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羽林 » 第三十一章,冬至

第三十一章,冬至

    游三走到马邑的时候已经是冬至这一天。

    他是一路沿着官道打听过来的。当一座土黄色的城池显现在眼前时候,他就知道此行的目的地已经到了。

    据说秦朝时,曾在武周塞内筑城,用来防备匈奴的侵略。城快筑成了,但崩塌的地方却有好几处。这时有匹马飞快地奔跑着,来回不断,使得当时筑城的那些管事们觉得很奇怪,于是他们就按照马跑的脚印来筑城,城墙就不再崩塌了,于是就把这城命名为“马邑”,这就是马邑城的由来。

    马邑县城属于雁门郡管辖范围之内,是一个边关重镇,这里也是边境贸易的重要集散地。同时也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标志性分界点。

    此时的汉帝国对北边的匈奴采用的是和亲怀柔的政策。在表面上,两国还处于相对友好的状态。在这个大背景下,两国商队来往频繁,从而使得这里贸易往来频繁。

    由于今天是冬至日,几乎所有人都在自己家里过冬节,街面上的商铺都不出生意,所以显得街面上有些冷清。

    在当时,整个大汉境内全都放假过节,皇帝不听奏,百官不上朝,军队待命,边关闭关,商旅停业,老百姓们穿新衣,品美食,送美酒,上门拜访亲戚朋友,回赠礼物,这就相当于后世的除夕。

    游三出示了验传顺利地进了城。此时的卫兵可能也是思家心切,随意瞅了一眼验传后便说,还好你来的比较早,过了午后我们就关城门回家过节了。

    游三赶忙陪笑着感谢,并且从卫兵口中得知了聂字号商队的大概住所,便径直往城南的方向去了。

    此时的游三已经是饥肠辘辘了,一路上天寒地冻,他没有找到像样的食物来充饥,连个野菜都没找到。

    他已经有三天没有吃过像样的饭了,身上的干粮和钱财都已经在路上花完了。

    正午阳光使得路上的积雪融化,一路的泥泞让他苦不堪言,每走一步路都要甩一甩沾满在草鞋上的黏土。

    他将包袱系在那柄刺马刀的刀柄上,索性用这柄长刀当拐杖。一路下来他的双腿都沾满了泥浆,现在的他俨然一个乞丐的模样。

    只见他那泥泞的双脚踩在街道上的石板路,留下满是泥水的脚印,这是他新人生的开始,也是他人生的轨迹。

    游三沿途又问了几户人家,他突然发现聂字号商队在这里还是挺出名的,几乎是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

    穿过两条街巷,他有些虚弱地来到一处大宅院门口,只见门口立着一面红边黄底的旗帜,旗帜上秀了一个黑色的“聂”字。

    游三心想,这宅子居然比我们县衙看着还要大,应该就是这里了。

    游三这一路走来,最大的感慨莫过于自己读过两年私塾,认识百八十个字,一些简单的书信还都能看懂。

    有时候他觉得自己如果能够坚持下去读书,自己或许已经是一个朝廷官员了。

    他觉得自己有学习语言文字的天赋,因为他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学会了匈奴语言,和他们可以正常的日常交流。

    清贫的生活容易让人产生卑微的心态,但是骨子里又有那种不服输精神的滋生。这些情绪使得他经常处于自我否定和自我鼓励的矛盾中,从而产生了精神上的内耗。

    游三拖着有些虚弱的身体拍了拍院门,又冷又饿的他希望里面有人快点开门,能够讨一碗野菜羹来填补一下他这空荡荡的肚子。

    不一会儿,厚重的大门开了一扇,从里面探出一个胡须发白的老者。

    只见他眯着小眼睛问道,你是何人啊?有何贵干啊?

    游三不好意思笑了笑说,我是北地郡直路县的游三,这是我的验传。

    说罢,游三将随身携带的验传双手递了过去。

    老者没有接过验传,而是打趣地说,它认识我,我不就认识它。话说你怎么今天才到,东家最近几天一直念叨着你,快点进来吧!

    老者的话让游三有些诧异,没想到东家还能够重视自己,自己不过就是一个来投笨乞食的毛头小子罢了。

    转眼间游三紧跟老者的步伐进了院子,这里的院子确实很大,院子的西侧是一排马厩,里面拴着十几匹颜色各异的马,马厩里还有人在清理马粪。为了御寒,他们将马厩的围栏用灰色的粗布围挡了起来,只有马头还露在外面。

    同时,游三看到马厩的另一头有栓着二十多匹“高大的马”,它们比正常的马高出许多,统一的黄色毛发,而且背上还有两个高耸的肉坨,游三第一次见这样的生物,这勾起了他的好奇心,暂且就认为这是别的品种,或者是叫别的什么名字。

    院子的东侧有一排厢房,约摸有十多间瓦房,房檐下的冰锥不停地滴着水,将墙角外汇聚成一条小溪。

    这里应该是给商队里的人和仆人居住的。看着房间不大,虽然看着有些破旧,但是都很整洁。

    而正北面则是主房和耳房,门口有五级青石板铺设的台阶,地基就要高出厢房半个人高度,想必应该是给东家居住的。

    游三在院子里没有看到厨房柴房和厕所,心想这主房后面应该还有后院,这么算下来这座宅院要比直路县县衙还要大出许多。

    游三随着老者来到东厢房最里面一间房里,站在门口就听见房里的喧嚣,进了房间只见房里放置一个铜火盆烧得旺盛,将房间里面烤得暖烘烘的。

    房内有几个人正在围坐在睡铺上博钱,其中一位胖乎乎的年轻人居中做庄,大声吆喝着让人下注。

    随着老者朝那个小胖子招呼的一句少东家,让游三才知道眼前这个胖乎乎的年轻人是聂字号商队的少主人聂定国。

    游三在没来之前就听父亲述说过,聂字号商队的老板是他当年骑侦队的同袍,名叫聂壹。

    聂壹有一独子名唤聂定国,可能是因为矮胖的原因,所以小名叫墩子。之前在直路县吃酒的时候游老爹都见过他们。

    所以游三的第一反应就是又掏出验传准备递了过去。

    只见,此时的墩子听老者一番介绍,立刻从铺上跳了下来,一个箭步站到游三面前。还不忘招呼身后的人说,你们接着玩!

    墩子接过验传扫了一眼,见是正是要等的人,于是高兴地说,这一路上走的时间够长的,老板这几天都念叨着你,走,我带你去找他。

    游三还在犯嘀咕,老板不是你父亲吗?干嘛说父亲是老板呢?

    在墩子的带领下,游三终于在正房大厅内见到了聂壹。

    进正房前,游三生怕自己踩脏了屋里的地板,索性把自己的草鞋脱在了门口,又将自己冻得发紫的双脚在门口蹭了蹭才放心进去。

    温暖的房间内,聂壹正坐在堂下对着账目,见有人进来,便放下手中的毛笔向立在门口的屏风望去。

    只见聂壹身材矮胖,发髻上束着一条金丝带,身着貂裘,腰缠玉带,显得臃肿华贵。鬓角和上都有少于些白发,看着比同龄段的人稍显年轻许多。

    游三进到内室便对着聂壹拱手行礼,道歉地说,由于天寒地冻,小的我一路上不敢怠慢,可还是误了时日,还望东家海涵!

    只见聂壹上前抓住游三的肩膀,眼神里充满怜悯和高兴地说,这一路走来辛苦了!我与你父亲当年是生死与共的同袍兄弟,以后就叫我聂叔,别再东家的叫着。

    游三有点受宠若惊,然后小声回答说,谢聂叔体谅。

    聂壹仔细打量着游三,见他穿得单薄,又光着脚丫。然后对一旁的墩子吩咐道,抓紧带他到后院沐浴更衣,然后你再到衣物房找一身合身的厚一点的衣服,还要再找双皮靴给他。

    墩子回答道,好嘞,放心吧老板,我会照顾好他的。

    聂壹看出游三的诧异的表情,然后解释说,这小子没个正形状,但是为人厚道,以后你们兄弟俩个好好相处。

    游三赶紧又作揖谢拜,被聂壹一把托住,然后对他嘱咐道,以后没有那么多规矩,快去吧,洗好后直接到到饭堂去,今日我们过冬节,吃羊肉!

    游三带着感激的心理和墩子来到后院的柴房,整个后院的房屋和前院几乎一样,但是后院的面积要比前院小点。

    但是后院的房屋更多点,都是具有生活功能的,像厨房,库房柴房应有尽有,唯独茅厕建得比其他房租要高出一层,因为一层是猪圈,里头养着有五六头黑毛猪。

    这里的浴室有男女两个浴室,分别建于厨房的两侧,而厨房有台阶,高于两侧房屋大概有一人的高度。

    墩子解释说,这是他父亲亲自设计的,是因为做饭生火时就可以连带把浴室的热水烧出来,厨房得罪位置高,自然就可以通过管道将热水送进浴室。

    浴室分为内外两小间房,外间是个更衣室,里间则是冒着蒸汽的浴池,游三才知道浴室原来是这个样子,这是他长那么大第一次在浴室里洗澡。

    游三半躺着在浴室的大木桶里,在一旁的墙壁上伸出一根竹管还时不时朝木桶里淌出一阵热水。

    他感到十分的惬意,顿时身上的疲惫感消除了一大半,这算是对自己一路上劳顿的奖赏吧。

    半晌,浴池外传来了墩子的声音,游三,这衣物都在这里了,我是按照你的身高给你找的,你待会洗好了试穿一下,不合身你再和我去衣物房去换。

    好好,谢了!墩子打断了游三的小憩,游三揉着惺忪的眼睛赶紧回复道。

    不一会儿,游三从浴室出来,他打量着自己身上青色的厚冬衣和脚上的黄色的兽皮靴子,此时的他感觉神清气爽,精神愉悦,身体突然暖和多了。

    到了开饭的时间,厨房里的仆人大声吆喝着开饭。

    院落里各个角落里悠悠地走来几个人朝饭堂走去。游三紧跟了过去,走在他们后面看着他们相互间有说有笑。

    进了饭堂,这是三个房间打通的,里面布置了有几十个座位,却稀疏地坐了几个人。

    游三走到靠在门口的座位跪坐了下来,汉朝还实行分餐制,每人一个餐位,游三初次来到这里还显得有点拘束。

    居坐中堂的聂壹看到游三,于是他喊到,游三,到这里来坐!

    游三忙站起来,看到聂壹右手边有空坐,显然就是给他预留的。

    游三还有些想推辞,但又不好拒绝聂壹的话。

    于是,游三就在聂壹的大声介绍下和众人关注的目光中拘束地走到了那座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