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85,多了一个舅舅 » 第三十六章 租店铺

第三十六章 租店铺

    殷建设蹑手蹑脚的领着父母到隔壁房间。

    “妈,你看,这是贝贝在一个树桩下发现的,我挖出来的”。

    殷俊生和高来娣看到灯光下闪闪发光的几根小黄鱼和一些袁大头惊讶的目瞪口呆。

    “应该要奖励贝贝吧!”

    老爸殷俊生有经验,拿起一枚袁大头,吹了吹,放在耳旁边听,“真的”,又拿起小黄鱼,用指甲戳了戳,有印记接着说“都是真的!”

    “狗来财,没想到贝贝真的会找宝贝”,老妈高来娣应了一句。

    “家里欠帐,刚还完,这样一来,家里肯定能翻身了”。

    老妈接着说,“现在金银不好往外卖,传出新闻了,更不好,别被偷儿惦记上了,日日防贼,也不安生。”

    老爸殷俊生回应了老妈,“那先藏起来。”

    老妈有点皱眉头的说,“这次还完外债,我们家,现在只有五块钱了”。

    殷建设没想到家里已经这么穷了,说:“别担心,妈,我已经有准备了。”

    “去上海前,再把家里的欠债,理一理,务必不要有欠的钱了。”

    说着,殷建设从墙角书包里掏出来一个布包,里面有一大捆大黑大十。

    “这都是小舅又寄过来的,各五百,还有两张汇款单,我每周与小舅书信联系,每次小舅信封里都会藏十张大黑,偶尔还会有汇款单,担心一次性汇款额太大,带来麻烦,我都让小舅不要汇款了,最好小额夹带就好,万一有信丢失了,也不会太心痛。”

    “原来我们家建宝,才是全家最有钱的人啊!”

    “人小鬼大,还藏私房钱,比你爸都富”。

    老爸应了句,“小孩子别拿那么多钱,都上交了。”

    “那这些小黄鱼和银元,都是我自己的。”殷建设看大势己去,无奈希望多挽回点。

    “你们父子俩一会,找个墙角,把这些藏好。”

    老妈高来娣看了看老公和儿子,拿起布包,转身走出屋子,到隔壁屋数钱去了。

    殷建设和老爸埋好财宝回屋,看到老妈高来娣还在数钱,旁边姐姐和妹妹眼巴巴的看着。

    老妈用皮筋把钱捆好,转身就对姐姐凤来和妹妹凤霞语重心长的劝诫。

    “你们看,小舅读了大学,学了本事,才几个月,就赚了这多些钱回来,所以啊,你们要好好读书,将来本领有了,才能挣钱买自己想吃的想玩的,选择自己想要的。”

    殷建设听的,抽了抽嘴,这下

    刚好被老妈发现了。

    “不要学建宝,虽然聪明了点,可是龟免赛跑,最后乌龟为什么赢了,就是因为兔子觉得自己厉害睡觉去了,聪明没用,坚持努力才有用,这有几毛零钱,妈妈给你们,你们自己去买点好吃的,千万别学建宝三天打鱼,五天晒网。”

    两小只用力点头,“谢谢妈妈!”

    殷建设嘴角抽抽的更厉害了,自己的亲妈,真是厉害,难怪自己小时候听话,时刻不忘pua。

    过了三天,大舅一家上门了,老妈高来娣发挥出了十二分的厨艺接待。

    外婆、舅妈帮老妈打下手,由于人太多,没办法,只好大人一桌,小孩子围在炕桌上吃饭。

    吃饱喝足,大舅说要领着老妈、外婆一起去看铺面,租店铺。

    小孩子们一听都想凑热闹,外婆一看人太多,说自己腿脚不好,不去了,在家带好几个小的,老妈和大舅去了就好。

    于是大舅自行车驮着舅妈,老爸殷俊生自行车横梁上驮着殷建设,后面坐着老妈就一起出发了。

    店铺位置不错,就在县百货大楼斜对面,是一排民房。

    殷建设一看这位置比较满意,2000年以后,这里全都拆迁,建了县里的第一幢购物中心,现在还是一排民房,后面有个大院子。

    现在这里开着家清真餐食的店,也没什么人吃饭,旁边的几家店都是关门的。

    大舅给饭店于老板递了根烟,说明来意。

    饭店于老板直言,自己开的是饭馆,每年快到农忙和过年期间,这边生意都惨淡。

    有钱点的,想请人吃饭,要讲点排面,去好点的地方消费;没钱的农村人,秋收了一般都买点肉在家里吃,改善生活。

    自己只能接待城里的职工和上班的,可是旁边的纺织厂最近效益不好,职工都舍不得花钱了,生意不好做啊。

    国营的饭店要粮票,自己不要粮票,可以农村买粮,可是肉要高价买,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

    小饭馆不好开,房子一间租金一年就要一百五十元,农村人一家一年收入也就才一两百,租金还有三个半月到期,你们要租,我算你们三个月。

    “于老板,这一排房子带院子都是纺织厂的吗?”

    “是啊,你们真想租?”

    “我们想多租几间,看看能不能有点优惠啥的!”

    “那我带你们去纺织厂办公室,正好我退租,你们接租,皆大欢喜”。

    饭馆于老板带着众人进了纺织厂,不用问路,直接找到了厂长办公室。

    殷建设看着大人们在寒暄,看着于老板和于厂长比较相似的面庞,不由感叹,这两位不是亲兄弟,就是堂兄弟。

    看来价格优惠比较难谈了,要从其它地方找补回来了。

    果然和预料的一样,原本打算租三间店铺的价格,一直谈不下来。

    看看陷入僵局的局面,殷建设只好硬着头皮出手。

    “于厂长,于叔,您看您这厂子这边出租房子,我舅和我妈这边要租房子,你那的房子还有那么多,没有租出去,我这有个想法,不如您听听,合适不合适您做主!”

    “我们呢,房子也不租三间了,我们把五间房子全租了,您看您能不能给每间房子,接一下纺织厂的暖气片,冬天太冷了,有个顾客上门,不能让人家冷的冻回去吧。”

    于厂长没有说话,很明显在计较得失。

    “院子我们也一起租了,每间房子房租涨五十,不过院子我们打算再建几间平房,做仓库用。

    砖头和水泥,我们也打算从纺织厂按市价买,这样您看可以不?

    不过由于我们前期投入比较大,我们一次性合同租5年,租金一年一付,您这样可以不?不行那我们真就没办法了。”

    于厂长听到房租涨价了,不过要安暖气,也全部5间铺面全部租出去了,对厂里面也好有交待,申明了一下水电费要商家自付,便借坡下驴,让会计去草拟了一份租房合同。

    殷建设提了几点修改意见,比如5年租金不变,和优先续租、购买,双方无疑义,便让大舅、老妈签字盖手印。

    再有一周就10月份了,租金和合同签订生效日期就按10月1日开始。

    交好租金,大舅领着众人想去几间店里再去看看。

    老妈高来娣当然是热情商涨,哥哥家第一次有了店铺,虽然自己是给哥哥用的。

    大舅妈觉得应该再谈一谈,也许价格还能再便宜一些,租5间店铺会不会投入太大。

    殷建设见大舅妈有了心结,离开纺织厂,解释道,

    “你看于厂长和于老板长得像不像兄弟俩,如果给外人的价格比给自己兄弟都低,你要是他兄弟,你有没有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