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西游记二宋寻法 » 第九回番外 两貔貅丧命 大鹏雕进都

第九回番外 两貔貅丧命 大鹏雕进都

    关山月

    宋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

    寄姚楚州

    宋代戴复古

    庸将几误国,流民亦弄兵。

    康时仗豪杰,了事是功名。

    车马长淮路,貔貅细柳营。

    山阳还旧观,并使虑尘清。

    -----------------------------------

    大鹏雕与小貔貅恩怨

    大鹏雕回了灵山,将魔王波旬所讲的简单回味了下,就过去了三天,而且还有些疑问。但时间紧迫,需要抓紧完成魔王交代的小事。

    他飞出灵山,一路向宋朝飞出。飞了半天,感觉有点累,低头一看,下面一座山,认识,积石山,女娲炼石补天后,残渣倾倒而成。旁边就是黄河。他看到有一对大貔貅带着一个小貔貅,正在山顶行走。大鹏雕正好饿了,飞扑而下。

    -----------------------------------

    {

    貔(pí)貅(xiù)

    本文指大熊猫。

    1、貔貅之神化:

    就像龙一样,随着演变发展,豹、虎、鹿、狮、羊、鸟、熊猫等动物逐渐进入了貔貅的容合过程,成为貔貅的取材对象。传说貔貅有26种造型,49个化身。貔貅者,其身形如虎豹,其首尾似龙状,其色亦金亦玉,其肩长有一对羽翼却不可展,且头生一角并后仰。相传貔貅是一种凶猛瑞兽,但这种猛兽分有雄性和雌性,雄性名为“貔”,雌性名为“貅”。在古时这种瑞兽是分一角或两角的,一角称为“天禄”,两角称为“辟邪”。貔貅造型多以单角为主。两角,有的,是并列,象龙的角;有的,是一前一后,像双角犀牛的角。

    《史记·五帝本纪》:“﹝轩辕﹞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史记索隐》:“此六者猛兽,可以教战。”

    熊:普通熊。

    罴[pí]:棕熊,与北极熊体型半斤八两。

    貙(chū):云豹。

    2、貔貅之原型:

    (滹沱散人按:其初始原型,待考古发掘,例如(黄帝阪泉之战时期的)古山洞壁画、帝王贵族墓等。)

    2.1原型1:大熊猫

    历史名称:可能称为貔貅、执夷、杜洞尕、食铁兽、竹熊、白罴、花熊、华熊、花头熊、银狗、峨曲、猛豹、猛氏兽、貘、猫熊等等。

    历史分布:繁盛期为更新世中期,亦称为洪积世(从2,588,000年前到11,700年前),朝鲜、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四川、甘肃、湖南、湖北等地广泛分布。

    颜色:目前已知的大熊猫的毛色共有三种:黑白色、棕白色、白色。

    史书:东方朔(公元前153年-前93年)在其《神异经》中说:“南方有兽,名曰啮铁。”清乾隆时湖南《直隶澧州志林》记载“貊多力,好食竹,皮大毛粗,黄黑色,可为鞯寝之,有警则毛竖,永定间有之(指今大庸县)。”徐珂《清稗类钞·动物·貔貅》:“貔貅,形似虎,或曰似熊,毛色灰白,辽东人谓之白熊。雄者曰貔,雌者曰貅,故古人多连举之。”

    文物:唐代绞胎琉璃熊猫。

    象形文字:从貔貅的金文(即青铜器文)的形态推断,貔,头大,貅,头尾长,或貔为大熊猫,貅为马来貘。

    食铁兽由来:据说,在缺盐时,大熊猫会偷偷跑入村民的家中,舔食铁锅里面残余的盐,因为牙齿太过锋利,一不小心容易将铁锅咬坏,所以村民们认为这种生物是一种食用铁的生物,因此给大熊猫取名食铁兽。

    人类食物:“熊猫已经成为了史前人类的餐桌佳肴。”(《大熊猫的起源》作者中国三峡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魏光飚)

    2.2原型2:马来貘

    马来貘:一般指亚洲貘,鼻长。(学名:Tapirusindicus),是貘类中最大的一种,体长为1.8-2.5米,肩高90-120厘米,尾长5-10厘米,体重250-540千克。又叫五不像,它的鼻似象,耳似犀,后腿像犀牛,足似虎,躯似熊,全身毛色黑白相间。夏商期间,中国北方气候十分温暖,有马来貘分布。

    文物:貘尊,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中期酒器。器体似马来貘,长吻前伸,有带立虎的盖扣合。尾部有半环形。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2.3原型3:犀牛

    独角犀牛:印度犀。历史上在中国境内也广泛分布。独角。

    双角犀牛:苏门答腊犀。目前仅产于苏门答腊岛。但曾广布于印度、缅甸、东南亚至南洋群岛,中国在最后一次记录是1945年在云南思茅用火枪猎杀的。双角,一前一后。

    }

    -----------------------------------

    两只大貔貅感觉风声不对,一抬眼,发现大鹏雕扑面而来,公貔貅大喊一声:“给孩子加一气罩,然后扔下黄河,生死有命。咱们上!”

    说着,两只大貔貅施法,在小貔貅身外弄了个气罩,然后将其抛下了峡谷。小貔貅落进积石峡,顺着黄河向下漂流而去。而两只大貔貅怒吼一声,飞身上天,与大鹏雕大战了起来。过了两三盏茶的功夫,貔貅先后掉落下来,双双毙命。

    小貔貅跑了,大鹏雕也没去管它。

    大鹏雕将其中一个大貔貅,串了根木棍,烤火吃了。剩下一个不管,一震翅,又继续赶路。

    猪八戒飞过积石山,闻到一阵香味,落了下来。一阵寻找,结果发现两只貔貅,一只仅剩下碎骨,还有一只生的。猪八戒只好勉强提起生貔貅:“给我儿子做顿肉吧,整天吃素。”追到宋西游五人众后面,悄悄传音儿子朱小戒。大小猪找了个山坳,把生貔貅烤着吃了,朱小戒一边吃一边嚷着:“真香!爹你太好了,我都不沾荤腥好多天了,整天让我吃素。这回可是吃上肉了!”

    这天,杨宝宝和父亲杨戬,正在河州古城(约今临夏县城)北边八十里的黄河勘察水情,一抬眼,看到天上飞过一个垂云大鸟,连忙喊:“爹爹,天上是什么?”

    杨戬:“金翅大鹏雕,不用理他。”

    金翅大鹏雕听到下面有人喊它名字,向下一瞅,老相识:“嘿,杨戬干嘛呢?”

    杨戬:”我没你清闲,干活呢!”

    金翅大鹏雕切了一声,飞走了。

    过了个把时辰,杨宝宝又喊道:“河面上好像飘着个东西”。

    杨戬瞅了眼:”一个小貔貅罢了。”

    杨宝宝:“我能养一只吗?”

    杨戬:“随你。”

    -----------------------------------

    天庭,监天殿

    碧霄坐在软椅上,正在看着眼前小监天镜中,肖琼(琼霄)与陆游对诗。魔王波旬溜达过来,对碧霄说:“碧霄神,你姐让我代为传话,让你和琼霄,多照看一下宋西游中的你姐夫赵雄,若有危险的时候,搭救一下,她现在法力被封,只能依靠你们。现在琼霄下界,法力也自封了,只能靠你了。”

    碧霄怀疑的眼光看了他一眼,倒不是怀疑姐姐没这意思,只是觉得让魔王波旬传话不太可能,但也不好现场询问姐姐,只好对波旬说:“知道了,谢谢你了。“她站起身,对着不远处的仙女挥了下手:”给波旬大人上壶上等仙茶,算我账上。”话罢,坐了下来,将小监天镜摸索了几下,开始观看宋朝五人众西游。

    -----------------------------------

    大鹏雕飞到了南宋都城临安城(杭州),降落下来,化作一个老者,黑色纶巾,白色长袍,白色长髯,肩上挂着个长褡裢,从城门进入。

    找了个当街酒家,在二楼吃酒,一边吃着,一边想着,该如何做才能完成魔王波旬的任务。

    -----------------------------------

    陆游与万俟卨恩怨

    今日朝堂上,陆游向皇帝上奏:“陛下以‘损’字作斋名,自经典文献和文房四宝之外,都摒弃而不用;有些小人,不能休察圣上之意,动不动就私买珍宝玉器献给皇帝,亏损圣上之德,请求严令禁绝。”

    这几年,朝廷内有一些达官贵人,争相购买珍宝玉器献给皇帝赵构,其中,万俟卨也算一号。万俟卨等一干人大怒。

    -----------------------------------

    {

    万俟卨(Mòqíxiè)

    1、简介

    字元忠(一作元中),开封阳武县(今河南原阳)人,南宋初年宰***臣。据传为团鱼精转世。

    政和二年(1112年),万俟卨(Mòqíxiè)考中举人,成为太学上舍生员。[2]后历任相州、颍昌府教授,太学录,枢密院编修官,尚书比部员外郎。

    建炎四年(1130年),洞庭湖地区农民军首领钟相起兵反宋,钟相被杀后,杨么等又聚集人马占领洞庭湖区,采取“陆耕水战”体制,继续与南宋朝廷对抗。宋廷视之为“心腹蓄毒”,曾多次遣使招安、派兵征剿,却都是铩羽而归。

    绍兴元年(1131年),盗匪曹成在荆湖(今湖北江陵)一带作乱,大肆抢掠。当时万俟卨避乱于沅、湘一带(湖南芷江、长沙一带),执掌湖南军务的程昌寓让万俟卨暂时主持沅州事务,及至曹匪攻至沅州城下,万俟卨召集城中有钱有势的人,把年轻力壮的人组织起来守护城池,曹成久攻不下,因粮草短缺退走。[2]万俟卨被任命为湖北转运判官,又改任为提点湖北刑狱。

    绍兴五年(1135年)二月,赵构命宰相张浚为诸路兵马都督,岳飞为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222]率领约五万人马前往镇压。岳飞屡战屡胜,在镇压了农民起义后,也收编了许民散兵游勇,一时军力大增。

    2、万俟卨与岳飞

    2.1万俟卨向岳飞献策,拥兵自重

    万俟卨与岳飞在湖北相遇,万俟卨给岳飞出谋画策,建议他拥兵自重,“以长江上游为根据地,这些农民起义地区,要自己委派官吏,派自己的亲信大将做守备之类的。这样,这些地方,就是飞自己的属地了,再借机斩杀一两个朝廷派来的大臣向朝廷示威。这样朝廷今后就不敢对自己怎样了。”岳飞听了后,不但没有采纳的意思,反而对万俟卨大骂一顿,以示他对朝廷的尽忠。所以。万俟卨也感觉到岳飞对自己不尊,从此对岳飞心存不满,结下了芥蒂。

    (滹沱按:

    有人说,聪明人是将敌人变成自己人;蠢货,是将自己人逼成了敌人;自大的人,不是被坑就是坑人。聪明才智,物尽其用,引导。浪费到蝇营狗苟里面,内耗。人才,你不用,就可能被敌人用去。比如,清初,岳飞第十九代孙岳镇邦,在家乡甘肃省景泰县永泰川,自发组织民壮,抵御蒙古族会多尔吉部落对乡里的侵掠,满清政府赏识他,让他参军,破格授永泰营把总、千总,更好保护家乡。岳镇邦子岳升龙,在三藩之乱、征讨噶尔丹(1696康熙帝亲征噶尔丹)、西炉之役等立功,授四川提督。岳升龙之子岳钟琪,在XZ平叛(1717年,准噶尔汗国(与沙俄勾结)占领XZ、周边反清自立)、青海平叛(1723年)、四川土司平叛及改土归流、平定四川大小金川等中立下大功,曾功至川陕甘总督。

    乱世枭雄成王败寇。很有些古代和现代人,希望岳飞最后一次北伐时,当时能够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或者干脆反了,一统天下,取代南宋。万俟卨有才吗?肯定有一定能力,否则,也不可能两次为宰相。史书有时有所删改。才能、德行,又可各分为上中下品。朱元璋起兵时,征求学士朱升对他平定天下战略方针的意见,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称霸天下,是个技术活,也是个危险活计。宋以前,五代十国,你方唱罢我登场。更往前,从220年—589年,一浪推一浪,东汉,被曹操家反了建魏国,被司马家反了建晋,被桓玄家反了建桓楚,接着是南朝四个朝代宋、齐、梁、陈。九死一生。大家都看到某人成功了,但往往没看到99个失败的、被诛九族的。另外,还有家室拖累,岳飞岳云被陷害死了,但岳家其他人,被流放,最后活了下来。岳飞北伐失败的原因有很多,见“第二十一回监天堂武火文殃众仙议苗刘兵变”之“初论岳飞北伐终止、被害原因”。

    金国是个大敌,如果南宋内乱,是否会导致金国乘机吞并南宋?还是说岳飞收复、统一全国?不知,历史难以重演。

    )

    2.2万俟卨向秦桧献策,打压陷害岳飞、张浚等

    万俟卨依附秦桧,任监察御史、右正言。

    绍兴十一年(1141年),秉承宋高宗和秦桧之意打击主战派。当时秦桧谋夺众大将兵权,万俟卨极力帮助他,说众大将出身行伍,知道谋利不讲道义,怕死不怕法,高官要职,子女玉帛,已达到他们私欲的顶点,何不让他们知道逗留军期者罚,战败者诛,不听命令者斩,使他们有所惧怕。万俟卨主治岳飞之狱,诬陷岳飞虚报军情及逗留淮西等罪,致使岳飞父子和张宪等被害。

    绍兴十二年(1142年),宋金和议已成(叶绍翁(公元1194年~公元1269年),《四朝闻见录》乙集,“(宋金)盟书所载,不许以无罪去(秦桧)首相(职)”)。秦桧等自恃功高,痛恨以前反对自己的人,贬了一批官员。前任宰相张浚住在长沙,万俟卨无中生有,弹劾张浚的住宅超越了规定,甚至模拟五凤楼。五凤楼,是宫城正门形制。上有崇楼五座,以游廊相连,东西各有一座阙亭,形如雁翅,俗称“五凤楼”。若确为实,斩。恰好吴秉信从长沙回京,上奏说张浚的宅第与众人一样,财产可以清查,张浚才得免祸。

    绍兴十三年(1143年),秦桧庆贺瑞雪,没出现日食,又奏请庆贺楚州奏盐城县海水清澈,高宗不许。虔州知州薛弼汇报在木头内发现文字“天下太平年”,高宗下诏交付史馆。于是秦桧开始粉饰太平,祥报每天不断,各地仪礼不绝。

    2.3万俟卨想取代秦桧地位,被贬官

    万俟卨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或宰相,不同时期不同权利待遇),又以报谢使的身份出使金国。他从金国回来后,秦桧借金人之口赞誉自己,嘱托万俟卨奏给宋高宗。(滹沱按:万俟卨可能自认为也有了金人做靠山,可以挑衅秦桧的地位,进而取代秦桧,于是)刁难他。另一天奏事退朝后,秦桧坐在殿中批阅皇上圣旨,就提升自己的亲信,小吏把这些送给万俟卨,万俟禼说:“没听到圣旨这样安排。”推到一边不看。秦桧大怒,后来将万俟卨设计贬官离京。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有人奏请秦桧乘金根车、设益国府官署、加九锡,秦桧泰然受之。九锡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后汉书·袁绍传》注引《礼·含文嘉》曰:“九锡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器,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贲之士百人,七曰斧钺,八曰弓矢,九曰秬鬯。”王莽,曹操,孙权,司马昭都接受过;后来宋,齐,梁,陈四朝至隋唐两朝的开国皇帝都曾受过“九锡”,于是乎“九锡”成了篡逆的代名词。历史上有不少功臣拒受九锡以避嫌。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秦桧死后,万俟卨被召回京城任参知政事,升任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继续执行投降路线,为百姓所恨。

    (滹沱散人:

    战和之我见

    求和可以,但不能没有原则。忘战必危、好战必亡,当然还有打蛇不死必受其害。例如,汉朝、唐朝初年,对匈奴、突厥的让步、和解。休养生息,以图再战。但不能没有求战之心。例如汤思退,求和到自废武功:汤思退,清廉但弄权、贪生怕死。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三月,汤思退为了排挤右丞相,力主抗金的爱国将领张浚。宋高宗听信谗言,下旨将张浚革除,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县)。绍兴三十年(1160年),金兵三十余万大举南侵,长驱直入。同年十二月,汤思退为侍中御使陈俊卿所弹劾,被罢去相位。隆兴元年(1163年),宋孝宗即位后,又用主战派张浚,出兵北伐抗金。但不久在符离(今AH宿县北)失败(失败原因多方面,宋孝宗措置失当、任人不明、意志脆弱,将领不和、邵宏渊不攻不救溃逃不被追责等),主和派群起攻击张浚,宋孝宗抗金的决心随即动摇。

    是年七月,孝宗再任汤思退为相兼任枢密院事。金元帅纥石烈志宁遣书三省、枢密院、索取海、泗、唐、邓四郡。汤思退却割四郡议和。右仆射张浚再次罢官,死在贬谪途中。汤思退除了心腹大患后,为急于促成金、宋停战和好,密令王之望、龙大渊拆除军备。并派魏杞去金廷议和,将反对撤兵割地的二十多名官员逮捕下狱。

    十月间,金国再度发兵南侵,宋军毫无准备,节节退败,楚、濠、滁等州相继陷落。朝中大臣群情激愤,纷纷谴责汤思退撤兵议和之罪。汤思退被罢官贬至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太学生张观等七十二人联名上书,以‘奸邪误国’罪名,去斩汤思退、王之望、尹穑等人。隆兴二年(1164年)十一月,汤思退途径信州(今江西上饶西北),闻此消息忧悸而死,终年48岁。

    )

    }

    下了早朝,一群官员各自上轿回府。

    -----------------------------------

    大鹏雕与万俟卨

    大鹏雕正吃着,听到窗外一阵锣响:“肃静!回避!”探头一看,大街上走着几群官员仪仗。

    店小二上菜,大鹏雕扔给了店小二一锭金子:“先结下账,剩下的不用找了,就当做你的小费!”

    店小二接过金子一揣摩,脸上笑开了话:“谢您咧爷!您还有什么事?”

    大鹏雕一边吃着菜,一边问道:“问你个事,现在的宰相是谁?”

    店小二回:“”尚书右仆射万俟卨大人、尚书左仆射沈该大人。”朝窗户外面一努嘴:“喏,最后面最大的那个仪仗,就是万大人的。”

    (按:有些朝代,皇帝为了防止发生类似曹丞相篡权的事情,就对宰相分权,不设宰相位,或者仅是虚设,或者其权力一分为二或更多。例如,左右丞相、三公、多个副宰等。副宰名称,每个朝代经常不一样。)

    大鹏雕朝外面看了一眼,对小二说:“行,你下去吧,我再吃会。”

    店小二:“好嘞!您慢用!”噔噔噔下楼了。

    大鹏雕神念挂在万俟卨轿子上,又吃了一盏茶的功夫,放下筷子,下了楼。他一路跟着万俟卨的仪仗,来到万宅外面。

    -----------------------------------

    万宅,高门大户。

    台阶上,有门殿一座,斗拱飞檐。三门,一正两侧,门上铜钉兽环,门顶两个大字“万府”。左右各有六个甲士、两个家丁。门殿外面,有石狮一对,拴马桩、上下马石若干。此时,大门关闭,只有两个侧门开着。

    万府每个家丁、丫鬟,前后都绣着两个数字,按天干地支六十元辰排列,男六十,女六十,有的可能没有,防止外人混入。每个仆人不管以前姓什么,在万府,都被改为了万姓。有的职责分成几班,轮流值守。当然,像郎中、教书先生等有身份的人,是不必改姓的。另外,甲士们是朝廷派来的,也和万府无关。现在门口当值的家丁,是甲寅、乙寅、丙寅、丁寅,名字分别叫万福、万禄、万喜、万财。万寿是不敢起的,犯忌讳,说不定会掉脑袋。

    大鹏雕抬脚想进,被家丁万福拦住:“您是?”

    大鹏雕:“我找你们老爷有事”

    万福问他:“您是老爷的同僚、亲贵、旧识?”

    大鹏雕:“都不是。我有要事。”

    左边家丁万禄:“说有要事的多了,上个月还有个没事瞎搅合的闲汉,被打断了腿,送到了衙门。”

    右边家丁万财,右手几个手指搓了搓,说到:“明白这什么意思没?你要是能说出个一二三来,再来点意思,兄弟几个就替你跑一趟,跟管家说说。否则,哪来的,还回哪去!”

    -----------------------------------

    回到家,宰相万俟卨气愤难平。有丫鬟递上茶盏,他抓住一把扔到门外:“竖子,合该你一辈子仕途不顺!”

    (陆游与秦桧恩怨:

    从前,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进京临安考试,主考官陈子茂阅卷后取为第一,因秦桧的孙子秦埙位居陆游名下,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次年(1154年),陆游参加礼部考试,秦桧指示主考官不得录取陆游。从此陆游被秦桧嫉恨,仕途不畅。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逝,陆游初入仕途,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不久,调入京师,任敕令所删定官。

    )

    -----------------------------------

    (注1:《宋史陆游传》:中贵人有市北方珍玩以进者,游奏:“陛下以'损'名斋,自经籍翰墨外,屏而不御。小臣不体圣意,辄私买珍玩,亏损圣德,乞严行禁绝。“)

    )

    (修改日志:

    1、2021-06-03。增加说明。“陆游与万俟卨恩怨,为虚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