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舍弟诸葛亮 » 第323章 凛冬之下

第323章 凛冬之下

    郭嘉有条有理地把未来可能的对刘作战的具体进攻方向,仔细盘点了一番,终于说得曹仁哑口无言。

    曹仁这才意识到:郭嘉并不是怯战找托词,人家都是想明白了的。

    连一边始终冷眼旁观的曹操,也不得不承认郭嘉这次的眼光可以。

    到时候打琅琊,战术上既灵活、初期投入小,不用一打就孤注一掷难抽身,又同样能起到试探敌人的效果。

    简直收放自如,两全其美。

    还能切断刘袁之间的陆上联络,并且在刘备的淮北防线上撕开一个口子。

    只要突破了琅琊,让刘备失去沂水和蒙山这两道屏障。

    届时刘备在徐州的防线,非得直接退到淮河不可。

    整个徐州除了淮南的广陵郡以外,其他都会回到曹操之手。

    毕竟刘备的其他领土,都是在淮河以南的。只有琅琊、东海、下邳孤悬于淮北。

    刘备要守住淮北部分,关键就是前出到鲁西南的沂蒙山区险要之地,这儿被突破后,淮北刘占区就整个无险可守了。

    把这些关窍统统想明白后,曹操终于爽朗一笑,对郭嘉的计策表示了赞许和肯定:

    “奉孝此计甚善!如今寒冬不宜用兵,东线被袁谭小胜一场,就让子廉先转入防御好了,咱不争一时之长短!

    魏郡这边,继续对本初保持压力。只要本初不死,我们就以不变应万变。真到了本初不支之时,只要看到二袁内斗的苗头,我们便可回师南下,去琅琊试试玄德的深浅。

    若能取胜,便能全取除广陵以外的剩余徐州全境。纵然不能胜,到时候袁尚袁谭估计也已经深陷内斗不能再拔了,咱再浅尝辄止回军北伐,视袁尚袁谭强弱,决定优先夺取青州还是冀州。”

    曹操说得这么审慎,分了这么多种情况,曹仁和曹休就知道他绝对是认真的,这种情况下也就没必要再劝谏了。

    曹休年轻气盛,连忙赞道:“叔父何必长他人志气,以朝廷雄师天威,到时候南征东进,岂有不灭之理?叔父真是虚怀若谷,竟连‘万一不利"都考虑到了,虽韩白不及也。”

    曹操笑着摆手:“诶,少年人不要太气盛,兵凶战危,未虑胜,先虑败!”

    曹休赶紧摆出诚恳受教的姿态:“叔父教诲,定当谨记!实在令我受益良多!”

    曹操也懒得回应年轻人那点小心思,示意这个话题就此打住。

    ……

    曹操和郭嘉、曹仁商讨好应对之策后,就把处理意见回复给了东线的曹洪。

    一方面让曹洪按兵不动,整个冬季剩余的时间都可以保持守势,只要别再出乱子就好,不要求反攻,短时间内也不会给他援军。

    另一方面,曹操也滴水不漏地对曹洪的大意兵败表达了训诫,该降职还是要降职,该罚俸还是要罚俸。

    以示朝廷赏罚分明,办事公允。

    毕竟曹操是汉室的司空,朝廷是汉家的不是曹家的,影响上还是得注意。

    但降职也不过是把杂号将军的那个号给挪了一挪,换了个更卑微一点的号,实权方面没有丝毫变化。

    曹洪原先管多大的事儿,降职后还是依然管那一摊。

    这一点上,倒是跟原本历史上几十年后、诸葛亮街亭兵败时的处置差不多,“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注:汉语里“总统”这个词的最原始出处,就是从《诸葛亮传》里来的。最初是指“一个人无论是否名实相副,但实际上始终总领全国政务”)

    曹洪一开始有些不理解,为什么曹操不立刻派援军助他反攻。但冷静下来后,他也意识到这决策才是最正确的,分清了轻重缓急。

    加上几天之后,对面的袁谭不知轻重,小胜一场觉得自己行了,主动到东光县这儿踢了一脚铁板。

    曹洪又小胜回来一场,捞了一两千人头,也找回了面子,他也就不急着反攻了。

    整个建安六年冬,就在这样天寒地冻各自守城的相持状态下过完了。

    军事上双方虽然都歇了,但曹操在政治上和攻心的盘外招方面,确实一直没歇。

    他让郭嘉用计强化情报和攻心作战,一方面打探袁绍的健康状况,一边各种派细作流言动摇袁家的人心,一边尽可能搞各种打脸的小动作让袁绍多丢点脸。

    随着时间进入腊月,郭嘉最后一次通过秘密渠道打探到,袁绍的健康状况又有进一步的恶化。

    考虑到袁绍得的是中风,双方都有资深医官可以分析这种疾病的病情特征、注意事项。

    所以曹操也很清楚,按照最新的情况,袁绍大概率是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区别只是腊月死还是正月死的问题。

    但后续的细节,曹操和郭嘉很快就无从打探了,因为邺城传来的最新消息显示,袁绍之妻刘氏,已经彻底隔绝了内外消息。

    这架势,或许等袁绍真死了,她都能秘不发丧一阵子,夹带点私货。

    ……

    随着南皮解围之战及其后续连锁反应,彻底尘埃落定。

    袁谭一方认清了形势,自然要对太史慈大加感激,并且对太史慈背后的刘备也感恩戴德。

    刘备增援的军械,在南皮解围之战中也是大放异彩。袁谭把那些斩马剑和一体锻造式的灌钢长戟、灌钢札甲配备给了管统麾下的青州精锐。

    这些部队在跟张郃、高览的鏖战厮杀中表现卓异。以仅仅高出敌人三成的总兵力、和管统这种平庸之将的指挥,也能把高览打得狼狈溃败。

    虽说武器因素的影响、在胜负中能占几成,难以定论。但袁谭对河北诸将的才干素有所知,他很清楚管统和高览原本的实力差距有多大。

    所以袁谭在战争结束后,又拿了东莱郡的两个县,让太史慈驻防,但地方上的文官依然还是袁谭派去的,继续留用。

    这样一方面可以不出让太多权力给刘备一方,另一方面也可以集中袁谭一方的兵力,把后方的二线驻防部队集中到前方。

    而且袁谭的态度,比两个月前要好上太多了。这次他虽然还是不能让太史慈当东莱太守,但他再次让辛毗出使南下,向刘备一方解释了原因:

    父亲病重,他绝对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出卖父亲打下来的州郡,必须在父亲那边保持一个好的印象。

    换句话说,实际利益他可以让一点,但名分上目前绝对不能让。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刘备和诸葛兄弟也不会为难他,就答应逐步兑现后续军援物资和助战兵力。

    如此一来,连带着此前已经完全交给刘备一方的琅琊郡诸县、莒县等地,也没有公开易帜,刘备一方只有完全的实控,但不张扬。

    这又无形促成了曹操一方郭嘉的那个计谋、后续能顺利实施——郭嘉的本意,就是劝曹操攻打那些“打着袁谭的旗号、但实际被刘备控制的地盘”,来投石问路。现在正好刘备要实利不要虚名,算是跟曹操双向奔赴了。

    ……

    花开三头,各表一枝。

    太史慈在河北取得试探性反击的胜利、也帮刘备进一步笼络控制了袁谭的同时。

    南方的诸葛瑾和诸葛亮兄弟,也各自辅佐刘备,在荆州和扬州两个方向,取得了不少的内政治理和科技种田的成果。

    诸葛瑾是九月下旬离开的武昌、十月初回到吴郡。

    离开之前,诸葛瑾和二弟一起,帮刘备把斡旋赖恭、吴巨的事情大致整出了些眉目。

    整个建安六年深秋到冬季,刘备阵营在江夏郡和荆南方向,主要工作重心都放在了对赖恭和吴巨的拉拢运作上。

    通过劝赖恭在当地修复整治古运河、改善水运条件减少路途损耗,截留了本该上缴给刘表的钱粮。刘备一方还拿出金钱来,帮赖恭“以工代赈”,以钱买粮给修河的徭役民夫吃。

    刘表虽然也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并且派了伊籍过来邀买人心,彰显“之所以允许赖府君等人截留钱粮自用,都是因为刘荆州的慷慨”。

    可惜刘表手上没有铁腕的执行力,在荆南没有掌握刀把子。伊籍这种老好人到了零陵,也解决不了“当官府花大价钱大面积买粮时,当地豪强不配合、囤积居奇隐匿粮食,造成粮价上涨”的问题。

    最后还是刘备让张飞这个粗人出面扮恶人,直接抓了几个豪强隐匿存粮、囤积居奇涨价的罪证,然后把他们族中掌权的那几支依法杀了,一拉一打换上平时被欺压的旁支来掌权,玩平衡手。还把存粮套了出来,必须敞开售卖,不许涨价,不许隐匿。

    面对刘备阵营这样血腥的手段,当地囤积居奇的不法豪强却是完全没办法。

    论文的,他们隐匿证据躲不过诸葛亮的法眼,

    论动刀子,他们反抗不了张飞甘宁上门杀人。

    这就是刘备治理地方比刘表狠的地方。刘表用不了这招,他单骑入州,所要倚仗的蒯良蔡瑁就是当地最大的囤积居奇中饱私囊者,刘表还怎么用刀把子治理囤积居奇?

    零陵和武陵的内政治理、豪强调度整顿细节,无需赘述。

    反正历史上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后,被刘备授予的第一个正式差遣,也是“提调荆南四郡兵马钱粮”。如今他做的事情,跟历史上他七八年后要做的事情,基本上是一样的。

    而如今的诸葛亮提前出山了这些年,又被大哥教导提点。才二十二岁的诸葛亮,实力早已成长到历史同期三十岁的水平了。

    举重若轻地把这些事情料理漂亮、让荆南四郡慢慢变成刘备的粮仓和钱袋子,一点都不足为奇。

    花了诸葛亮半年的时间,彻底搞定两个郡的人心,确保上上下下都从跟随刘表切换到跟随刘备,这也算很快了。

    刘备的魅力自不待言,诸葛亮的谋划和功勋也同样可观,虽然没有什么赫赫之功,细节不值得大书特书,但成果是显而易见的。

    整个过程中,伊籍虽说是在尽力帮刘表做事、帮刘表挽回人心,但他却进一步感受到了刘备是确实深知民间疾苦的。

    对于百姓需要什么、豪强会如何侵吞百姓利益,刘备都非常了解,一看就是自己也从小苦出身,所以很有社会经验。

    这在汉末的诸侯当中,其实是挺难得的一项能力。

    绝大多数诸侯,最缺的就是物质生活上从小吃过苦、知道社会底层生存方式和需求。

    袁绍袁术一辈子完全没吃过苦,曹操也基本上没吃过苦。

    其他强势诸侯中,估计只有孙坚吕布这种底层莽夫出身的吃过苦,但他们的同理心应该也比刘备逊色不少。

    而且孙坚吕布都已经死了,孙家的第二代有孙坚打底,小时候就已没苦吃了。孙策孙权刚出生时,他们的父亲就已经是吴郡郡兵的别部司马。

    这样一圈看下来,刘备的深知民间疾苦,也就难能可贵了。作为伊籍心中对照组的刘表,也是从小优渥,完全没吃过苦,对底层也没什么同理心共情力。

    伊籍就这样被潜移默化渐渐拉拢过去,认为刘备管理零陵和武陵,确实对当地人民有好处。

    刘表跟刘备拉扯了半年之久,没能挽回赖恭吴巨,连伊籍都搭了进去。

    ……

    诸葛亮和太史慈各自取得进展的同时,自从十月初就回到吴郡的诸葛瑾,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也为北线的关羽和太史慈,筹备了不少援助,为后续刘备阵营对东北方向的经略打下了坚实后盾。

    从兵力到人才,从物资储备,到军工技术的最新研发、种田成果,无所不包。

    航海和造船技术,肯定是不能松懈的,前几年大造龙骨结构和带稳定鳍面的战船,积累了不少经验,但还不够。刘备阵营在沿海方向的领地过于单薄,必须建立起进一步的绝对优势,才能确保不会被曹军的陆上截断尝试所威胁。

    而灭孙之后,诸葛瑾获得了原本江东阵营的大量水战人才,这些人的笼络、改造、训练,同样是重中之重。

    周瑜等人马上会被外放重用,哪怕诸葛瑾即将把鲁肃派到琅琊去,用鲁肃确保周瑜的忠诚,这也还不够保险。

    而韩当更是十月初才被袁谭放到南方、移交给诸葛瑾。诸葛瑾也要抓紧把韩当跟鲁肃、周瑜等人一起安置,让其他“改造积极分子”熏陶韩当,尽快扭转他的心态。

    要不是为了这些事儿,诸葛瑾早就该把鲁肃北调去当琅琊太守了,也不至于交接拖到现在。

    好在一切付出和准备都是值得的,随着年关将近,诸葛瑾的各项筹备都已经有了眉目。

    ps:又更晚了……这几天可能还会下午甚至傍晚更。

    我承认我低估了甲流的威力……而且我后来才知道,我家还不止一种问题。一开始我以为是支原体,后来才知道只是我儿子是支原体,我老婆是同时有支原体和甲流。

    我上次检查,医生说我对支原体免疫还不错,我也就觉得自己不会太严重,两天就好了。谁知家里冒出我老婆这么个“毒王”,关键她也不上班,也不知道哪儿染回来这么复杂的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