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四天灾降临崇祯末年 » 第22章 第一份出宫名单

第22章 第一份出宫名单

    崇祯根本没有时间来理会这些朝廷大臣的奏折,全部让太监束之高阁。毕竟,现在大明已经病入膏肓了,这些朝廷大臣可以全部撤换,根本没有搭理的必要。

    至于那些上蹿下跳的朝廷大臣,崇祯现在没有马上收拾,只能让他们维持现状。只要现在不太乱就行,之后直接通过玩家来收拾这些烂摊子。

    崇祯现在每天最为关心的就是“清查皇宫”任务的进展情况,由王思琴负责编写的每日清查进度报告,是崇祯必看的报告。

    毕竟,崇祯不可能跟着每一个处室盯着看完成了哪些工作,只需要了解一个总的进展情况就行。最多在进展速度慢的时候,叮嘱某个处室加快工作,或者吩咐太监协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

    ……

    一场审讯正在翊坤宫进行。

    翊坤宫是妃嫔居住的地方,临时侍卫玩家已经把翊坤宫全部封锁,所有的妃嫔和宫女都集中到了这些。

    王思琴带领调查处的将近一半人员对这些妃嫔和宫女进行审讯,调查这些女人中是否存在暗藏祸心的行为。

    审讯没有按照现有的刑部审问犯人方式进行,而是由调查处按照有经验玩家在过往审讯中形成的模式开展。

    一位比较年轻的宫女,长得如花似玉,正瑟瑟发抖地坐在一张单独的座椅上。她的面前还有三个人紧盯着这位宫女,不停地进行询问,并观察这位宫女有没有说谎。

    “姓名?”

    “李婉儿。”

    “年龄?”

    “17岁。”

    “家庭地址?”

    “陕西延安府高堂村。”

    “家里有几口人?”

    “已经没有人了。父亲和弟弟被流贼杀害,母亲饿死了,还有一个妹妹在我和她乞讨来京师的路上也饿死了。”

    “是怎么进的宫?”

    “我是周府的人买下当丫鬟,被他们要我去参加选秀后成为宫女。”

    “周府?是哪个周府?”

    “我只知道是周府,至于是哪个周府我也不知道。”

    审问人员一听,竟然是周府选送进来当宫女的,一下子没有审问下去的兴趣。不管是哪个周府,看来都是想要通过李婉儿打听宫里的消息。

    这样的宫女肯定不能留在皇宫了。因为谁也不知道周府有没有控制她的手段,很容易出现问题。

    审问人员草草地把李婉儿划入了驱离出宫的名单中,至于是移送到皇庄还是让其出宫自谋生路,就等审讯完所有妃嫔和宫女后再定。

    随着一个又一个宫女在翊坤宫进行审问,很快就筛选出第一份出宫的名单。

    这个名单都是宫女,达到六千余人,而整个大明皇宫的宫女只有一万一千人左右。

    可以说第一批移送出宫的就达到一半。这里面有很多是京师或各地的权贵富商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全部一刀切都移送出宫。

    崇祯的妃嫔并不多,只有周皇后、已经去世的田贵妃、袁贵妃,以及王顺妃、王妃、刘妃、方妃、沈妃等妃嫔。

    周皇后还是值得信任的,因此没有进行审讯。袁贵妃只是简单审讯后,崇祯认为也没有问题,值得他信任。

    至于王顺妃、王妃、刘妃、方妃、沈妃等妃嫔,都在王思琴等人的亲自审讯中,发现或多或少与宫外朝臣有往来。

    要不要全部废弃这些妃嫔,崇祯有些犹豫。毕竟都已经是宫中的妃嫔了,自然不能再送出宫去。

    而留下来的话,是不是对自己有威胁。崇祯同样不确定。

    崇祯看到王思琴的清查定期报告后,干脆下令调查处进行进一步的审讯,彻底弄清楚剩下的妃嫔和宫女的底细,筛选出绝对忠诚于自己的人员。

    为了能够查清楚这些宫女的底细,没有三四轮的审讯是不可能的。并且还要把这些宫女几次审问的资料进行对比,如果宫女审问回答的内容有冲突的,一律列入出宫的名单。

    崇祯觉得大明皇宫有1500名多宫女完全足够了,甚至只需要1000多名宫女就可以满足皇宫的需求。

    现在自己内库都没有多少钱,还养那么多的宫女,不是太为难自己了吗?

    干脆把这一万多宫女扔到各地皇庄,安心为自己打工赚钱,这才是正途。

    享受的话也用不了那么多的宫女,有1000多名宫女足够了。

    王思琴得到新的命令后,马上组织调查处人员立刻开展第二轮的审讯。审问的内容自然也会更加深入,不仅包括同乡人员往来,还包括在宫中的往来情况,力图尽可能多的掌握宫女的活动轨迹,寻找那些有问题的宫女。

    当然,调查处的工作不仅仅只有妃嫔和宫女的审讯,对太监的审讯同步在进行。

    太监的审讯工作是在景阳宫进行的,这个宫殿比较冷清,正好用于太监的审讯。

    整个大明的太监号称有9万多人,但实际的太监只有7万多人,并且大部分都不在大明皇宫。

    大明皇宫的太监只有1万多人,但这个数量也是比较多的。

    并且这些太监对崇祯忠诚的并不多,对明朝的贡献有限,却消耗了大量的钱粮。

    崇祯觉得应该把绝大部分太监都移送出宫,全部送到皇宫去当劳力为自己赚钱,这才是太监的正确使用方法。

    调查处的清查报告也确实符合这一要求。第一批要移送出宫的就达到7500人。这些太监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甚至还有一些太监作恶较多,自知被发现后会受到严酷刑罚,干脆就抵制审问,有些选择自缢而死了。

    对这些对抗审讯的太监,调查处自然没有那么多好感,全部列入到了移送出宫名单。

    至于其中有被其他太监检举有严重恶行的,调查处给出了处死的意见,但这样被处死的太监人数不多,仅有十多人。

    崇祯对于要处死的太监,没有什么意见。每年大明皇宫杖毙的太监数量就不止这么多,现在处死十多名太监,根本就不是事。

    他反而觉得调查处是不是放松了刑罚标准,处死的太监数量少了些。皇宫里有1万多人太监,仅有10多名太监处死,确实太少了。

    毕竟,崇祯两年后自挂歪脖子树时,只有王承恩陪同,其他太监都不见踪影的,这也太悲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