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轶闻 » 第十一章:曹孟德

第十一章:曹孟德

    不久后我们竟顺理成章结交了这位大名鼎鼎的曹孟德,原因是通过王勉。

    文评初试前十榜文登出后,曹操对王勉的文章很是欣赏,很快就找到了我们的住所。

    与我想象中的形象有些不同,曹操皮肤比较黑,身材也不高大,但看上去很健硕,与刘备的亲和力不同,此人身上带了些霸气,虽是金玉之家,却丝毫没有普通贵公子那般娇作,反倒多了些江湖人士的朴实大气,再者其举止成熟大方、谈吐间尽是天下,见识广博,为人豁达,怎能不让人心生敬佩。

    曹操酷爱诗文,与王勉相谈甚欢,可谓是一见如故,后来常邀王勉到其府上论学,也相互交换了很多作品。

    因为王勉的关系,我跟李茂自然也与曹操来往密切起来,时不时的与我切磋武艺,和李茂对弈阵法,他武功比我自是差了一些,但兵法谋略则明显胜于李茂。

    一个月后,曹操在完成三轮初评皆晋级后便要离开了,他说他对那状元奖励不感兴趣,来这里一是为了当面见一下许劭老爷子,二是为了认识些人才。如今他已被推举孝廉,不日将前往洛阳赴任北部尉一职。

    临行前他在府中宴请了一众好友,有本届参赛者中杰出者,也有世家子弟,约一百余人,可谓是门庭若市。来赴宴的考生基本都已经完成了初评,不管结果如何,大家都放下了心中包袱在此把酒言欢,酣畅淋漓。

    王勉作为初赛文评榜魁选手,已经是众考生心中的传奇人物,甚至还有几个版本的故事在坊间流传。

    此次宴会上,王冕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主角。与东家曹操一起在席间穿梭,推杯换盏,应接不暇。

    王勉我是了解的,酒量还行,但是出生贫寒,哪经历过这般众星捧月的感觉,早已在一句句称赞中沦陷,醉的不成样子。难得他有如此开怀时候,我和李茂真心替他高兴,不过就是得片刻不离的跟在后面搀扶。

    酒宴后,曹操单独与我们三人告别,王勉此时已不醒人事,曹操叮嘱我们考评结束后一定要到洛阳找他。

    按照排期,到了李茂谋评的初赛日,与他对阵的三人分别是:“孔月、高朗、许攸。”李茂年龄最小,孔月作为这组唯一女子,提出要先与李茂比试,不过是想沾些便宜,反正最终只能有一人晋级,其它俩人也便答应了。

    四名考生上台,两两对桌而坐。面对考官出的沙盘地形,李茂率先出手摆了《二翼隐杀阵》,这小子初赛第一场就使这种杀招,看来是想速战,不想在初赛暴露自己太多。

    孔月看上去也读过些兵书,但李茂所列阵法乃高人秘传,我想在座一众恐怕无人能破,她一个小女子又岂能识得,不出所料,在多次尝试后首轮终是败给了李茂。

    孔月见这般情形料想自己也非李茂对手,暗自对这个13岁的青年心生敬佩,也对自己初场便被淘汰的结果一阵叹息。按照规则,她也布了一阵《四方阵》,这一阵出自孙子兵法,已足见其学识,但对李茂而言这等常规阵法从便有很多伴读陪他玩,只三两回合便破了它,二人高下已分。

    再看另一盘的许攸和高朗也已决出胜负,最终是许攸与李茂的初选出线赛定在下午进行。

    本该是平平无奇的初赛,没成想下午这场的观赛席竟有那四世三公的袁绍亲临。

    我凑近李茂耳边叮嘱:“看来这许攸不是凡人,务必小心应对!”

    李茂点点头,我坐回座位。只见许攸与袁绍一顿寒暄后终于上了场,他对上午李茂所步阵法也有所好奇,但内心高傲的他自然是不屑一问,只装模做样对李茂作揖后摆出“请”的手势。

    二人都想先看看对方路数,不愿先出手,于是选择了抽签的方式,李茂运气稍好些,排在其后。

    对决开始,许攸在沙盘上一顿思索后,摆出《散箭阵》。此盘地形多为山谷,适合伏击,李茂分析对方阵形,陷入久久沉思当中。许攸见李茂久久不能定夺,面露喜色,与台下袁绍眼神示意,对此局胜负已胸有成竹。

    良久之后,李茂终于做出部署,在山下平地大面积铺起回光阵,将太阳光折射向山顶,而后盾阵徐徐逼近对面箭阵攻击范围。

    许攸见大军进入包围圈即下令放箭,此时午后阳光正盛,山下闪光盾阵密密麻麻,弓箭手无法准确射中目标,只能万箭齐发盲射。在经历一轮箭雨后,李茂的盾阵有些许损伤,在对方士兵换箭准备第二波箭雨时,李茂将遁阵下伏兵现身,引火箭向山上齐射去。这下许攸开始慌了,可为时已晚,干燥时节易起火,又加上回光盾阵照射下,此时山上温度已达四十多度。这漫天火箭虽没能射伤许攸守军,可引发了熊熊山火。许攸全军已乱作一团,不得不向山下逃窜,李茂另全军换上长矛,杀的是酣畅淋漓。许攸见大势已定,只得举手认输。

    第二轮李茂步下《雁形阵》,许攸对此阵可谓是烂熟于心,不假思索便以锥形阵冲之,同时在锥形排头步了三层盾兵,虽说可以勉强应对李茂两翼庞大的弓弩兵阵,但行进速度非常缓慢。仓促间,我和台下几人都未看出许攸的真实意图,虽说李茂所步阵法普通,但此种进攻方式恐怕是很难获胜。果然,当李茂的第一波箭雨齐射后,许攸已折损近一成兵力。正当我悄声和王勉念叨许攸不过是纨绔之辈时,只见他迅速变阵,前排盾兵分出数条通道,后方骑兵从通道杀出,此时距离李茂中军已不足百步,我看向台上李茂,他该如何解此危局?

    只见他不慌不忙说道:“你若是不出手,我倒不知如何是好了。”

    原来这小子在故意引诱对方冲阵,从谷口到中军大营前早已事先步好了三层陷阱,加上俩翼弓弩手箭雨如芒,许攸的骑兵几乎尽数倒下,局势已定。

    败场后,许攸不但没有羞怒,反而对李茂另眼相看了,还特意引荐他与台下袁绍相识。

    袁公子刚刚看了全程对局,对李茂赞不绝口,二人搭肩畅谈,相见恨晚的感觉。

    我与王勉在一旁略显尴尬,招呼李茂一声便要起身离去。这时袁绍提出要宴请我们,他这般身份,我们是断不敢拒绝的,只能应下。袁公是个豪气之人,但是为人太过霸道,席间我观察到他有意想拉拢李茂,但李茂也出生贵族,性格上也比较强势,想让他依附于某个人,我觉得必须得是那个人做了某件让他十分佩服事才行,就目前来说,他对袁绍的了解还不够这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