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网游竞技 » 我的妹妹是旧日支配者 » 第三十九章

第三十九章

    艾米坐在长长的木椅上面,听哥哥讲过去的故事。

    “但是,彩灵节与瓦伦丁节有什么关系啊?就只是因为同一天吗?”艾米忽闪着大眼睛,用着纯真且好奇的语气问道。

    肖志明没有直接回答妹妹的问题,而是反问道:“并不是,你有想过为什么学校从不介绍彩灵节吗?”

    “不是因为她是情人节吗?学校抵制早恋。”艾米带着疑惑回答哥哥的反问。

    在妹妹出口之前,肖志明就猜到了妹妹的答案,因而在妹妹说完后,快速的举出反例了:“才不是呢。七夕也是与爱情有关的节日,但是七夕节和‘牛郎织女’的故事却在课本上有着浓重的一笔。”

    “对啊!为什么啊!你快说快说。”艾米十分配合的撒上了娇。

    “因为彩灵节压根就不是传统节日。其实不止是学校,梦之城也从来没有宣传过彩灵节,事实上,彩灵节的传播全仰赖于商家的促销广告。”

    勾起妹妹的兴趣后,肖志明便不再卖关子,他有条不紊地说道,“梁祝是传统故事,在华夏流传了两千七百多年。但是从来没有一个古籍说过,他们与2月14日有关。

    彩灵节实际的历史不足1000年,这都是联邦成立以后发生的事情。

    节日是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是营销的利器。

    商人们将节日视为财富密码,他们深度挖掘每一个节日。

    甚至,只要日子合适,利于传播,他们也能平地造出一个节日,你每年必过的‘双十一’就是如此。

    彩灵节就是这样一个,在近现代才被商人们挖掘出来的节日。

    有爱情元素的节日,那可是众多财富密码中的金钥匙。所以,联邦成立没多久,西方的瓦伦丁节就进入了商人的视野里。

    是商人将瓦伦丁节带到了子午大区。

    它最初的名字非常直白,就叫‘情人节’在联邦刚成立的那几年,确实也割了一大批韭菜。

    但是没过几年,就炒不动了,除了审美疲劳外,文化差异也是重要因素。

    子午大区与爱情挂钩的节日并不少。除了七夕外,还有‘元宵’与‘下九’,情人节一个没有根基的舶来节想混出头来还是挺难的。

    商人又怎么可能会轻易放弃一个赚钱的机会?

    他们挖掘古籍,很快就发现这一天与立春三候接近,而后大肆宣传。在商人的推动下,立春三候便于情人节融合。

    聪明的商人们自然也能分析出候气作为节日的弊端,他们将日期固定在了2月14日,不再像古代那般,在2月13日与2月15日之间变动。

    即便如此,民众依然不买账,毕竟七十二候在很久以前就淡出民众的视野了。

    其实就算没有,立春三候也不够格。时至今日,二十四节气大多都不再是节日,更别提将节气细分成三份的七十二候了。

    就在商人们一筹莫展之时,他们联想到了‘天长节’的演变。”

    “这题我知道!”

    聪明的艾米学会了抢答,她继续说道:“天长节,源于唐明皇,为庆祝自己生辰而设,取意《老子》中的‘天长地久’一词,是首个‘圣节’。

    所谓圣节,是指皇帝的诞辰。

    自此以后,过圣节,为皇帝祝寿便成了宫廷中最重要的礼仪活动。但是,天长节这个名字,并没能随着圣节一同传承下来。

    因为‘圣朝以孝治天下’。继任皇帝唐肃宗,是唐玄宗的亲儿子,他不会也不敢夺取父亲的圣节名用在自己身上。

    所以,他在保留天长节的同时,又给自己的生日定为‘天平地成节’。后续皇帝纷纷效法,每任皇帝继位后都会给自己诞辰日单独命名。

    到了明朝,圣节的名字就不再变更,固定为‘万寿节’,与春节,冬至,并称三大节。

    故事原本到此为止,可是这个世界并非只有华夏一个国家。

    唐朝时,东离大量派出大量遣唐使学习唐朝的文化与制度,天长节就被带回到了东离,改成了庆祝东离天皇生日的日子。

    华夏意识到天长节被东离占用,是在天长帝时期,那时已经是大航海时代后期,国际之间交流日渐频繁。

    天长帝因为东离将其称之为日落处天子,本就对东离非常不满,发现这一现象后更是怒不可遏,当即发文斥责。

    但彼时,老大帝国已是日薄西山,无力管辖东离。东离对天长帝的公文视而不见。

    无可奈何之下,天长帝力排众议,将自己的诞辰正月廿日定为‘天长节’。

    当时很多大臣反对,认为天长帝这是自降身份,华夏的皇帝怎可与番邦同伍,使用同一个名字庆生?

    东离愿意用就赏给他们吧,我华夏泱泱大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浩如烟海,不差这一个名字。

    天长帝反驳说:‘文化的事情没有退让的余地……

    不能因为别人学你,你觉得恶心,就将自己的文化白白送给他……

    这本来就是我们的,我们用身正,他们用心虚!’

    不过,真正的阻力却在民间。

    圣节之所以固定称为万寿节,是因为明朝开国皇帝发现频繁改名对民众是一种负担,遂留下祖训固定了圣节的称呼。

    由于惯性,民众仍称天长节为万寿节。

    天长帝发现后,命人收集各地民俗。意外发现,自己的生日竟是传说中女娲补天的日子,民间称之为‘天穿节’或‘补天节’。

    为了守护‘天长节’这个名字,他极力宣传女娲补天的传说,并将其与天长节绑定。

    经过天长帝的不懈努力,天长节在民间生根发芽,成为了众所周知的节日。

    天长帝驾崩后,继任皇帝将圣节改回万寿节。但并未取缔天长节,反而延续了天长帝的宣传政策,只是不再提天长帝生日这事。

    长此以往,民众只知道天长节是女娲补天之日,不知道天长帝的生日也是这一天。

    不过,史书忠实的记录了历史发生的一切,到了近现代天长帝的事迹被史学家翻出。因为天长节是天长帝终身力推的节日,史学家们便将这位皇帝亲切的称为‘天长帝’。

    时间拨回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后东离重组,因为诸多原因,将东离天皇的诞辰从‘天长节’改为‘天皇诞生日’。

    这场延续了数百年的文化之争就此告终。天长帝的遗愿得以实现,华夏夺回了天长节的著作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