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山河战国 » 第一章 赵氏风云

第一章 赵氏风云

    自武王伐纣以来,商亡而周兴,数百年间,注定弊政跌出。

    此后,周王室渐衰,诸侯渐起,申侯弑幽王于骊山、平王互质于郑伯。一时间,天下哗然,周天子权威荡然无存。

    然而,天道贵乎自然,阴阳反复,既有衰微之理,亦必有崛起之象。

    所以,先有五霸称雄一时,后有诸侯逐鹿于后,天下纷争,皑皑白骨,将士血染征袍。

    而五伯之后,晋楚弭兵,吴越又起。齐氏渐成田氏之威,晋邦遂有分崩之局!

    是时,山河碎裂,民生凋敝,地狱烈火焚烧着凡尘众生,天下纵横如棋,非以智则无以自明;非以勇则无以自安。

    然而,否极泰来,既有乱世为祸,亦必有圣主拨乱,而这段乱世风云也逐渐被时间冲淡在历史之中,只有这一张张纸片艰难承载着这一点点却又无比厚重的悠悠山河过往。

    所以,一时间,豪杰英雄辈出,赵鞅、董安于、赵无恤、智瑶、李悝、翟黄、乐羊、吴起、魏斯、西门豹、商鞅、慎道、申不害、庞涓、孙膑、邹忌、晋鄙、鲍鳶、蔺相如、廉颇、赵奢、白起、范雎、蔡泽、李斯、李牧、魏冉、张仪、苏秦、公孙衍等人,他们时而纵兵强夺、时而以舌取利!

    故自今日起,此书便以三家分晋为开端,自晋邦六卿内乱为主要起源,一步步将这段历史用小说方式故事缓缓地展现出来。

    时间倒回到公元前497年,这一日的邯郸城中,邯郸大夫赵午正收到来自赵家族长赵鞅快马送来的一封书简,其内容倒也简单,只是要求赵午将居住在邯郸城中的五百户居民迁到晋阳居住。

    赵午自是满头应允,然而当其将回书交由使者之后,其子赵稷便匆忙赶来问道:“父亲,听说国都来信了?”

    赵午微微额首,赵稷继续问道:“是否为五百户居民而来?”

    “的确!”

    “但不知,父亲将作何处理?”

    “我已让使者前往告知不日便将居民迁往晋阳!”

    赵稷闻言大惊,道:“父亲,你好糊涂,你难道忘了我邯郸城本就是卫国故土,如今你答应将居民迁往晋阳,一旦卫国来攻,我们将如何应对?”

    “哦?……,听你口气,倒是为父失策了?”

    “自然,以孩儿看来,父亲倒不如将这五百户居民组成军队去攻打齐国,在那抢五百户居民回来后再将其迁往晋阳也不晚!”

    “不妥!”赵午摆手说道,他深知齐大卫小,如今仅凭一座邯郸城,怎么可能对抗齐国?

    “父亲可是在害怕齐国?”

    “住嘴!这事就这样办,为父已经决定了,你不必再言!”

    “诺!”赵稷只好无奈退出,面上虽然表现平淡,但其内心依旧愤愤不平,如今于他而言,他的确很难理解赵午心中所想!

    在赵午心中自然也有担心,但他相信赵鞅必有后招,他只要按部就班就行。

    如今,他最担心的就是这个儿子,如果他一旦假借自己名义起兵攻打齐国,恐怕自己父子都得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哎……”想到这些,赵午不由的深深叹了口气,回想起当初,自己的曾祖父赵穿就因莽撞弑君,因而导致自己这个家族差点被灭,如今这个儿子比祖辈更为难缠,迟早会给自己带来灭门之祸。

    于是,赵午便让人召集邯郸氏宗族,并宣布自己的决定。

    但,这群人却极力反对,有些顽固不化的人甚至以生命威胁赵午道:“如果你非得把卫国五百户居民送到晋阳,那你现在就杀了我们!”

    听罢这话,赵午也只能强压怒火,解释道:“这五百户居民本来就是赵简子的,如今他领回自己的民众,这本身就在情理之中!”

    “话虽如此,但是我们一旦交出去了,卫国来进攻我们怎么办?所以,我们一致商议的结果就是支持攻打齐国,抢五百户居民后再进行交付工作!”

    赵午听罢,说道:“此事不妥,如今齐大卫小,我们连卫国都挡不住,怎么可能是齐国的对手?”

    “况且,我们只是一座孤城,一旦起兵,恐怕我们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但赵午的话,这群人根本听不进去,于是他们便趁赵午不注意,偷偷的下达了指令,邯郸城里的士卒开始猛攻齐国,意图抢夺居民。

    结果,赵稷大败而回,赵午看着这个不长进的儿子,心中悲凉不已,但面上还得替他担着,只希望远方的赵鞅能看在同族的情分上,只怪罪自己一人!

    另一边,赵鞅听说赵午攻打齐国后,立刻拍案而起,自言自语道:“好你个赵午,竟敢连我的命令也敢阳奉阴违,不杀你我还如何统领晋国群臣?”

    想到这些,赵鞅火速命人召赵午来绛城觐见。

    “赵午听令,家主命你即刻进京,不得有误!”

    “诺!”

    “大人请稍待片刻,待我换好衣着便即刻动身!”

    “嗯,尽快,家主还在等着呢!”

    说罢,赵午便匆忙更衣而去,只是心中难免悲凉,他深知赵鞅个性,杀伐果断,绝不留情,如今自己前往,恐怕九死一生啊!

    但如今,赵午自己也只好硬着头皮前往都城新绛请罪。

    只是他哪里会知道,自己之死不仅没能消除事端,反而导致了一场更大的内乱,晋国六卿纷纷卷入其中,其子赵稷最终也因叛乱而被诛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