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85,多了一个舅舅 » 第四十九章 又一年的老师慰问

第四十九章 又一年的老师慰问

    纽约,老妈高来娣,杨奶奶,林怡参加了活动。

    依旧是两首歌,不过一条大河变成了庐州月。

    八十年代,民族乐器还没有衰落,使馆有这方面的人才,而且还是中西乐器合奏的国风曲调,推出来,一下子吸引了不少人的耳朵。

    一些人开始感慨,果然能吸引外国人的关注,确实有点别人没有的东西。

    听说歌曲,是高来娣的儿子和杨琼女士一起创作的。

    很多人又开始感慨,果然是老中少三代结合出来的精品。

    杨奶奶为了保护殷建设,主动说,小孩子的舅舅居然还是神秘词曲人吉祥。

    众人开始明白,家学渊源有了出处,文娱双开花,也就自我脑补了。

    西北的夜色高家庄村,殷建设把肉的单据拿走,给了三舅一包的钱,当然还有多给的,反正都是记账。

    夜色里无人,殷建设把小学教室里的肉,都收进了空间。

    第二天,告别了外婆和姐姐妹妹,去大伯家,要和小红姐一起离开。

    殷建设要到省会,然后飞广西,把仓库里的糖收走,仓库空了,又安排看守仓库的守卫,收水果。

    八十年代的广西,种植比较粗放,冬天橙子,香蕉,柚子,甘蔗,桔子还是主要品种。

    价格比广东便宜,就是因为运不出去。

    殷建设考虑,要不要开一个水果罐头厂,原料主要就是糖,水果,地方都能满足,就是运输,是老大难问题。

    解决了几个小糖厂的大麻烦,糖厂请吃饭,大家并没有因为殷建设人小而轻视这个奶娃子。

    听说殷建设想要开罐头厂,几个糖厂的厂子就开始劝,让他打消念头。

    为什么呢?主要还是运输问题。

    组织人徐厂长,看见殷建设有点不死心,劝慰道:

    “要不然,承包一个罐头厂试试不就知道了。”

    殷建设一听,也对,留在了广西几天,就是考察承包水果罐头厂。

    显然冬天开工不合适,桔子已经到了收尾期了。

    殷建设只能搁置了打算,把仓库里收到的水果全部搬运走,计划后期,通过本地糖厂的关系,招聘工人。

    殷小红直接成了罐头厂的厂长,两个看门的守卫,成第一批员工。

    冬天不适合,只能让小红姐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了这件事。

    两个人又踏上了,广府的飞机。

    到了广府,又是住进了小舅妈的房子,又是收水果,放空间。

    小红姐,对殷建设的小舅女朋友郭玉倩,刷新了认知。

    没有想到,人家柔弱的南方姑娘,确实一点都看不出来是大户人家的,果然真的有钱人都低调。

    看房子就知道了,一般人那里住的起。

    比殷建设的杨奶奶家,都大,家里还有假山的庭院,房间都是古色古香,书香门第气息,扑面而来。

    小红姐是开了眼界了,自己西北的砖房,和人家感觉都不一样。

    殷建设着急,忙完了,马上就和小红姐回了魔都。

    前世见到的古宅子太多了,真没有想到,小红姐看见南方古建筑,会有那么多感慨。

    “小红姐,义乌小商品市场,现在有亮晶晶的塑料球,还有彩灯了吧?”

    “有的,不过不多。”

    “回去以后,你去义乌买些节日庆典用的东西,批量采购一批。”

    殷建设为了省钱,决定降成本,增效益了。

    “好的,我马上过去安排。”

    “高鹏表哥,东山水果采购的怎么样了?”

    “今年下手早已经在走船了,一周内绝对到位。”

    “那你留下几个人,自己抓紧时间回来吧,这边有事安排。”

    “好的!”

    殷建设开始带着老爸,开着小货车,外语学院家属院,挨个拜访自己的外语老师。

    带着猪肉,鸡,羊腿,殷建设的老爸陪着殷建设,一户一户的拜访。

    老师们听说杨奶奶去了美帝,参加殷建设的老妈的学校活动。

    众人都还在感慨,说杨奶奶退休了,依旧没闲着。

    消息灵通的,居然都知道了,老妈高来娣国外唱歌的事。

    还要求殷建设,唱一下老妈高来娣唱的歌,问具体怎么回事。

    当听到老妈高来娣,不满美帝的唱歌顺序,随意调整。

    直接跑到美帝,去唱一条大河,朋友来了有美酒,敌人来了有猎枪。

    众人听到,哈哈直乐,说提气啊,美帝多少年了,还是死性不改。

    这个时代,老师们福利待遇不如工厂,都缺肉,肉票还没有取消。

    八十年代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商业部门一枝花,粮食部门胖娃娃,卫生部门好点点,教育部门穷到家。

    在当时报考中专,最理想的学校是无线电枝工学校,其次是商校或供销学校,再次是粮校,最后才是师范类。

    在八十、九十年代,教师是非常贫穷的,后来,教师的工资才逐渐有所提高的。

    通过与老师们的聊天,老爸殷俊生这才知道,原来都想去的美帝,对国外的亚洲人,一直没有高看过。

    还有不少人,更是排斥的一塌糊涂。

    殷建设知道陆续的下海潮要来了,特别是股市这个放大器以后。

    有人不甘心领微薄的工资,要去折腾,时代名词停薪留职。

    殷建设和每个老师都打了招呼,以后有过得不好的日语,英语,俄语人才,可以推荐到高氏企业去试一下。

    现在高氏企业已经在美帝,澳洲,非洲,小日子,都有分公司了。

    以后苏联业务,也会有开展,所以只要是爱国的人才,高氏企业不会拒绝。

    老师们笑着收下了学生的礼物,有些老师还开玩笑,说:

    “孔子收学生,收的是束脩,也就是十条腊肉,你这年年送,会不会送穷了啊?”

    “这是弟子家里的族亲,自己养的鸡猪羊,不属于计划内。

    而且只是送,又没有买卖,知识自古就值钱,给老师交学费,天经地义。”

    “小嘴越来越会说了,外语要不停的巩固学习,不能半途而废。”

    “谢谢老师教导,您忙吧,我还要送下一家了。”

    一家家的拜访,殷建设嘴皮子都磨薄了。

    老爸看着儿子叭叭叭的,心疼又觉得儿子懂事。

    这些都是人脉关系啊,真的为难这个孩子了。

    送完了一车,殷建设和老爸回家了,实在是说话太多,口干舌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