡汤,是不是味道不一样,前世也没实验过。

    不过方便面配个王中王,总是觉得没有亏待自己。自己的面里,加了灵魂配料。

    再来点某云矿泉水加热泡一泡,方便面吃的高级感一下子就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