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寡头 » 第十四章:长安总动员

第十四章:长安总动员

    武德二年,长安县县令上书请求批准让犯人通过劳动获得改造。

    “让犯人劳作?除了制作箭杆还有学习编绳、制作酱料、制作砖坯、打铁…

    搞得本王都想去蹲大牢了,都准了。”

    “让囚犯学习手艺?

    如此甚好,这是给他们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如此善政孤准了!”

    “大郎和二郎都准了?

    那么朕不同意也不行了,准了!”

    皇帝、太子、秦王都批准了于是长安牢翔技术学院也就正式的开业了。

    西市上

    不良人:“一只耳你这腌臜货偷东西又被某家逮着了知道该怎么办了吗?”

    一只耳:“知道知道,打板子吃一个月牢饭出来之后好好做人。”

    不良人:“一个月?现在管的严,你进去至少待三个月!不过现在不同了,表现好官府还给你铜钱。”

    现在天下未定,主要分为李唐、萧铣、王世充、窦建德以及某个给突厥当看门狗的。

    夺取天下什么最重要?人心!

    如何获取人心?善政!

    如何宣传善政?让人坐牢去牢房面看看。

    所以长安万年两县,偷窃的→坐牢三月到三年不等,打架互殴的→坐牢一到三天…

    一波一波的人进了牢房看到了犯人们在学手艺还能拿工钱,出了牢之后自然会把这件稀奇事到处宣传!

    于是那个帮秦王李世民过来“看一眼”的男人又打着过来看望老杜头的名义来了。

    “族侄现在不得了了啊,一天能造六千枚箭头的作坊谈笑间就被你弄出来了。”

    杜如晦很矛盾,矛盾的原因还是因为张伟的身份!自己实在是在在秦王那里好好的帮这个小子说话。

    但是又怕为他人做了嫁衣!更加怕这个小子的来路不正,万一这小子是阴世师的后人怕是秦王得亲手捶死自己!

    原因嘛也没什么,就是挖了李渊家祖坟而已。陪个几万块钱几条好烟就没逝了。

    李世民一直让杜如晦来“掌掌眼”其实也是想要杜如晦举荐!

    毕竟杜氏是世家大族李世民不可能直接把张伟给带走,就是想要通过这点小事判断杜氏舍不舍得。

    同时还能判断杜氏是粉秦王还是粉太子!

    杜如晦很难办,自己的意思是把小杜飞的来路和李世民说清楚免得产生杜氏粉太子的误会。

    但是杜氏不是杜如晦说了算的,现在能说话算数的是杜如晦的亲叔叔杜淹,杜淹既不选择粉太子也不选择粉秦王。

    他选择粉钱财!不在张伟身上榨干最后一丝好处杜淹誓不罢休!

    “族叔,你可别夸我了。这套东西本是打算给我爹挣军功的,但是天下未平外有异族环绕内有佞臣当道。

    所以才拿出来为国解忧,其实我心里实在是舍不得啊。

    我们杜氏韦氏付出了那么多人力物力,最后陛下却只夸赞司空裴寂那个佞臣!

    呜呜…”

    “可不敢乱说话,不过也确实委屈你了。

    一个七岁的娃娃居然如此多智不说还有如此气量,如果你是…如果你是我的儿子该有多好啊!”

    其实世家大族分开投资风险对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又不是小门小户经不起风浪。

    夺嫡嘛死几个人很正常的,世家大族完全承受的起,伤不了筋动不了骨!总共就两个选择李建成和李世民!

    不管最后谁赢了对世家大族来说赢得的倍率都是几十上百倍的!不然那些传承千年的世家是怎么来的?

    就杜氏来说大致分为两派:以杜淹为主的保龙一族主要站李渊那里,还有就是以杜如晦为主的秦王派主要粉秦王李世民。

    长安县主簿杜飞是杜淹那边的,现在主簿杜飞那里又是解决了西市税收混乱的问题又是控制了胡商的骆驼从而间接控制了整个长安城的米行。

    虽然秦王不太在乎但是杜如晦多多少少还是受到了同僚们的背后议论!

    总之就是家族不但不帮忙居然还敢拖后腿!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杜淹那边控制了米、酱张伟决定把柴、油、盐、醋交给杜如晦去李世民那里多加点印象分!

    “族叔,您今天不来我估计也得上门去求您。

    事情是这样的,之前玄都观和世家大族给的钱财我都投入到城外的作坊里面去了。

    一时半会的也看不到回头钱,上千口人等着吃饭呢。

    这样我这里有些想法我都写下来了,您帮着瞧瞧能不能给孩子们换些吃穿用度…

    这一捆资料是我关于矿盐脱毒提纯的一些设想,

    这一捆资料是我关于把石炭替代木炭的一些设想,

    这一捆资料是我关于提高榨油效率的一些设想,

    这一捆资料是我…

    现在我没有钱财了,这样这把宝剑权当做抵押,如果这些设想不能赚钱这把剑就抵给您当做赔礼。

    如果能帮孩子们换一些吃穿用度这把宝剑就当做给您的谢礼!”

    杜如晦有点不舒服了,这孩子把我当成什么人了?我是杜淹那种把人用不死就往死里用的人吗?

    我已经骗了这孩子这么多的金点子了,我还能再拿他的宝剑嘛…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一把两尺半长的青铜剑,一面四个大字。加上宝剑出鞘时悦耳动听的鸣音不由得眼神一紧!

    杜如晦杜克明觉得这孩子看人真准!这样的宝剑只有自己这样的人能拥有,这把剑天生就该是自己的!

    “你这孩子,谈什么钱不钱的?

    杜氏有你这样的麒麟子那是造化,宝剑叔父我先帮你保管谈什么抵押不抵押的。都是一家人!

    这些细节叔父我带走了,回去就找人尝试一下能不能成叔父都不会让你这孩子出钱。

    能帮到那些孩子叔父我就算散尽家资又如何?”

    不愧是贞观名臣说话就是比别人好听!

    。。。。

    整整一大箱子的资料加图纸全部到了李世民手里,一箱子的书没能唬住人基本上知道张伟这个人的都知道张伟写出来的东西是什么风格——先这样,再那样,然后要当心,这里要小心,尤其是下面要时刻关注,还有前面说的…这里容易出错,那里容易混淆。炉子下面需要改造不能直接在空地建设…隔热防水的目的是防止加热过程中地面下水汽膨胀导致炸炉子…

    文字不加任何没必要的修饰,也不精简就用最直白的大白话记录!

    所以张伟拿出来的东西一般不需要自己出面也能被这个时代的人给制作出来。

    于是一时之间长安周边出现了“渭流涨腻,石炭灰也”的场景,渭水流经长安的时候上面几乎是覆盖了一层泥浆子。

    煤矿采集的繁荣程度可见一斑!

    煤炭多起来的后果就是长安城的燃料费用开始大幅度下降,但是由于运输需求的原因麻布包的价格上涨了不少。

    张伟因为提前囤了点货小小的赚了一点。

    “太原郡公把加钱提升到了一千贯钱了我们卖不卖?”老杜头不愧是被张伟选中准备鹊巢鸠占的人,遇事居然知道问下自己!

    “当然不卖了,我们又是围堰又是清淤打桩加固增加船位花在那个港口上的钱就不止伍佰贯!

    更不要说码头上安装的那几套吊臂,看着不贵其实的确不贵。

    但是别人关键部位做不出来不是?

    祖父,现在煤炭每天那么多运来长安,我们的码头是卸货速度最快,卸货成本的。

    知道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我们家的那个码头现在就是会下金蛋的鸡!

    别的码头卸一包煤炭总成本在一文半左右,我们的卸十包都用不着一文钱!

    吊臂可以一次吊起来一马车的煤炭,您自己算算我们的码头每天能有多少进项?

    一千贯?

    一千贯都不够我今年用来给码头工人发红利的!

    还得麻烦您带人去帮煤场那边把吊臂立起来,他们那边装船的速度太慢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这里的卸货量了。

    我留在长安查漏补缺,劳烦祖父了。”

    火炕这东西在去年就被张伟拿出来了,有一千多号孩子自己就是最大的大喇叭,想要宣传东西又快又便宜。

    现在燃料费大大降低了原本用不起火炕的部分人群可以考虑一下了,而用火炕的人多了煤的消耗也就多了。

    张伟说不是为了码头赚的那点钱完全是违心话,但是更加想要通过方方面面一点点的改造长安城百姓的生活习惯。

    一座百万人口级别的超级城市,光靠砍伐周边的树木当做燃料多少树都不够!

    当地表的树木降低到一定的临界值以后一切都会无法挽回了!

    不只是长安一座城市!整个黄土高原所有城市都应该使用矿石燃料而不是不得不去砍伐树木!

    【气象武器——天气控制仪可以调节局部地区的气候。但是能耗较高且有可能造成其他地区产生连锁反应。

    前置条件:用电大户请给它专门配备一座核能发电站!】

    “不急慢慢来,等我做什么别人都不会觉得惊讶的气候咱们再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