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开局审讯室,我真是间谍 » 第四十九章 归家

第四十九章 归家

    “关注南京的情况?”顾子安将目光转回到许康乐身上:“什么意思?”

    “死在旗乐咖啡厅的石鸿飞是上海特高课课长中平崇最得意的弟子,他觉得一定是我们内部出现了变化,才导致了石鸿飞的落网身死。”

    “据高山信子说,中平崇已经让几只日谍小组对我们最近的变化展开调查,企图找到根源所在。”

    “我们最近和日谍对上的机会多,你也要当心一点。”许康乐提醒道。

    听到这,顾子安的心底稍安,石鸿飞被击毙的时候他还没来南京呢,要是顺着石鸿飞的线索查的话,应该查不到他身上来。

    不过这也算是给他提了个醒,未来和日本人打擂台的机会多的是,也要小心日本方面布置的针对性的暗杀活动。

    “她一个电报员怎么知道这么多东西?”将心头的忧虑先行放下,顾子安又问道。

    许康乐朝着顾子安挤了挤眼睛:“她是石原健一的姘头,是在两个人那啥的时候听石原说过的。”

    看着突然变得没正形的许康乐,顾子安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还有其他的吗?”

    “还有一个情况……据她交代,这部电台的确是他们从上海带来南京的,但在进入南京的时候有一个小插曲。”

    “石原健一发现那天警察的搜查比以往严格了很多,他没有信心安全地带着电台通关,所以就在南京城外向上海特高课发了一次电报。过了半天之后,就有人来和石原健一接头,将电台取走了。”

    “现在电台之所以在石原手里,是他在进入南京城之后外出一趟取回来的。”许康乐说道。

    “日本人在南京有个运输渠道。”顾子安很快做出了判断。

    “对,我也是这样想的。”许康乐应道:“毕竟电台这玩意不算小,要是真碰上个较真的警察,说不准就会被查到。但要是有个运输公司之类的,在运送货物的时候藏一部两部电台就不成问题了。”

    “但是这个运输通道怎么联系应该也只有石原健一知道是吧?”顾子安无奈问道。

    要是真从高山信子嘴里问出来了,恐怕许康乐早就召集着人行动了,哪还会站在这里给他一点一点耐心地介绍情况。

    “确实。”

    许康乐摊了摊手:“她还说,石原健一手上还有一份最新潜入南京的特工名单,上面的几个人是中平崇调派给石原补充孤影小组的,石原是想等着把原先孤影小组的成员甄别之后才激活这几个人,只是还没等他完成甄别工作,就已经落在了咱们手里。”

    “她不知道名单吗?”顾子安急声问道。

    他真是有点急了,现在光知道石原健一嘴里的东西价值宝贵,却根本撬不开他的嘴,这种感觉实在是让人心痒难耐。

    许康乐“该说不说的,石原这家伙倒算是个专业的特工,这份名单一直守口如瓶,想要知道的话恐怕只等曾兴昌那里了,不过看现在的样子……”

    啪!

    顾子安不由地拍了下冰冷的墙面,其实刚发现石原健一的时候他也想过要不要再放放线,可又考虑到时间的压力和持续跟踪一个经验丰富间谍的难度,最后才做了匆匆收网的决定,现在看来还是有些心急了。

    许康乐拍了拍顾子安,安慰道:“谁当时也想不到石原的嘴这么硬,现在到这个地步只能走着看了。”

    是啊,只能寄希望于曾兴昌了,可就看着几条鱼儿从面前游过的感觉属实有些不爽啊!

    “走吧,回去看看审讯室里怎样了。”

    审讯室里的情况不用多说,曾兴昌鏖战了一夜也没撬开石原健一的嘴,自然也不可能在这一会就有什么突破,但看着他血红的眼睛,顾子安还是象征性地建议了这位“笑面佛”注意休息。

    能熬到石原健一开口那当然是好的,顾子安他们就可以把中平崇刚派入南京城的间谍一举抓获,说不准顾子安就能乘这次机会把肩上的肩章再换一换。

    可要是不仅没撬开石原健一的嘴,还把一个刑讯科副科长给熬死了,那军事情报处可就真成了同行口中的笑话了。

    从审讯室离开后,顾子安没有和许康乐一起回行动科办公室,而是开着处里给他配的福特轿车朝着颐和路而去。

    反正今天也没有什么事情,也是经由高山信子交代的情况提醒,顾子安正好乘着这个机会回家去看看,顺便看看顾景泰他们身边的安全力量怎么样。

    同时也要让家里面也小心一些,日本人从他身上找不到机会,难保不会对他的家里人动手,毕竟这些人可不是有着“祸不及家人”道义的江湖人。

    至于新家的地址当然还是在之前的那处位于颐和路上的洋房。

    几年下来南京城建设得更加繁华了,颐和路上也多了许多岔路口,凭着依稀的记忆顾子安才找到了顾家原先在颐和路上的别墅。

    电铃响过,很快就听到有人从洋房中来到门前,不过声音却有些冷淡。

    “我家老爷子不见客,您请回吧。”

    “华叔,是我啊。”顾子安隔着铁门喊道。

    铁门后的人似乎愣了一会,旋即反应过来打开了门。

    “子安少爷回来了!”

    “华叔好久不见啊。”顾子安一边和华叔寒暄着,一边驾驶着轿车,将其开进院内。

    华叔看到顾子安车上的军牌眼神中稍略过些诧异,不过很快归于平淡:“我听老爷说你要过完年之后才能回来呢,还以为又是来拜访老爷的。”

    在杭州特训班的时候,顾子安和大姐是有过几次信件来往的。

    他和大姐说的是特训班的课程估计在年后结束,当时大姐还抱怨说好不容易回了国,却连个年夜饭都不能回家吃。

    后来大姐最后一封信也就是36年底的时候,说已经从上海搬回来南京。

    刚接到那封信没多久他就被紧急调来了南京,不过由于一直在忙旗乐咖啡厅的一系列事情,所以今天才有空闲时间回家来看看。

    顾子安停稳车后从车上下来:“父亲他都离开南京这么久了,现在连上层都发生了这么大变动,怎么还有人来找父亲?”

    虽然离家三年之久,但一直对国内的局势有所关注的顾子安还是大概清楚现在国府的情况的。

    现在的国府上层主要分两派。

    其一是常委员长领导的浙江派,其也是现在国府里最大的一股力量。

    其二呢,就是广东派,也有改组派一称。

    因为先总理多次于广州领导革M运动,加之广东濒海,接受西方文化的程度远超内陆。因此广东此地受共和思想的影响颇深。

    先总理去世后,源自广东的这些国府中人就自然而然地拧在一起,成为了广东派。

    领导人自然是那位广东出身,刚刚旅欧归来出任国府政Z委员会主席的汪填海。

    除开这两个主要的派别倒还是有其他的派别。

    例如以先总理儿子孙克为首的一派,还有以现今果党林主席为首的西山会议派。

    不过孙克志大才疏,即便有国母扶持也是难当重任;

    林主席虽然名头大,但年老体弱加之经历过几次政Z风波之后,他对国府内部的派系争斗已无兴趣,现在虽然顶着果党主席的名头,但日常只是做做接见外宾、慰问部属、签字画押的一系列形式工作。

    和以往封建王朝里那些被架空了的皇帝倒是没什么两样。

    地方上大的势力有山西的阎老西,广西的李德邻,西北的冯焕章等等。

    不过这几家各有各的缺点。

    阎老西无问鼎中原之心,还是抱着窝在自家地盘上默默发展的念头。

    李德邻倒是野心勃勃,可奈何现在常委员长手中握着的兵力远超他的广西狼军,所以不得不暂居人下。

    至于冯焕章,则是因为地处西北,经济受限,麾下军队不论是武器抑或是人员数量最多只能维持现状,所以也构不成太大的威胁。

    所以总得来说,国府现今最大的两极,还是浙江派和广东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