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85,多了一个舅舅 » 第十章 找人的办法

第十章 找人的办法

    市里领导脑子也活,西北一直缺厂子啊!

    没有工厂,种人均一亩多的地,那有万元户产生的可能。

    把水泥厂,搬到市里的另一个下属县,也是个好事情。

    那个下属县,就只有几个私人小煤窑,其它全是种地的。

    水泥厂建过去,年产几十万吨水泥,几百工人的就业,就有保障了。

    赶快去省里领导那里,活动活动,别被其它市,给厂子抢跑了。

    高家庄村达到万元户村的标准了,市里肯定要实地走访一下。

    情况属实了,这致富经验,必须要加大宣传。

    大不了,把副县长调到市里,任个专管经济的局长,关系不就平衡了。

    你都管市里的经济发展了,就别老打自己县里的小算盘了,全市一盘棋。

    自己知人善任,运筹自如,只要肉一直装在市里的大锅里,税也交上来,那就造福一方了。

    八十年代现在,可没特别多的环境保护的理念。

    只要不是满世界排毒烟、毒水,人都靠不近。

    能搞活企业,多招工人,多交税,水泥厂就是粉尘大一些,西北还动不动沙尘暴呢,现在水泥厂真就是个好企业。

    中午,殷建设请自己的几个手下员工,吃了个皮萨,喝了杯可乐,下午又一起到中餐馆聚了个餐。

    自己就又返回了办公室,六点钟,魔都正好是早晨。

    殷建设把意见传递给自己老爸,让他与高家庄联系好,跟进一下进度。

    让他,先把冷库设备,申请车皮发回西北。

    最好请李行长帮忙,找一下关系。

    联系一下铁老大,订个年度协议。

    以后周周都有一个车皮,往西北送物资。

    没有货拉了,用车皮送一车竹竿子也好的啊。

    反正火车车厢12米左右的长度也够了,大棚也需要用竹子。

    问了小舅的出发展日期,航班号没问到。

    只知道小舅带着女朋友,也是从魔都出发的。

    而且老爸把纽约的电话,也给了小舅,那就oK了。

    军马场可以接受,具体人员和场地,马匹情况,让三舅做主,只要不吃亏就行。

    还有让三舅,在村里建一个大的厂房,冷库建好了,旁边还打算要建一个肉罐头厂。

    封装消毒设备,这次美帝之行完成,就会发回去。

    老爸回了话:

    “那干脆京师也建个水果罐头厂,那魔都建个水产罐头厂,设备在国外买点先进的。

    省得几年以后,就设备老化的被淘汰了。”

    殷建设一想,也可以。

    在美帝再大赚一笔,部分资金购买美帝产品,运回国内。

    省得以后,发财了,事态爆发,美帝被红眼病举报,国内又被人扣上忘本的帽子。

    让刘芳姐抓紧,问一下木材厂旁边50公里外土地的所属情况。

    安排好一切,和老妈打了招呼,全家就返回了公寓。

    纽约此时已经霓虹闪烁,灯光璀璨,夜景分外美丽。

    老妈高来娣、姐姐妹妹,包括杨奶奶,都沉浸在纽约的璀璨夜色里。

    女人感性,对发光的物品,不管大的小的都比较痴迷。

    殷建设看着夜色灯光,恍然间觉得又回到了2024年的国内。

    可一看街道上走动的嬉笑黑大个们,又笑了笑自己的傻。

    刘芳姐,则是那副酷酷的模样,专心的开着车,仿佛整个世界与她无关。

    “刘芳姐,明天早上再去买一辆七座商务车,车太小了,我小舅要到了,坐不下。”

    殷建设考虑了一下,又接着说:

    “还可以买一辆房车,方便一起出行。

    美国的交通状况,适合驾车旅行,车挂公司账上就行,消费了,还能抵扣税收。”

    刘芳姐点头应了不来,老妈觉得的殷建设败家,可一想到买车买房都能抵税。

    作为一个爱国会计,绝不多给美帝多缴一分的税,又话到嘴边,咽了下去。

    众人回到公寓,杨奶奶和两小只洗好澡,就去睡了。

    今天走了太多的路,几个人早就困了。

    殷建设男子汉一个房间,刚要睡觉,老妈高来娣来敲门了。

    “你杨奶奶,今天特别关注那个林怡。

    想说话又不敢说,你知道怎么回事吗?”

    殷建设想了想,只能给自己老妈交代:

    “杨奶奶的老公,陪着光头一系到湾岛了。

    我猜他就是个地下党,杨奶奶想见老公,又怕见。

    杨奶奶,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几年,害怕见了,带来伤害。”

    殷建设压低声音,小声的对自己老妈说。

    “不过,我明天私下里问一下情况。

    不行花钱,写个询人启事,让湾湾腔,发在湾岛的报纸上。

    看看有没有机会,大海捞针,让他们在美帝见个面。

    这事问好了,安排周详就行。

    关键是,还不能把人家暴露了,你也别对外说,关乎别人性命的事,就不是小事。”

    老妈高来娣叹了口气,不再说话,回去睡觉了。

    早上,老妈高来娣和刘芳姐,带着2小只,去买商务车和房车了。

    殷建设和杨奶奶,偷偷商量寻人启事的可能性。

    杨奶奶被殷建设劝动了,寻人启事里,加上了杨爷爷曾经给杨奶奶写的一首隐秘情诗。

    其它的则是,以前的简单回忆内容。

    最后加了句,已感生平,时日无多,企盼客死他乡前,能见君最后一面。

    留了个联系电话,和美帝的地址。

    电话写的是公司的电话,地址则是自己住的公寓的对面不远。

    两人斟酌许久,再想没有遗漏,殷建设便带在身上。

    有空了找湾湾腔林怡,让她找熟人,花点钱,刊在湾岛的报纸上,刊发半个月。

    心事去了大半,杨奶奶又开朗起来,殷建设陪着杨奶奶开始做饭。

    到了国外,最方便的就是吃肉管够。

    美帝人八十年代,正在提出有机肉和菜的概念。

    有些农场主,为了突出自己牛肉的特殊,方便提高售价。

    已经在鼓吹自家牛肉,纯牧草喂养。

    这和国内2000年以后,有人鼓吹不使用农药、化肥的套路,是一样的。

    大牧场和大农场,确实有规模化优势,牛肉和大众化的蔬菜价格很实惠,可是蔬菜贵,种类确实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