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没品家丁 » 第一百二十四章:能工巧匠翻身的时代(四)

第一百二十四章:能工巧匠翻身的时代(四)

    任何时代,金钱的力量都不容小觑,尤其是在需要大量人力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

    王三指挥着工人将浸泡清洗过的高粱放入库房,一个个小山一般的高粱堆闪烁着赤红色的微芒很是喜庆。

    “下一步很关键,各位兄弟一定不能惜力。”

    “三哥你就说怎么干,我们兄弟别的没有,就这一把子力气使不完,身边没有娘们儿,正好出出力泄泄火气。”

    一众人哈哈大笑。

    王三笑着抱拳道:“我要将这祖传的酒曲拌入这高粱之中,各位兄弟听我指挥不停翻动搅拌均匀。咱们江南气温高粮食发酵快,这一步不能耽搁太多时间。”

    “三哥,兄弟们干活淌的臭汗落到这酒料中没事吗?”

    王三哈哈大笑道:“一点都不碍事,等以后我制新曲,还得用姑娘们的脚来踩呢。”

    众人只当王三是在说笑,嘻嘻哈哈笑着扛着木锨竹锨等王三下令。

    王三蹲下来捏着一把高粱仔细观察一番,闻了闻味道又抓紧嘴里尝了尝,点点头将已经传了几十年的酒曲拌入高粱堆中。

    “兄弟们,翻料吧,半柱香时间,一定要翻匀。”王三将一枝香点燃放在旁边的台上。

    因为叶童买下来的天香院后院有许多涉密的地方,所以二虎将大部分兄弟都留在了后院。

    这些人由大虎统一管理,都是知道感恩实诚的淳朴汉子。

    王三一声令下,十几个汉子赤着光溜溜的精壮上身,扬起了手中的木锨竹锨。

    “呦吼~”大虎肌肉虬结,一锨狠狠插进了高粱堆。

    “太阳高高升。”大虎唱了一句,众人的木锨也插进了高粱堆。“呦吼。”十几把木锨同时扬起,赤红色的高粱如同一颗颗飞舞的精灵,短暂的滞空后又缓缓飘落。

    “家有七十翁。”“呦吼”

    “辛苦劳作忙。”呦吼,“到晚一场空,呦吼。”

    “官爷家中坐,呦吼,鱼肉在腹中,呦吼。”

    一首民间号子,道尽了世道艰辛官场贪腐。

    王三眼睛一直盯着料堆,半柱香时间刚到,王三立刻让工人进行下一堆的投曲翻拌。

    就这样,六堆料很快便完成了投曲翻拌工作。

    王三将新盖好的库房用锁锁好,朝大虎他们抱拳道:“各位兄弟,这料要发酵三天,这三天就不用劳烦各位兄弟了。”

    酒坊外有深水井,大虎他们打了水冲了个凉,稍微休息片刻便前往后面的工地。

    那里的工程量十分巨大,都是外雇的人,中间有角门围墙相隔,还有探手巡视。

    大虎他们从酒坊穿过角门去工地,两名探手认真检查了他们随身携带的竹简,上面写着各自的姓名体貌特征,十分缜密严格。

    头顶有鸟雀飞过的声音,大虎下意识的抬头看,正好看见瞭望塔上,一只飞奴正展翅飞起。

    与酒坊一墙之隔的香水坊,烧柴将蒸馏器内的深井水加热到沸腾状态,水蒸气升腾向上,被上方伞盖状的铁皮盖子遮挡住,冷却凝结下来变成水珠,水珠沿着斜坡缓缓流淌下来滴落在木桶中,这些冷凝水就是初级的蒸馏水,是用来制作香水的必备品。

    王妈妈汪长武和庆嫂在树荫下聊着天,庆嫂将两个女孩唤来。

    “先生,老身这里有两个聪明伶俐的女童,大的是姐姐林若香,今年十二岁。小的是妹妹林若曦,今年六岁,都是王将军战死部下的遗孤。”

    汪长武立刻就明白庆嫂想要干什么,他点点头笑着说道:“庆嫂子你放心,两个小丫头跟着我练习书写,识文断字是不成问题的。正好书房那边还有一个周晴萱,她们三个小丫头可以做个伴。”

    庆嫂激动的向汪长武和王妈妈施礼道:“如此老身便了却了一桩心事,我们这些军中家属承蒙叶公子和天香院照顾,能有个安身之所做些劳技糊口就行,但那些孩童,若有机会老身还是想让他们学些学问考取功名,从军报国为父报仇。”

    “这个嘛,庆嫂子你也不要着急。”汪长武想想庆嫂似乎不是外人,于是神秘兮兮道:“我可是听叶公子说过,他要准备组建军校、技校、和大学院,就在这大医院的旁边。”

    这些事,就连王妈妈都是第一次听。她心里有些吃味,忍不住酸溜溜的说道:“你这个老狐狸可成了叶公子的左膀右臂了。哪天你把我这天香院卖了,我还傻乎乎的帮你数钱呢。”

    “女人家见识。”汪长武白了老鸨子一眼,朝庆嫂拱手笑笑道:“庆嫂子我可不是说你啊,叶公子本来是要过一阵再宣布的。这些事项叶公子是要找朝廷赞。。赞助支持的,所以实际上是要等过段时间才能动工。现在在做地基平整、房屋规划设计,所以叶公子特意不声张,不过我想着庆嫂子也不是外人,就自作主张告知于你了。”

    “虽然老身不懂先生说的这些,但老身知道叶公子做的都是对的。老身能在有生之年看见这些军中下属的孩子们有自己的归宿,死也瞑目了。”

    “庆嫂子你还得好好多活个十几二十年。”汪长武豪气的指着正北方:“你要活着看到我东华铁骑横扫漠北、马踏西南一统九州,你要看到叶公子在军校的大门前竖起烈士丰碑,将所有为国捐躯的军士名字都刻在上面。他们及他们的后代将被东华朝上下所铭记瞻仰,他们的名字被人知晓,他们的伟绩万古流芳!”

    所有人都被汪老头身上爆发出的气势吸引,放下手中的活计默默地看着汪长武。

    “若是有那一天,老身和一众姐妹们,甘愿为叶公子驱策,粉身碎骨万死不辞。”庆嫂郑重的说道。

    “会的!叶公子说的一定会实现的!”汪长武双眼亮晶晶凝视着高远的天空:“金陵的靡靡之风,总要揉进一丝铁血。”

    此时已过申时,北线潼关山险峻的连绵群山沐浴在下沉的夕阳之下,如同镀上一层黄金。

    潼关山属大安岭山脉余脉,大安岭山脉自西向东延绵两千余里。

    整个大安岭山势雄奇,潼关山更是壁立千仞深谷山涧纵横遍布,东华朝抗击漠北匈奴第一关雁翎关,便是依托与雄奇险峻的潼关山建造。

    雁翎关与嘉定关被称为漠北双绝关,都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立在悬崖绝壁之上的雄关。

    漠北寒凉,即便是夏季,昼夜温差也是极大。站在雄关之上远眺,就能看见如一条条玉带环绕的河流,蜿蜒舒缓流淌过一望无际的漠北大草原。

    今日互市开市,远远就能看见许多穿着兽皮的匈奴商人,驾着马车带着草原特产的肉、筋、兽皮、毡毯,来换取东华朝的瓷器、茶叶、药材、布帛。

    这种民间的交易,东华朝不禁止也没法禁止。除了不能交易可以炼制武器的铜铁硫磺兵甲,其余的东华朝官方并不禁止。

    而在距离雁翎关仅五里的一处榷场内,则是东华朝官方主持交易的马市。

    东华朝有专门饲养军马的马户,但是却缺少漠北这种超大型优质牧场。缺少战马,与匈奴对战时机动性和深入性就差了太多,自古骑兵对步兵就有天然优势,这也是东华朝一直心心念念将漠北大面积良田沃野并入版图的主要原因。

    只有将漠北彻底打下来,拥有大面积能培养孕育军马的优质草场,才能图谋平定更加凶残的西北突厥。

    一个穿着东华朝衣服的中年男子拉着一车布帛和药材进了互市,互市的吏署简单翻了翻马车内的货物,刚要在纸上落笔,中年男子悄悄将一小袋碎银塞到吏署的手中。

    那吏署面无表情的在纸上画了一个写了一个丙,朝里面的吏署喊道:“丙一。”

    男子驾着马车来到互市的缴税处,递上吏署落笔的纸,缴纳了一两税银入了场。

    这里虽然是民间的互市,但依然受东华朝管控,在这里交易必须缴纳税银,而所有交易的货物数量货品类目,全凭吏署手中的笔。

    所以大家都十分默契的给吏署送些银子,落笔的时候便可以少缴纳不少银子。

    东华朝的布帛丝绸十分受匈奴贵族欢迎,基本上只要从关内运来,互市开放的时候都会被一抢而空。

    那男子刚打开一箱布帛,几个匈奴人便骑着马赶了过来。

    男子用简单的匈奴语交流,很快便与一名匈奴人达成了交易。

    其他几个匈奴人则有些沮丧,不过好在互市开放七日,未来几天会有大批商队带着他们渴望得到的布帛丝绸瓷器药材赶到。

    男子用马车上的布帛交换了匈奴十几匹良马,马匹被匈奴人拴在互市外,双方交易完成之后各自离开。

    男子跟另外的同伴带着马队进入雁翎关,守军仔细检查一番,在通关文牒上用了边关印放行。

    距离雁翎关仅三十里之遥的滕州城城门,守军见到男子直接放行,显然是十分相熟。

    二人进了滕州城直奔一家酒馆,要了酒菜喝起了酒,将一封密信递给上来送酒的小二。

    这封密信在半个时辰之后放在了天统司滕州府千户韩千户的桌子上。

    “匈奴大军异动,将这条消息抄送给潼关山边军。”韩千户面色凝重命令探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