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回八十年代,流连绿水青山 » 013 搞鱼卖是条好路子?

013 搞鱼卖是条好路子?

    这个年代的钓鱼人少,尤其是渔具市场没有后世那些五花八门的窝料饵料,鱼儿们的胃口没被养刁,更没被钓猾。

    而玉米号称素饵之王,名头可不是盖的,嫩玉米打窝作钓是真的好使。

    当然最主要还是资源好,没资源说什么都是扯淡。

    应该是发窝了,不到二十分钟,又来口了。

    “噗”地又是一个销魂的大黑漂。

    程辉扬竿刺鱼,中!

    这回是条一斤多的鲤鱼!

    其那光亮齐整的鳞片,红灿灿的尾巴,皮毛不是一般的好。

    “果然是水质决定鱼质,就这条鲤鱼的卖相,红烧妥定鲜美。”

    程辉乐呵呵地把鱼装进网兜子里。

    接着补窝作钓。

    没多久的工夫,又来一口。

    这次浮漂直接被拖走。

    打竿中鱼!

    一尾两斤多的草鱼。

    “嘿嘿,酸菜鱼也有着落喽。”

    程辉笑纳草鱼。

    不得不说这个年代河里的鱼真的多,作钓约摸两个小时吧,就给了八口。

    打中七口,空枪一口,脱钩一条,钓上来六条。

    作为开胃菜的最小的第一条给黑炭吃了,还有五条。

    两条鲤鱼共四斤多,两条草鱼共五斤多,一条翘嘴一斤多。

    算下来总渔获破了十斤。

    程辉钓得那叫一个眉开眼笑。

    过足了瘾在其次,吃鱼亦在其次,重点是……

    当下淡水鱼的价格似乎不比肉价便宜,像四大家鱼平均也要一块钱上下一斤吧?

    自个不是在琢磨靠什么来积攒原始资本吗?

    就鱼了!

    不过鱼在乡里没几个人会买,首先大家的腰包实力普遍不济。即使有那个实力,绝多数的人也宁愿买猪肉吃,而不是买鱼吃。

    猪肉在当下比鱼受欢迎得多。

    鱼在县里会受到认可一些,且县城的人经济比乡里人强一大截。

    行!

    就搞鱼到县城去卖。

    待到条件成熟,卖到市里乃至省城去。

    越是大城市,销路就越广,价格就越给力。

    ……

    想着一斤鱼就是一块钱,钓一条鱼可能就是两三块钱,程辉更来劲了。

    今天必须决战到天黑,必须钓个大几十百来斤!

    照这节奏,钓几天鱼小妹上大学的学费就解决了;多钓个几天,债也能还了……

    然而正当程辉踌躇满志干劲鼓鼓时,残酷的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

    “嘣!”

    打中的第七条鱼应该是条大货,而程辉用的钓线是便宜劣质货,麻竹钓竿又有些硬不护线……

    中钩的大货猛冲,程辉硬扛,于是线组承受的压力达到极限,没遭住——切了。

    “……”

    望着在半空中随风甩荡的断线,想着逃之夭夭的几块钱,程辉难受想哭。

    线断了,又没有备用线组,无奈程辉只能收家伙。

    等下午抽空去一趟乡里再买吧。

    “黑炭,回家啦。”

    程辉喊醒仍旧在树上呼呼猪睡的小奶猫。

    “喵……”

    小黑炭听到主人的招呼,睁开惺忪的睡眼,打了个呵欠,起身慵懒地舒展四肢,随即从树上“嗖”就下来。

    下来后它干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和程辉亲热,也不是讨鱼吃,而是……

    丫的先是在老槐树根下扒拉一番,挖了个小坑坑。

    而后一双后腿半蹲,尾巴竖起,屁股翘起,菊门大开……

    往坑里排了一坨蚕豆那么大的翔。

    拉完,动作娴熟地填坑埋翔。

    “喵呜……”

    解决完毕,小奶猫绕到树后避开程辉的目光,自舔菊花完成擦腚,又钻进了程辉的裤子口袋,充当“喵挂件”。

    竿子和马扎就藏在附近的草丛中,明天肯定还要来钓嘛。

    程辉提着渔获,挂着小喵咪,顶着晌午灼热的骄阳,走在回家的路上。

    他和小黑炭都不知道,小黑炭刚刚拉的那坨耙耙在小坑里迅速地分解,融于土壤之中。

    然后……

    ……

    村西半山腰上,程辉家。

    一名五十大几岁的健壮村妇到访,手里还提着十几个鸡蛋。

    “大奶奶。”小米正在桌边吃中饭,看到老妇懂事的喊人。

    小米中午会回家吃饭,幼儿园就在村口嘛。

    程小满则和村里所有在群山乡上小学初中的娃儿们一样,每天会带着写有他名字的铝饭盒子、米以及做好的菜或者干脆就是腌制菜去学校,在学校食堂里蒸饭吃。

    这年代的食堂都是学校自办的,无偿为学生提供蒸饭服务,完全不以盈利为目的。

    哪像后世,教育成了产业,学生成了韭菜,学校食堂成了韭菜收割机……甚至连预制菜都搞出来了。

    “小米,你爹你娘呢?”

    来者正是程辉的大伯娘王氏王秀英,走过来放下手里的鸡蛋,摸了摸小米的脑袋,慈眉善目地问道。

    “我爹钓鱼去了。”小米如实相告,大大的眼睛里充满着期待,期待她爹能钓到鱼,今晚上就有鱼吃了。

    “真钓鱼去了啊。”王秀英闻言就皱起了眉头。

    她今天不是来串门闲聊的,而是大侄子的脚好了,她提点鸡蛋来给大侄子补补身子。

    然后她听到村里的长舌妇们在议论程辉钓青蛙钓鱼。

    程辉的父母早逝,做为大伯娘,她时常会充当程辉五姊妹老娘的角色。

    “大伯娘来啦,还没吃饭吧,我给你拿碗筷。”

    在后院喂鸡的苏雅听到动静走了过来,见是王秀英,连忙去拿碗筷。

    “不麻烦了,我吃过了。”王秀英喊住大侄媳妇,扫了眼八仙桌上仅有的一大碗蔬菜,再就是小米饭碗中黑乎乎的薯米饭……这伙食实在是寒碜。

    不过她家的生活也就好那么一点点,能帮衬的有限,像现在提过来的鸡蛋她攒了好一段时间。

    王秀英暗暗叹了口气,皱着眉头语重心长地道,“苏雅啊,大辉这样子不务正业,你要管啊……脚好了不理田里地里,有手艺做不去做手艺挣钱,就晓得钓青蛙钓鱼……这么大一家子人要吃要喝要用……”

    噼哩啪啦就是一顿说。

    “是咧是咧。”大伯大伯娘对自家没得说,她的说教完全是出于一片好心善意,苏雅连声应下。

    虽然她也反感她男人去钓鱼,但她的男人她不护谁来护?辩解道,“大辉他也就是腿受伤在家闷了一个月,放松一下,明天他就会去干正事的。”

    “还明天?昨天他的脚就好了!”王秀英继续说教,“他有什么资格放松?不晓得一家子人都指望着他吗?不晓得他放松一天,你们娘三个就要吃多一天薯米饭就青菜,老二老三老四就要晚一天讨婆娘……”

    苏雅……其它的不说,总之大伯娘是真为了她家好。

    在自个卧室里本打算出来吃饭的程玉丽果断坐回了老书桌前。

    这个大伯娘她亦很敬重。

    可大伯娘对她不太友善,认为她一个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没用,最终还是要嫁人的。

    关键是大伯娘认为她读书拖累了整个家……好吧,事实确是如此。

    昨天去大伯家借米,大伯娘就拉着她做思想工作,说她大哥肩上的担子太重了,她二哥三哥四哥都单身……让她高考完就回家干两年农活,给家里创造点价值……然后再找户好人家。

    “行了,我家的猪还没喂,我回去喂猪了,晚上我再过来和大辉唠唠,这么大的人了,娃都俩了,还这么不懂事,真是。”

    王秀英说完就摇着头走了,恨铁不成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