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明朝当崇祯 » 第二章 农民军降而复叛

第二章 农民军降而复叛

    看着御案上垒的老高的奏疏,前世写不完的论文,穿越后还有批不完的奏章。还好这些奏章都已经披红,只需要大致看看就行。但是越是往下批阅,崇祯脸色越发难看。陕西、山西、四川三地灾情不断,民变不断。到处都在向朝廷要钱要粮。特别是陕西,连年干旱,庄家颗粒无收,民情最为汹涌。之前采取杨鹤的“招抚为主,剿灭为辅”的策略,确实取得不错的成效。可是朝廷缺钱缺粮,被招抚的农民军没过多久,迫于生计又开始流串。又或者是被官兵包围,直接投降,养精蓄锐后又开始反叛。而且小冰河时期,西北干旱还要在持续十数年。

    过了几日,文华殿内,自从女真退兵,袁崇焕被杀后,崇祯就开始一病不起。朝中虽然有内阁可以暂时运转,但是最终披红、掌印都在宫内,一些重要的事情还是需要经过皇帝。皇帝的圣旨也需要内阁、六部做最后的审定,不然文官集团可以大骂你独断专行,暴君,冠冕弹簧的不认。

    这是崇祯皇帝“康复”之后的第一个正式的早朝,讨论的无非就几个话题:将京畿内的女真赶出关外;对各地连年旱灾的救助;加强边防建设,阻止满清后续可能再次入关;对此次勤王有功人员的奖赏。

    不管哪个事都要钱,大明现在最缺的就是钱。穿越前朱政业余时间也略微看过一些爽文,不是收商税就是抄家。大明后期的文官士绅都已经是一个整体,崇祯自己刚废了江南地区商税,目前肯定是收不上来的。抄家也不是锦衣卫拿出点东西就能动手,谁屁股上都不干净。真要是因为一点小事就处理,最终也只能是人人自危,太心急了反而容易让他们抱得太紧。

    还好现在是崇祯初期,局势虽然糜烂,也并非东林党一家独大,勉强算还有转圜的余地。看着下面站着的大臣,崇祯目光所过之处各个都把头埋的更低,生怕被皇帝点名。崇祯一阵头大,现在当务之急就是搞钱搞粮,不然啥事都办不成。

    无奈崇祯皇帝只能开口道:“周尚书,身为首辅,可有什么办法?”

    听到被崇祯点名,周延儒脸涨成猪肝色,也只能硬着头皮出班,奏对:“不若依着旧历,增加盐课、关税、田赋,往后每年都可一劳永逸。”周延儒说完,底下便是开始附和声不断。大家也都明白只要不是自己提出的,最后就是办砸了也跟自己没什么关系,而且还是万历、天启年本就有的事情。

    听着下面的恭贺,崇祯脸色由愤怒慢慢转换成平静,就静静的看着这群大臣,好像因为周延儒的一句“遵循旧历”已经把大明所有的问题解决了。等所有朝臣慢慢安静下来才发现气氛有些不对,往常解决了崇祯都应该是笑着表扬下大家“肱骨之臣”、“谋国之言”,可是不遵循旧历又有什么办法。自己前不久刚废了商税,还没对朝堂进行清洗之前能做的事情太少了。

    崇祯一眼扫过,各个都又把头底下,这个时候不要太显眼就对了。崇祯也是无奈,看了王承恩一眼,王承恩立马领会,拿着洪承畴的奏章传递下去。等所有人都看完之后,崇祯才开口道:“天灾不断,流民四起,如果再派饷只怕百姓更是难以生存,到时候只怕又会是官逼民反。”

    温体仁听皇帝这么一说,立马是跪地痛哭涕零说道:“皇上久居深宫,却是能体察百姓疾苦,爱恤民命。此乃大明之幸,江山社稷之幸,百姓之幸。”众人听到温体仁马屁这么一拍,不得已也得是跪地齐呼“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