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是五好太子 » 一百九十一

一百九十一

    一时间,西山人人草木皆兵,咒骂着所为的闻香教的教徒。

    朱厚照知道,这还不够,没过了几日,西山的煤矿,真的关停了。

    这一下子,更是坐实了之前的传闻。

    这下子,整个西山上上下下,彻底乱了套。

    就连周经,知道这个消息,也是吓了一跳。

    要知道,西山是煤矿,如今已是朝廷一大来源,每停一日,亏损的,就是朝廷是钱啊。

    户部不比內帑,一分一毫都是金贵的啊。

    周经坐不住了,寻了内阁,刘健深知此事要紧,也是急急忙忙求见了陛下。

    暖阁里,小宦官小心踏入进来,“陛下,刘公,李公,谢公,还有户部的周大人求见。”

    “嗯?”弘治皇帝觉得有些古怪,“传。”

    四人急匆匆入内,刚刚拜下,刘健就说出来来意:“陛下,刚刚户部传来消息,说是殿下奉了陛下的命令,彻查闻香教一案,西山雇佣的百姓中藏匿了闻香教的逆贼,殿下奉了陛下的命,已经关停了西山煤矿。”

    啥,西山煤矿停了?

    弘治皇帝瞳孔一紧,停了,不就是说,朕的钱……

    朱厚照这厮真是胆大包天。

    不过面上,弘治皇帝却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朕的确是让太子彻查闻香教一事,西山上下,鱼目混珠,朕看,也是要彻查一番。

    此事,是朕应允的,朕看,用不了几日。”

    眼见弘治皇帝已是话说如此,刘健倒也不好继续问下去。

    等刘健等人离开以后,弘治皇帝立刻面带怒色,“萧敬,你立刻去镇国府,告诉太子,朕不管他在干嘛,三日之内,若是西山煤矿还不能复工,朕就要好好找他算账。”

    “是,”萧敬不敢耽误,就去传命。

    镇国府,萧敬正在苦口婆心劝道:“殿下啊,刚刚阁老们还来宫里求见陛下了,陛下好不容易替陛下圆过去了,西山煤矿牵一发动全身,陛下可是恼了………”

    朱厚照乐了,“萧伴伴,让本宫猜猜,是不是周尚书去内阁告状了,肯定是他,他那每日都盯着西山,不就是少挣几天银子嘛,看他生气的,那个萧伴伴,回去给父皇说一下,三日不行,太短了,至少是七日,七日………”

    ………

    最后,朱厚照对萧敬保证:“七日之内,煤矿一定复工。”

    萧敬没办法,摇摇头,只得会宫里复命了。

    两三天以后,整个西山上上下下都是慌乱,况且谢东家也传来消息,说是此次一定要查出闻香教的逆贼才会善罢甘休。

    朱厚照从内廷里拿了银子,乐呵呵的交代着带着百官种地的事情。

    钱只要到位,啥都好办。

    西山这儿,还有布置布置,好歹也是要迎接圣驾的,不能寒颤了。

    哪怕说是来耕地,总归还是要有地方歇息,吃饭的。

    总不能这些个官员个个都在田埂地头吃饭吧,说出去,不体面。

    宫中的旨意已出来了,陛下将亲临西山。

    只是这一次,却不是微服私访,而是正儿八经的有圣驾来。

    到时,会有大量的禁卫,会有许多的宦官,还会有不少的大臣。

    因而,整个西山开始装饰一新,朱厚照让谢步东领着人开始布置。

    到了次日一早,天才亮白,宫里就已忙碌起来了。

    侍驾大臣以刘健为首,京中四品以上,早早的在大明门外等候。

    这大明门乃紫禁城正门,平时是不允许开启的,只有皇帝和皇后出入,方才打开。

    而朱厚照早早的就自午门入宫了,直接到了坤宁宫。

    说实话,对于陛下要带着百官去西山耕地,张皇后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得嘱咐陛下要保重龙体。

    至于朱厚照,张皇后却是格外的放心,太子和个泥猴子一样,上窜下跳的,反而是让人放心。

    好不容易等张皇后交代完了,于是起了辇,才随着浩大的队伍匆匆出宫。

    刘健等诸官在大明门外候驾,等圣驾自宫里出来,他们才长长的松了口气,尾随着圣驾出行。

    …………

    一个多时辰之后,朱厚照跟着先遣的宦官和禁卫已抵达了西山。

    西山这里,虽是装束一新,可事实上,变化也不大。

    毕竟,就这么些的钱………

    自己还要挣钱,怎么可能做赔钱的买卖。

    等圣驾停稳了,朱厚照便上前道:“儿臣臣恭迎圣驾,吾皇万岁。”

    弘治皇帝自圣驾中由人搀扶着出来,眺望着四周,心情颇为愉悦:“好,免礼吧。”

    来西山,弘治皇帝自然还有自己更深的目的。

    虽说镇国府朝廷勉强算是认下了,可说到底,还是因为钱的份上。

    圣驾到西山,其实无疑也是进一步加强镇国府的权威。

    老子给儿子站台啊。

    “今日来西山,太子,你是主,客随主便,可是安排好了。”

    “回父皇,儿臣早已安排妥当。”

    朱厚照信心十足,“拿上来。”

    紧接着,刘瑾带着几个宦官抱着一大堆的衣服就上来了。

    这是………

    朱厚照笑容满面:“诸位大人,这是西山专门为诸位大人准备的短衫,官袍大袖的,不方便,还望诸位大人赶紧换换。”

    一些翰林眼睛瞪的溜圆,可最终,也只不过是嘟囔着几句“有辱斯文”,还是乖乖照办。

    天子以身作则,何人,又敢偷奸耍滑。

    朱厚照本来跟在弘治皇帝身后,紧接着却是又到刘健等人那里去了半刻。

    直到回来,弘治皇帝直起身子,问道:“你刚刚去找刘公为何啊。”

    “儿臣看刘公等人上了年纪,这耕地本就是个力气活,儿臣让刘公等人注意身体,做个表率即刻,万万不可与年轻人相比啊。”

    嗯,弘治皇帝满意的点点头,“你倒是有心了”,紧接着弘治皇帝抬头四看,发现那些个翰林一个个怨天怨地,东倒西歪的,丝毫没有斯文的样子。

    这其中,倒是有人是个例外。

    王守仁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看起来倒是留有余力。

    弘治皇帝倒是觉得稀奇,“这王守仁乃是状元,朕看他耕地倒是气力十足啊。”

    “是啊”,朱厚照接着话继续说到,“父皇可能不知,儿臣问过这王守仁,娴熟弓马,要不然也不会年纪轻轻就能去九边游历。”

    弘治皇帝满意的点点头,大明文人崇文恶武,最多不过是腰配宝剑,多半,就是图个好看罢了。

    这个王守仁,能文能武,倒是个不一样的状元啊。

    弘治皇帝点点头,“继续吧,你身为太子,百官面前,不可偷懒。”

    …………

    朱厚照跟着皇帝陛下,始终紧随其后,半点不敢耽误。

    手上的锄头不停,心里还一面感慨,自己是太子,还来这体验民间疾苦。

    不只是朱厚照,所有的官员,大抵的想法都差不多。

    民间到了老夫这种地位的,上赶着被人巴结都赶不上,更不用说地里耕地!

    这个太子……细细一想,,算了,还是不说了。

    “陛下,你身子不好,要不……您歇歇。”

    张懋靠近说到:“这等事,还是让咱们这些做臣子的来吧。”

    他张懋乃是勋贵,好歹当年也曾检阅过九边,这身子骨自然要比那些个文官强上不少。

    “这像什么话,”弘治皇帝对耕地已是有些轻车驾熟了,看着一群臣子被自己落在身后,心情大好,便笑着道:“朕说了要带着百官耕地,哪里有朕在一旁看着的道理。

    更何况你们年岁这样大,尚且劳作,朕岂可甘居人后。

    张国公宝刀未老,身子依然强健,不过太子说的对,量力而行,还是要歇一歇,身体重要啊。

    像太子这般,就得通晓民间疾苦,太子,太子,跟上。”

    朱厚照第一次和那些翰林有了同理之心,莫过于另一边的翰林在那里叫唤:“腰断了,腰断了,我的老腰,我的腰……诶……诶……”

    人人大都是累的气喘吁吁,好不容易才站直了,呼呼的喘气。

    心里琢磨,自己好歹也是翰林,那可是清贵之躯,如今却是要在这里做着这等粗鄙之事啊。

    朱厚照没有想到,挖着挖着,周经倒是靠了过来。

    朱厚照一抬头,就看见周经在自己一边,嘿嘿笑着,“殿下这些日子彻查闻香教一事,定是辛苦了。

    殿下为陛下分忧解难,让老臣羞愧难当啊,就是不知道,这煤矿,何时才能………”

    多耽搁一日,损失的就是白花花的银子。

    朱厚照小鸡啄米似的点头:“就在这几日,就这几日……”

    说罢,打了个哈哈,说是要准备饭食,脚底抹油,溜了。

    周经眼看着太子跑远了,呆在原地,摇摇头,紧接着挥舞着锄头。

    还别说,这个耕地,还真是要些技术。

    今日,张皇后自从送走了弘治皇帝,在这坤宁宫里,只有母女二人,一直都是心神不宁。

    “母后怎么了?”

    朱秀荣善解人意的问道。

    张皇后的想了想:“当初母后还没有入宫的时候,可不是大户人家,你的外大父只是一个寻常人,你那两个舅舅,一直不争气,不知道现在,该怎么办啊………”

    张皇后顿了顿,蹙眉道:“也不知道你皇兄什么时候才能消气啊。”

    朱秀荣有些气鼓鼓的地道:“母后,皇兄人最好了,定是两个舅舅惹恼了皇兄。”

    张皇后的心软摇摇头,面絮絮叨叨地继续道:“那时候母后记忆最深的,就是你外大父揍你的两个舅舅,都是外甥像舅舅,你的皇兄,现在越看,性子越像你那两个舅舅了。

    你父皇都说,你皇兄总是跳脱,但记仇啊。

    你那两个舅舅,当初就不该惹恼照儿啊……”这等秘闻,朱秀荣自然是不知道的。

    朱秀荣便道:“母后放心,皇兄会做个好太子的,等皇兄入宫来,秀荣给皇兄好好说说,让他对两个舅舅好些。”

    “……”

    张皇后抿嘴一笑,:“难得秀荣有心了,你那两个舅舅,好的不学,就学京里的公子哥,都仗着祖荫,飞鹰走狗的,看着就教人生厌,也该吃些教训。”

    张皇后想着,照儿对张家的态度也有所软化,或许秀荣开口,照儿就真的不计前嫌了……

    经过了一番劳作,弘治皇帝也觉得累了,气喘吁吁的,额头上也渗出了些许的细汗,。

    朱厚照此时已是回来,“父皇,午膳准备好了,你看………”

    “嗯,朕看时辰,差不多了,去让百官停下吧。”

    一时间,所有人如释重负,可算是停了下来,有些累的厉害的,也不管地里脏不脏,直接坐了下来。

    有人送上茶水,一个个嗓子冒烟的众人等刘健等大佬拿完以后,顾不得许多,一个个都争先恐后往嘴里惯着,也没人还有心思品茶。

    弘治皇帝甚至觉得自己已前胸贴了后背了,只是又不便说什么,自然等着朱厚照去张罗和安排。

    好不容易,饭菜终于上来了。

    七八张桌子,数十条长条凳,也没专用的椅子。

    弘治皇帝一人坐着一条长凳,其他人就没这么好运气了,两三人挤着长条凳,有些施展不开。

    平时这些官老爷们,个个都是坐在官帽椅上,有板有眼的,现在却和同僚们挤在一起,不免显得有些狼狈不堪。

    不过……稍稍适应了后,却也有一种不同的体验,反正大家都没好到哪儿去,也不怕丢面子了。

    最激动人心的,却是上菜。

    要求不高,不说什么山珍海味,野味什么的,西山,也该是有的。

    结果,所有人大失所望。

    做的粗糙也就算了,一桌子七八人,不过四道菜,一个汤,四个菜里,三个都是素的,只有一个荤菜。

    不过有一点,量大。

    朱厚照看着众人神情,开玩笑,让你们来忆苦思甜的,怎么滴,饭菜不克扣,我哪去挣银子去。

    朱厚照居然恬不知耻:“诸位大人今日劳累,理应吃些好的。

    今日这饭菜,已是远超百姓平日饭菜水平了,诸位大人待会可是要多吃一些,不可浪费啊。”

    就这,就这?

    太子殿下,做的这么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