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寡头 » 第十一章:余谦的父亲王老爷子,红领巾们的太师祖爷爷

第十一章:余谦的父亲王老爷子,红领巾们的太师祖爷爷

    “如此正好,你这老泼皮也免得误人子弟。

    我杜氏学堂向来都是长安数一数二的,你这郭怀玉郭德刚还算有些自知之明!”

    郭德刚?余谦?

    这两也穿越了?

    两人不说相声在这里抢学生?

    文化人吵架不带脏字,张伟现场吃瓜吃了个舒坦。

    大致内容是原本师兄弟二人关系铁的不行,然后作为师弟的余谦余廷恩先生趁着师兄回家奔丧的时机把师傅家的小师妹王氏给搞到手了…

    然后守孝回来的郭怀玉郭德刚先生一怒之下娶了余谦余廷恩先生的寡居亲姐…

    ←_←→_→

    吃瓜吃的慢也就目不暇接了,师门三角恋变成家庭伦理剧。

    余谦余廷恩老先生起手挖了师兄郭怀玉郭德刚的心上人+1分

    郭怀玉郭德刚先生后手反击娶了余谦余廷恩先生的亲姐,并且通过更高一筹的收入在老丈人那里内卷小舅子余谦余廷恩先生+2分

    余谦余廷恩先生和郭怀玉郭德刚先生的前心上人生下一子并且从新赢得余老先生的欢心+2分

    郭怀玉郭德刚先生和余谦余廷恩的亲姐生下龙凤胎,并且再次通过高薪卷死小舅子余谦余廷恩先生+2

    …

    余老爷子年老痴呆把郭怀玉郭德刚先生认成亲儿子,把余谦余廷恩先生认成贼偷;余谦余廷恩先生被迫搬出来和岳父岳母一起居住。

    余谦余廷恩先生-1再-1

    郭怀玉郭德刚先生+1再+1

    “你还是回去照顾你的生父王老爷子吧!”郭怀玉郭德刚嘲讽道。(来了,来了余谦先生的父亲王老爷子来了!!!~( ̄▽ ̄~)~)

    “那也是你的恩师!”

    “切,老贼再我一回来就和我断绝关系这件事来看他绝对有愧于我。

    恩师?

    在他把师妹嫁给你的时候就已经不是了!”

    “那时候天下…”

    “不就是担心我死在路上回不来嘛!”

    “师兄,恩师没多少日子了。你去看看他吧!”

    “就冲你这句师兄我坦白和你说:我从来没有怨过他把师妹嫁给你!

    也没有怨过因为他和我断绝师徒关系让我仕途从此变绝路。

    我只怨他羞辱我!

    我郭怀玉郭德刚,曾几何时会为了他把师妹嫁给你就因此产生怨恨?

    我怨他识人不明,小看了我郭怀玉!

    他给我取字德刚,最后又与我断绝关系。是他收我为徒的时候看人不准还是逐我出门的时候昏聩糊涂?

    就这也敢误人子弟?”

    吃瓜吃一半两人也停止了争论,把锅甩到了张伟头上。

    “小子,我们两个你选谁?”

    郭怀玉郭德刚←_←

    →_→余谦余廷恩

    ↓_↓

    脚趾头

    (>﹏<)不关我事别找我,我不选!

    张伟:“三人行…”

    郭怀玉郭德刚:“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既然你不选那么我这里每月二十五号查验学问,其它时候你爱上哪边读书就上哪边读书!”

    余谦余廷恩:“老夫这里每月二十八号查验学问,其它一样!”

    张伟有基地车哪怕不学习也不怕查验学问,加上两个西席先生几乎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也就是说每个月也就二十五号和二十八号两天上个学打个卡就行了?

    。。。。

    “大师行行好吧,孩子们都挺可怜的…”

    “道长,行行好…”

    “谢谢道长!我们一定不会惊扰到其它香客的。”

    每个月至少二十八天的自由活动时间,张伟自然不可能把时间浪费在学习上面!

    长安城虽然是大唐境内的首善之地,但是免不了有老弱孤寡!

    张伟在现在武德元年自己不过七岁,等到成年的这十一年之间至少可以培养出一批真正属于自己的人才!

    从七岁到十一二岁的孩子无论男女张伟尽可能的关照到!

    先是带着西市一帮负担不起子女读书的商户们的子女找上了大兴善寺,结果被和尚赶了出来。

    然后出门朱雀大街正对面就是玄都观!

    然后一群孩子横穿朱雀大街又来玄都观碰瓷…

    在大兴善寺门口乱糟糟的孩子们在玄都观门前排的整整齐齐,一双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就那么看着守门的道童…

    每日开坊门到晌午玄都观给孩子们提供学习场所,并且管一顿饭!

    结果早就在张伟预料之中了,玄都观现在的观主是岐晖岐平定!迎接李渊入长安的存在!

    李渊刚起兵的时候岐晖真人说:“天道将改,当有老君子孙治世,此后吾教大兴”

    李渊兵至蒲津关,岐晖高兴地说:“此真君来也,必平定四方”

    李神通潜入长安一带的时候在楼观聚兵屯粮,要知道楼观道当时的主持就是岐晖岐平定!

    反观现在大兴善寺的主持法雅:可以自由出入宫中,去给李渊讲经说法。不好好修行反而热衷结交权贵。

    等贞观时期不能出入皇宫又开始口无遮拦…

    张伟本就打算借道门的力量,同时也让孩子们看一看人情冷暖!

    等日后让孩子们集体上演一出莫欺少年穷,想想就舒坦!

    “abcdefg…”

    “第一回《纣王女娲宫进香》…”

    小孩子嘛能玩耍谁还会想到好好读书?

    虽然有心灵控制塔可以加速他们的学习进度,但是再加上每天学习之后吃饭时奖励几回合的《封神演义》提升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效果更加!

    ——《封神演义》和心灵控制塔更配哦——

    拼音教学比起现在的切字法教学更加适合没有基础的学生,如果不是新华字典拿出来太过于匪夷所思孩子们的学习进度会更加惊人!

    一个月的时间第一批零基础的孩子全体会背诵全本《道德经》哪怕放在后世那种卷上天的环境都是惊世骇俗的!

    现在这样的奇迹却真实的发生在大唐武德元年的玄都观!

    这不是神迹是什么?

    玄都观的香客游客们络绎不绝只为了亲眼目睹神迹,第一批百十个孩子一月背数《道德经》,第二批三百余人的孩子也能磕磕巴巴的勉强跟着第一批孩子背上一两段了。

    张伟的童子军以西市为起点然后迅速的收拢了万年县几乎所有适龄却上不起学的儿童。

    然后再以朱雀大街为对称轴迅速笼络了长安城所有适龄儿童!

    甚至惊动了皇帝李渊!

    然后每日一餐的消耗由皇帝撑到了,起居注也记载:帝月耗粮数百石,于玄都观内供养失孤,月余懵懂孤儿全员背诵《道德经》

    神迹归了李渊,对于张伟来说这是好事情!

    但是总感觉自己好像漏了什么东西?

    郭怀玉郭德刚和余谦余廷恩两位夫子接了个头一交流就知道某个学习已经连续旷课缺考半年了!

    家访?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人家一个童子一个月就教会了一大批文盲背诵道德经,自己几斤几两自己还没点数?

    郭、余两位夫子的交流最终又在“余谦先生的父亲王老爷子”这样的嘲讽中结束。

    张伟盘点一番觉得不会再有孩子加入也就准备开始另外一段学习了。

    优中选优挑了七个学习能力强表达能力也相当不错的孤儿作为重点培育对象。

    自己只需要教会这七个孩子,然后让他们去教另外七组孩子,再然后让这七组孩子把剩余的孩子全部教会。

    《道德经》《千字经》用了半年,接下来便是:《庄子》《列子》《黄庭》再然后开启四书五经的教学。

    “感谢道门老铁,来自玄都观的叔叔伯伯们刷的大火箭,感谢儒门阿萨塔,不对,感谢儒学世家刷的游艇!”

    一千多号孤儿贫苦人家的孩子,创造了一月背诵《道德经》神迹的孩子们在万年县县衙诸多叔叔伯伯们赞助的纸张为前提,各自抄写了两本带有拼音注释的《道德经》!

    一本自留好让这些孩子在将来能够回忆起这段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最轻松愉快的时间。

    另外一本则作为谢礼劳烦玄都观的叔叔伯伯们给其它地方的穷孩子也有读书上进的机会!

    《千字文》学完了,孩子们的识字阶段也就完成了。接下来是更加繁重的学习。

    有的半大小子不得不半途退出,能认识字已经超出了他们和他们父辈们的人生预期。

    毕竟半大小子们也该帮着为家里分担点压力了。

    离开之前要拜谢恩师这是人之常情,张伟看着眼前要跪拜自己的六十八个孩子连忙阻止:“我自己也只是个读书人,我上面还有两个师傅,余谦余廷恩先生和郭怀玉郭德刚先生,他们上面还有一个王老爷子。

    那才是我们的师祖爷爷啊!

    我最近刚从师祖爷爷那里学了一篇文章,我教大家一起背: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奋进则国奋进;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带着背诵了几遍很快所有少年少女都能一起背诵了。

    隔壁正在敲木鱼解忧的某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法雅和尚听到最后一句穿透云霄的“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直接把木鱼给敲碎了!

    他再也忍不住愤怒了:“金鞭!金鞭!把我的金鞭拿来,我要捶死那两个知客僧!

    悔了我佛门的造化!…”

    玄都观深处的岐晖岐平定也几乎同时敲碎了木鱼,之前以为这些少年们带给了道门太多的福报,没想到今天又来了一个更大的!

    “王老爷子真乃神人也!”

    张伟带着大家背完了《少年中国说》觉得还缺点东西,看到一尊披头散发的道门护法神雕塑上披着的血色斗篷才反应过来缺少的东西!

    ————红领巾!

    于是“刺啦,刺啦”护法神的披风被张伟撕成了一块块红三角,挨个的帮着少年郎们给系红领巾。

    “道观中的红布任取之!”一块披风自然不够一千多号人分的岐晖岐平定慷慨解囊。

    “同学们,少年郎们。咱们就是大唐的初生之红日。

    今天,就在今天我们有同学就要离我们而去了。大家不要悲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

    不管在哪里我们都要记住:礼义仁孝信忠勇!

    他们虽然离开我们了,但是他们依然可以在生活中学习。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人生处处是学问,我们要勇于探索努力上进!

    以后我们都是大唐光荣的少…进…队!

    少进队!

    少年进步则中国进步!

    走,和我一起去拜谢师祖爷爷王老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