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秦当皇帝 » 第二十章 各方反应

第二十章 各方反应

    沉睡着的苏奇,浑然不知他惹起了多大风波。

    扶苏离开庭院后,径直前往了公子府。

    诸子百家从不秘藏学术类的经典,只要入门就可以观看,只是竹简非常珍贵,所以才流通的少。

    而道德经,公子府就有,并且还有一堆用作注解辅书。

    “老师。”才一下马车,扶苏就在门口看到了淳于越,当即迎了上去。

    “情况如何,秦皇到底对墨家什么态度?”淳于越着急问道。

    扶苏神色宽厚,“大彻大悟”,他也看出了这位师傅的心思,见心明性一般。

    只不过,他并没有苛责或者埋怨,而是道:“老师,你是如何看待儒家学说的?”

    没等淳于越回答,扶苏继续道:“私以为,无外乎修身、治国、齐天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扶苏说完后便走了,淳于越愣怔在原地,脑中像是有亿万道惊雷炸响,轰的天崩地裂,日月无光。

    良久,一道白虹直冲霄汉。

    此乃浩然之气!

    源自于淳于越的浩然之气!

    整个咸阳为之震动!

    ……

    “有圣贤出世?”

    儒学院,儒士们神色惊骇,不管不顾,一个个如同候鸟一般,以生平最快速度,前往事发地,拜谒圣贤。

    ……

    一座府邸。

    一名贵公子,抬头看向白虹升起之处,面色凝重。

    贵公子男生女相,好似妇人。

    神俊不如扶苏,但另有一番俊美柔婉。

    “子房。”项伯来到贵公子身旁,同样看向白虹升起之处,神色凝重。

    谁也没想到,两名大秦的通缉要犯,就藏在咸阳城中。

    前不久,秦皇启用墨家,已经引起一番震动。

    现在儒家又出现一名疑似圣贤的角色。

    这儒墨之争,越来越有意思了。

    “哎……希望是好事吧。”张良叹息,眼中泛起浓浓担忧。

    儒墨两家,如果同力和协作大秦,那后果不敢想象。

    非儒即墨,非儒即墨。

    若是天下学子,全都被秦朝网罗,愿意为秦朝效力……

    大一统王朝,本该最利于儒家学说的发挥。

    只是天下有识之士,都看得出秦朝危如累卵的局面。

    即使蠢笨一点的,也不想入秦。

    秦法歹毒,世人皆知。

    “希望能血流成河……”

    ……

    墨学院。

    自墨家富仕,不过一两天时间。

    一个占地数亩的墨学院便修建而出,堪称工业奇迹。

    游侠派,论辩派,游仕派三家代表,汇聚于此。

    四人正在讨论推广墨家学说的事宜,淳于越那边,便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论辩派的代表是一位中年男人,面色严肃。

    游侠派的代表是一位双手抱剑的青年,一脸冷漠。

    墨名即是游仕派代表,也是当代墨家家主。

    “这儒家,还真是不容小觑。”他抚了抚白须,皱眉看向中年男人。

    中年男人冷然道:“学术之争,不可退!”

    墨名点点头,他身为墨家当代巨子,是墨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并非只懂得科研的单边人才,说道:“鲁直,若让你传教天下,你可有把握再进一步?”

    鲁直沉默片刻,说道:“我可以与那人一辩。”

    墨名了然。

    这意思是没把握更进一步,但是不服。

    诸子百家之争,并非武力之争,而是学术之争。

    虽然学术一定程度也代表了武力,但也并非绝对。

    诸如名家,虽然武力平平,但论雄辩的话,几乎没有敌手。

    只不过,其专研的学说乃是《讼论》、《听言》、《应言》,与其他百家有很大差异,所以一般不会有争端,也不会辩论。

    而墨家与儒家,主要学说都和治世有关,所以争端才会如此之大。

    一条道上,不能容纳两家马车。

    “咱们还是先办好秦皇交代的事情吧。”墨名看向一个失败的蒸汽机模型,旋即目光又转向一直未曾开口的青年,道,“阿言,让城中游侠留意儒家动向,儒家出现圣贤的事情一经传出,天下儒士必将汇聚而来。”

    学派中出现圣贤,意味着又有新的经典要问世,免不得论经讲课一番。

    没有哪位儒士能拒绝的了这种盛会。

    当初孔夫子讲学,三千学徒伴游诸国,行了不知道多远的路,就为了听讲。

    名叫阿言的青年点头,面色依旧冷淡。

    ……

    “老师,那是什么?”胡亥府邸,胡亥拉着一名黑衣官吏的衣角,满眼好奇。

    望着远方弥散的白虹,赵高眼睛微眯,轻声笑道:“儒家有大人物出现了。”

    “大人物?”胡亥眼睛咕噜噜一转,好奇道,“是圣贤吗?”

    赵高摇头道:“不算,圣贤景象,《春秋》中有载,你忘了么?”

    胡亥点头,肯定道:“忘了。”

    赵高:“……”

    赵高一手抚着胡亥脑袋,说道:“是否是圣贤,需得看那人之后的立言。”

    胡亥问道:“那人是谁?”

    赵高沉默。

    你问我,我问谁?

    恰巧,这时一名影卫到来,禀报道:“大人,生出儒家异象者乃是淳于越。”

    赵高的面色,骤然一沉,迸发出骇然杀机!

    ……

    上郡,孔家。

    大雨倾盆,黑云压顶,闪电游弋在云中。

    落雨好似一根根银针,钉在黑瓦、云脊、白墙之上。

    孔家族地保持着西周时的建筑风格,多朱丹色、斗拱、台基、廊腰缦回。

    轰隆!

    闪电劈落,映照着天地一片炽白。

    孔鲋于祖祠跪拜孔家先祖,毅然决然步入雨夜。

    其手中,攥着一张锦书。

    左侧书写着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右边侧书写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抱歉,孔家先祖,我真的不能再苟下去了!

    横渠四句,将他心神击了个粉碎,让他看到与孔孟齐平的境界。

    孔鲋走出孔家大门,身后一众家丁远远跟着。

    他们需要留下,为孔家留下香火。

    长街之上,不知道何时聚满了儒生,无数双如火的眼睛盯着孔鲋。

    他们不畏风雨,更好似能将整片夜空点燃。

    孔鲋高举锦书,面色赤红一片,带着大欢喜,大无畏,向着天地,向着莘莘学子,朗声宣告。

    “既今日起,孔家,入秦!!!”

    “入秦!!!”

    不争来世,只争朝夕!

    老子现在就要看到儒家鼎盛!

    帝王之下的第一学,当为儒学!

    同一时间,阴阳家,农家,名家,凡是知道横渠四句的诸子百家,皆有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