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不惑四十 » 191、大地震

191、大地震

    “你们跑了么?”

    “跑什么跑啊,等寻思完都不晃了。”

    之后,萧每天带回来的报纸,都是关于地震灾情和组织救灾的,国家和部队,迅速做出了灾难应急反应,实时报道灾情,被国际给了很高的评价。民间也对政府的表现感到自豪,觉得比几年前面对非典病毒的隐瞒,面对突发应急事件,更成熟了,更有担当了。

    大地震引起了半个亚洲的震荡,国内除了黑龙江吉林和新疆没有震感外,其它省份都有震感。国际上迅速开始为中国灾区捐款捐物,明星们也组织募捐活动。

    道路全部阻断,开始只能空投物资。然后才陆续有部队急行军,进入灾区救援。国际上有国家派出了国际救援队前来。全国各地大医院,组织医护人员前往灾区,协助救援。很多地方的人自发组织的拉上成箱的方便面和八宝粥前往灾区,以致需要发出通文,告诉大家灾区路况不好,请民间自发组织救援的人,把道路留给救援队。

    紧接着,就是铺天盖地的彩色大幅新闻报道传回来,灾区的建筑,灾区的路,灾区的人。

    各种感人的事迹,一件件一桩桩,小威时常看着看着报纸,眼泪就不听话的流了出来,小威觉得,可能是自己自从当了妈妈之后,心里变得柔软了很多,开始看不得这种动情的事了,很容易瞬间奔溃,泪水横流。

    地震没过多久,南方又开始抗洪,但是小威已经再没有精力去翻阅报纸了,照顾孩子,已经忙得小威焦头烂额。孩子学会了翻身,爬动,小威要不错眼神儿的盯着,一不小心没看到,就容易让孩子处在危险中。

    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威,练就了一双铁臂功,原来从不做饭的小威,连炒菜的铁锅用双手都端不起,现在已经能单手颠勺了,原来空手爬二楼都累的喘气,现在已经练的能一手托西瓜,一手抱孩子,一口气上楼了。

    孩子警醒,白天小威不陪着,有一点动静便会惊醒,小威只能哄着入睡,家务便只能在孩子睡醒后一手抱孩子,一手做家务。也只能做单手能做的家务,需要双手同时做的家务,比如洗衣服,就只好等夜深人静,孩子睡稳的后半夜,爬起来去做。

    小威曾试过放孩子一个人在地上铺就的爬行垫上玩耍,自己则在一边做家务,结果常常是这边家务没有做好,那边孩子不是爬到了不该爬的地方,就是又弄出了什么新的事情。孩子又是极其活泼好动调皮的,总有意想不到的捣乱办法等着小威。

    比如:小威刚把衣服打好肥皂,还没等搓洗,孩子在另外一边已经把花盆里的土扬得满屋都是了,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小威衣服没有洗成,还要打扫收拾一地的土。

    所以小威选择后半夜洗衣服,做家务,从而导致小威每天睡眠严重不足。

    小威甚至连吃饭上厕所,也不能好好的完整的进行,每次都像打仗急行军一样,匆匆忙忙,饭三口两口糊弄了事,上厕所都是不敢关门,争分夺秒,甚至常常没等提裤子,就要往外跑,去抱孩子哄孩子。

    小威感觉自己每天像上足了发条一样的机器人,不停地转动转动,仿佛精力充沛,可以永无休止的一直转动下去。

    小威日渐消瘦下去,都说产后难瘦身,那一定是不需要自己照料孩子起居,有人帮忙的妈妈,像小威这样一个人照顾孩子的妈妈,怎么可能会瘦不下去?简直是想胖都没时间胖,喝口水的功夫,也要抱着孩子,否则孩子就可能在一错神间摔了。况且小威也不敢多喝水,像打仗一样的上厕所,也成了小威的一种负担。

    天气好的时候,小威抱着孩子出门,白白胖胖的孩子趴在小威的肩膀上,脸向后望着。

    小威身后走着两个女人,一边逗着孩子一边聊天:“这小孩真好看,又白又胖,好可爱。”

    小威正听着心里美滋滋的,两个女人已经超过小威身边,走到了小威身前,回头又看了一眼小威,转过身去的时候,两人对话:“艾玛,这妈妈怎么又黑又瘦,是亲妈么?”

    “啥亲妈啊,一看就知道,肯定是保姆!”

    小威顿时脚步一顿,摸了摸自己的脸,往路边大橱窗的玻璃里张望,玻璃里反射出来的小威,的确黑瘦,干巴巴的,头发也随意的扎成了一个马尾,还被孩子的小手在上面抓来抓去,抓得乱糟糟的,简直像鸡窝。身上套着最容易脱穿的简单套头体恤,也被孩子在怀里扭来扭去扭得皱皱巴巴,下身穿得是宽松的裤子,没有版型,脚上为了方便走路和带孩子,穿的是一双平底布鞋。

    这一身穿着,再配上那一张憔悴的面孔,的确像一个不太会做事的小保姆。

    那个走在街上,优雅的女人不见了。眼前这个玻璃窗里的女人,小威一点也看不出来,是那个曾经经常引起百分百回头率的人了。

    判若两人。

    小威回到住处,也想重新收拾自己一番,但很快就放弃了,因为一个人带孩子,真的很难再做到优雅。

    优雅是什么?是优美而高雅。

    优雅的体现是从精神面貌到穿衣打扮,再到行为举止,整个渗透出来的。

    而一个抱着孩子,每天觉也睡不全睡不好,连饭都顾不上吃,上个厕所都争分夺秒的人,怎么可能和优雅还有半点联系?就连曾经与优雅相贴近的精神与灵魂,都也已经跟优雅渐行渐远了。

    蒲黄榆地处南二环外,相对的二环内,便是曾经的皇家,祭天祈谷的场所,天坛公园。

    天坛是明朝永乐年间建造,原本也并不叫天坛,本是用来祭祀皇天后土,本属于合祭。

    到清朝嘉靖年间,觉得天圆地方,应该分别祭祀,便在京城北部,又另建了方泽坛,后来才把两个地方改名,分别叫做天坛,地坛。

    天坛公园门票不贵,周围的居民可以办年票,公园内参天古树,高大茂密,犹如一顶顶华盖,遮阳避日。

    小威时常推着孩子,去天坛公园里纳凉。

    出了蒲黄榆,刚过李庄,离天坛还有些距离,就只见好多人围在路边。小威纳闷,这么多人围观,又出了什么事情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