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金牌县令 » 第八章 知县老爷出巡

第八章 知县老爷出巡

    从秦观中秋之夜来到仙居县,到如今隆冬时节,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

    和秦观刚来时相比,仙居县终于有了点县城的模样了。

    县城四面的城墙全部整修完成,四门也由木门换成了铁门。百名县兵在王虎的指挥下,日夜巡守城墙、守卫城门。

    返城的流民越来越多,整个县城已经有了五千来户人家。秦观曾经令张牛沿主街两侧修建的百来间商铺也几乎全部出租了出去。

    为重振商业,秦观特意免收一年的租金和税金。或许是心中有愧,秦观还特地给了王老财一个位置极佳的铺面,约定十年内不收租金、不收税金。王老财千恩万谢,又重操旧业,干起了典当行的生意。

    如今,县城街面上每天都是人来人往,各行各业逐渐繁荣起来。

    不过,这几个月安置返城、返乡的流民,大搞基建,衙门也花了不少银子。由于店铺明年才能开始收租金、税金,这几个月光出不进,县衙里前期靠秦观坑蒙拐骗弄来的二十几万两,现在只剩下不到五万两了。

    秦观盘算着,交待钱师爷这些钱打死也不能花了,明年开春,各村寨要开始播种,要留着钱买种子、农具、耕牛。

    这天中午,秦观和钱师爷刚盘点完库房,天空就下起了大雪。仙居县位居东南,竟然下起了大雪,实属罕见。一直生活在本地的钱师爷更是啧啧称奇。

    随着雪簌簌而下,气温也降低了很多。秦观不免为乡下的百姓们担忧。虽然这几个月一直发钱发米,但也仅够维持百姓们基本吃喝。房屋是否修缮、棉衣是否齐备,都是未知之数。

    倘若乡民们听从自己的号召返乡,反而给冻死在了故土,那自己的罪过可就大了。

    秦观想到这里,越发觉得内心不安,便立即找来了李主簿。

    秦观问道:“各村现在怎么样了,这几个月一直忙活县城的事儿了,乡民们都回来了吗?”

    “回大人,经过核算,全县三十二个村寨,已经回来了有三万来户。这几个月,全靠咱们发的钱、米,还有乡亲们自己下海捕鱼,勉强填饱了肚子,没有饿死人。”

    “回来的人不少,不知道各村百姓生活咋样了,这么冷的天,有没有百姓挨冻啊!”

    “回大人,这恐怕也在所难免。”

    “那好吧。通知赵捕头准备一下,本大人明日要出巡。你随我一起吧,咱们体察一下民情!另外,让赵捕头到账房支一些银两,到集市上购买三百套棉衣,一百床棉被,以备不时之需。”

    “大人此次出巡,要去哪里?”

    “随便走走,走到哪里算哪里吧。”

    “遵命!在下倒有一个提议。本县有大小村寨三十二个,也算各有特色。”

    “李主簿在此地多年,不妨说来,给本大人听听!”

    接着,李主簿便将周边三十二个村寨的情况,详细给秦观进行了讲述:

    涂节村最穷。村寨在一片山地之中,交通不便,土地贫瘠。因交通实在不便,也没有人愿意出公差,各任知县从未到该村收缴租税。当然,由于可耕种土地太少,大多都是山地,想收也收不上来。各任知县索性就不再管,权当没有这个村子。该村已经有二十几年未去过朝廷官员了;

    吉阳镇最富。吉阳镇原是一个普通村庄,不过其地处交通要道,往来商旅不断,逐渐成为方圆五百里的重镇,富甲一方,吉阳镇有七八百户人家,几乎都是商户,户户都做生意。不过,吉阳镇被兵匪多次抢掠,已经全部毁于战乱,目前算是一片废墟。这几个月陆续回来了两三百户,但目前商路断绝,回来的商户也很难再重操旧业,吉阳镇也盛况不再;

    巴村最横。巴村是一个大村庄,足有五千多户,三万多人口。巴村的民风彪悍,几乎家家都私藏有长短兵器,甚至还有火铳、土炮。村子外围还修筑了一圈围墙,易守难攻。这个村在前元时期,就经常聚众闹事,抗税抗捐,官府也拿他们没办法。不过由于这里民风彪悍,兵匪也颇为忌惮,这几年反倒没受什么损失,人口只流失了三成,算是仙居县保持最完好的一个村了。

    。。。。。

    听李主簿讲完,秦观顿时来了兴致,一定要先去巴村看看。

    李主簿一听就急了,劝说道:“大人,九年前,在下曾跟随知县去过巴村,收缴税款。为防万一,还专门安排了两百名元兵随行护卫。结果刚进入村里就被村民给围了。知县的轿子都被烧了,两百名元兵也全部被缴了械。在下护着知县一路逃到村外的杂草丛里,躲到天黑,才敢往县城走。从那以后,知县就再也没提过去巴村的事。”

    秦观说道:“前元无道,苛政猛于虎,自然百姓反对。如今是我大明天下,朱皇帝一向爱民如子,本县要亲自前往,教化此地百姓,使其归顺大明。”

    李主簿心里是一百个不愿意,但是看到秦观如此自信,也只能“舍命陪君子”了。

    一切安排妥当,李主簿便回去准备了,秦观也早早睡了。

    。。。。。

    第二日,天还未大亮,赵捕头就领着二十名捕快和十几名衙役,驾着十辆马车,马车上是采购的棉被和棉衣,一行人在衙门口恭迎知县老爷。

    如今衙门里有了钱,再也不用那么寒酸了,也要适当讲讲排场了。秦观此前让人专门定做了一顶官轿,今天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秦观换上官服,慢悠悠地从后堂走了出来。

    赵捕头看到知县老爷出来了,便急忙走向前去,引着秦观坐上了轿子后,小心翼翼地放下帘子。

    待知县老爷坐定,赵捕头大喊一声:“知县老爷出巡了,闲杂人等回避。”

    轿夫听到口令,立即将轿子稳稳地抬了起来。

    队伍最前头是两名衙役不停敲着铜锣,提醒前方路人回避。紧接着是两名衙役分别举着“肃静”“回避”两个大木牌,往后是十名乘马的捕快,再往后就是知县老爷的轿子,赵捕头、李主簿分别乘马在轿子左右两侧,轿子后面是十辆马车,队尾又是十名乘马的捕快。

    外面天气寒冷异常,秦观的轿子里却温暖如春。

    秦观是懂得享受的。原来秦观让人定做的这顶轿子,要比普通轿子大一倍有余,内设有暖炉、水壶、小木案,轿子里温暖如春,还能泡茶喝,悠哉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