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秦当皇帝 » 第十四章 墨家复仕

第十四章 墨家复仕

    青鸟图并没有被甲赵收起来。

    赵子还算懂事,没有惹火他这位九年义务教育培养出来的精英人才。

    苏奇明白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自身的力量,是万事之基。

    而且,他还想在本体上修炼来着,对于此方世界超凡力量的理解,绝对不能拉下。

    今天再看这个青鸟图,苏奇的感悟更多了,感悟过程中隐隐约约听到了五脏的“声音”,细细密密,像是在说话。

    这种超凡体验,让苏奇觉得很惊奇,于是便愈发沉静进去。

    时间不知道过去了多久,苏奇忽然发现,自己领悟的一些东西开始重复。

    然后这种重复,占据了感悟中的大多数,直至最终,再无新的感悟更新,苏奇停下了领悟。

    苏奇眼中射出两道青色冷电,摄人心魄。

    “这就是真正的超凡世界吗,所谓的功法,不是什么特定的招式,而是对天地规则的领悟,对人体的领悟。”苏奇心中喃喃道。

    这是他对这个世界超凡力量的初步印象。

    是否正确,他也不知道。

    从胡阿青那里了解的信息得知,这个大秦没有所谓的武道宗门,只有诸子百家。

    除了军中和江湖崇尚个人武力外,大家对于个人武力,并没有太痴狂的追求。

    任凭你惊才绝艳,在大军围剿之下,也只有毙命的结果。

    这也符合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如果真有一人压万国的角色出现,那么人类文明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就是倒退回蛮荒,只侍一人。

    ……

    儒士院,月华寂寥,映落在亭台楼阁之间。

    巍峨清雅的宫阁之上,竖着放着三块匾额,一曰道德、二曰天人、三曰损益。

    叔孙通匆匆而来,会见淳于越。

    “到底怎么回事,你与我细细讲来。”淳于越直言问道。

    叔孙通深夜拜访,说是有大事,事关墨家与秦皇。

    叔孙通也没有寒暄,大致将前因后果说了一下。

    听完叙述之后,淳于越的面色已经是一片凝重。

    “秦皇为什么要发展墨家,这之前一点苗头也没有啊。”淳于越百思不得其解。

    叔孙通说道:“可能和秦皇的求仙大阵有关。”

    淳于越面色猛变,一拍桌案,出离愤怒道:“这群妖人!墨家也该死,竟然出这种损招!”

    如果墨家出仕,只是始皇的一个政见,那还有的回旋,凭借他对嬴政的了解,只要摆事实,讲道理,说不定就能直接让墨家出仕的计划胎死腹中!

    但事涉嬴政长生,这事情的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卢生主导的开天门之法,损耗的人力物力之多,即使是以他的眼界,也会觉得心惊肉跳。

    如果加上另外两项长生项目,其花费之大,恐怕已经占用了秦朝近半国力!

    而这一切,可以说是嬴政以一己之力推动的,凡事住拦在前方的事物,全都会被碾成齑粉,渣都不剩。

    别说谏言了,手爪敢伸出去半截,就得被斩掉。

    为了长生,始皇已经疯了。

    叔孙通苦笑道:“先生,现在怎么办?”

    淳于越身为扶苏的师傅,是现在儒士院的头面人物,只要朝政上发生有关儒家的大事,都免不了这位拿主意。

    淳于越恨铁不成钢道:“真是越来越糊涂了!”

    话语未指名何人,也无需指名。

    叔孙通吓了一跳,紧张道:“先生慎言。”

    淳于越没有作答,铁青着一张脸,陷入思考当中。

    墨家必须死!

    墨家真要复仕,整个天下的儒家学子,都会受到影响。

    这已经是在动摇儒家根基了!

    想当初儒墨之争,何其惨烈。

    墨家势大时,天下黔首皆为其马首是瞻,即使是最底层的百姓,也能自称一声墨者。

    依托墨家而生的侠客,更是不计其数。

    就算是一国之君,得罪了墨家,也只能落得个惨淡下场。

    能扳倒墨家,儒家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要不是墨家三分,儒家未必能胜出。

    《庄子·天下》: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绝。

    大禹何等尊崇,但为了治水,亲操弃耜而九杂天下之,腓无肢,经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

    不能做到这一点,便不足以称作墨者。

    这是墨子的原话。

    这种思想,太过可怕了,也太容易挑动起民心。

    也不是淳于越非要与墨家作对。

    而是墨家处处与儒家作对!

    赖其力者主,不赖其力者不主——不寄托君主,强调自强,首先讲的不是德行,而是自身实力。

    兼爱——接受他人的独立人格、主张、兴趣、爱好、甚至是愚蠢。

    杂于庸民——不厌恶民众,要在民众中间。

    倚者不可正,说在剃——不依赖他人、君主、父母,否则不可以正。

    这些都是墨家的思想,与儒家完全两个方向。

    墨家主张人们不不依附权贵与统治者,君臣萌,通约也。

    儒家主张阶级分明,君是君,臣是臣,上位者教化,管制下位者,可谏不可违。

    在大多数儒家学士眼中,墨家乱纲常,坏礼法,无知而天真,弊端无数。

    以淳于越的学识,自然不会认为墨家是个什么天真的学派,但也因此,更加忌惮。

    事关儒墨之争,淳于越一个人拿不定主意,沉着脸思虑半晌,说道:“此事需得你书信一封给鲋先生,告知其详情,我需要静思一二。”

    淳于越口中的鲋先生是大名鼎鼎的孔鲋,孔子的八世孙,隐于朝政之外的文脉真正执掌者。

    同时,他也是叔孙通的师傅。

    “我明白了。”叔孙通凝重点头。

    ……

    回到家后,叔孙通开始着墨书写,帛书上不仅书写了嬴政的所作所为,还书写了淳于越的德行品德,以及他个人的看法。

    淳于越是复古派,叔孙通没什么学术派系,谁强就跟谁,所以他现在是革新派,平时多迎来送往法家宾客。

    而他的师傅,比较偏向于革新,大统一王朝,才是最适合儒家发展的土壤。

    但他看清了秦朝外强中干,风雨飘摇的局面,所以只让弟子入仕,自己隐于幕后。

    如果秦朝能稳定下来,那儒家一脉迟早能取缔法家,如果秦朝灭亡,那儒家就是燃烧大秦残躯最烈的那一把火。

    而对于能否取缔法家的位置,孔鲋有着充足的自信。

    法家?不懂得团结的政客罢了,少人性,不通王道。

    只要扶苏公子继位,秦朝朝政就只会有一个学派的声音,那就是——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