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85,多了一个舅舅 » 第二十二章 高家庄村检查

第二十二章 高家庄村检查

    飞回到纽约,老妈带着殷建设,要确认一下入学的时间,和其它需要做的准备。

    小舅则是和小舅妈,杨奶奶带着保镖高飞、刘芳姐、陈剑、孙亮,还有小二只,一起处理后续工作。

    得州挖到了宝藏,已经咨询过专业律师了,挖宝的名头落在了老妈高来娣的头上。

    属于自有土地上,获得的无主物品,可以办理拍卖,关键还是,要交税,得州税率不高,有些操作可以免税。

    拍卖肯定是,要去纽约拍卖的,那里的富翁多。

    小舅有点舍不得,想留下几件黄金制品,以后显摆显摆。

    殷建设听说了,直接对小舅说:

    “福妞发现宝藏,就是因为它闻到了血腥味,你觉得这样的宝贝,留在身边,能带来好运吗?”

    一听到这些话,小舅想到了之前的香炉、玉佩。

    还有被人绑架的女朋友,马上觉得,带血腥味的宝藏不香了,同意全部卖掉。

    小舅高吉利想明白了,放下了心中的执念。

    开始带着女朋友,杨奶奶,外甥女们一起,在高飞和刘芳姐的保护下,拍照打卡,得州风光。

    大家一起也开始学习骑马,熟悉牧场人家。

    牧歌田园,让大家玩耍的非常快乐,外甥女们也越来越童年美好。

    唯一不快乐的,可能就是小山狮福妞。

    老是被当成小猫,不停的被杨奶奶,郭玉倩,还有凤霞凤来,撸两把。

    撸的多了,小山狮已经习惯了。

    感叹自己不满的咆哮,这些人都不明白。

    小山狮福妞的心里抱怨,还是短发男孩子,殷建设懂自己。

    老妈高来娣和殷建设回了纽约,就开始忙碌,准备好了入学材料,天天不忘背单词。

    还处理了一下公司的业务,黄金拍卖的授权,就买去魔都的机票。

    1986年,地产商特靠普先生,手头忙着自己的特殊任务:重建纽约的一个滑冰场。

    但在此之前,纽约市政府(公园和娱乐局)花了6年时间并投资了1300万美元,都没能完成这项简单的任务。

    特靠普先生,找到当时的市长,提出自己将无偿接管滑冰场的建设和运营任务,且保证在冬天节假日来临之前启动和运行滑冰场。

    作为一名地产领域的商业大亨,特靠普先生手底下有许多可以用的精良施工队伍,和优秀的承包商。

    此时正在建设的滑冰场,殷建设还去工地看了一眼,不过没有看到这位未来的大人物。

    如果历史不变化,10月28日,滑冰场重建工程完成,比原计划还提前了一个多月完工。

    并且比预算少花了75万美元,紧接着两周之后,滑冰场就正式对外开放了。

    同年,在纽约待久了,湾岛女强人,宋女士开始思乡。

    而且她和蒋景国的关系缓和,双方隔洋致电,次数也很是频繁,有了返湾岛居住的心思。

    10月25日,宋女士最宠爱的孙子前往纽约,将年近九旬的祖母宋女士迎回湾岛。

    突然脑袋里冒出来的信息,让殷建设不由的一呆,自己的脑袋什么时候,有时间提醒业务了。

    殷建设做为一个萌宝,一路跟随老妈,又回了魔都。

    老爸老妈夫妻久别,说不完的话,聊天也快乐。

    殷建设为了家庭和谐,主动找高鹏大哥做陪护,回了西北省。

    人家夫妻是真爱,孩子是意外。

    自己作为儿子,对自己的家庭地位,要有清醒的认知。

    不破坏老妈隔着山海,漂洋过海来看老爸。

    那份夫妻感情,自己做灯泡,那要多亮啊。

    到了西北省,石头城已经轮廓出来了。

    殷建设考虑村子里劳动力不足,暂停了石头城的建设,打算冬天农闲了,再启动石头搬运。

    冷库建设也很快,正好转制以后的建筑公司,加班加点的在干,已经建成了2座了。

    殷建设的爷爷,小叔,四个姑妈家大部分人,都已经去了京城。

    殷建设开始,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检查,梳理村子里发展的问题。

    几千亩荒滩,已经大部分都开垦了,适合种水稻的,已经种了水稻,旱地第一年,种了大豆和玉米。

    大豆为了肥地,增加地里的氮含量。

    玉米种的晚,没有想着收玉米棒子,主要还是为了给牛羊提供过冬天的草料。

    高家庄村蔬菜大棚,去年冬天,今年春天,都挣到钱了,家家热情似火。

    县里和市里,专门来检查,对特色农业,高度表扬。

    农学院的专家也来地头,带着学生一起,帮助村里做研究。

    村集体公司也根据殷建设之前的建议,和专家签了正规的农业项目委托协议。

    养殖场里,鹌鹑已经在大规模产蛋了。

    孵化蛋鸡的工作,在专家的支持下,已经开始大规模开展。

    品种肉牛养殖场,还有养羊,养猪,整个高家庄村一个闲人都没有了。

    殷建设开始找三舅和十舅商量,要把研究成果,扩展出去。

    高家庄人数有限,项目太多,自己村的村民忙不过来。

    可以考虑和关系好的临近村子,加强合作。

    比如,大棚蔬菜,低端好掌握的油菜等种植,可以鼓励临近的村子,来高家庄村里学技术。

    鼓励他们也开始建大棚,高家庄村技术入股。

    用高家庄村的品牌,包教包会,还和他们签合同,包销售。

    三舅有点不愿意,十舅倒是想的开。

    “三舅,不要觉得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高家庄村土地有限,大棚赚钱了,其它村子肯定眼红。

    再怎么拦,也挡不住有心人偷偷摸摸的学,不如大方点,和他们签合同,明确关系。”

    三舅听到殷建设这么说,也明白,已经有人,在偷摸的钻大棚,学技术了,确实是拦不住。

    “找几个关系好的村,搞一个联盟。

    蔬菜大棚,技术针对性的外放,养鸡,养鹌鹑,这些养殖场也可以外放。

    像蔬菜大棚一样,用高家庄的品牌,高家庄村占股,重点扶持。”

    十舅年轻,想的明白,这样高家庄村落下了好口碑,还能带动周边村子抱团,一起致富。

    殷建设明白十舅的想法,不由的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