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坦荡是这样炼成的 » 第69章 生意做得很兴旺

第69章 生意做得很兴旺

    那是开窑第四年的秋天,宣统三年,清朝的最后一年(1911年)。

    烧青瓦烧出红瓦,家里人慌了,说不清原因,外头人说不是好兆头,瓦窑只好停产关闭。

    瓦窑连皮开了四年,白套手里攒了一些钱,关闭了瓦窑以后,在北街租了王家的一个大院,然后把留在老家的老伴儿(白翼人的老奶)搬来了。

    当年秋天,白套开了个留客人的店,起名叫“顺达店”,取“顺利畅达”之意。

    那时候,从河(黄河)南到临水镇的驴驮子、牛拉炭车和从鹿城来的客商来来往往,再加经营得好,客店一开起来就火爆了。

    “顺达店”刚开的时候只留那些过往的行人和客商,第二年(1912年)春天,又添了货栈业务,货栈业务是把客商的土特产囤下转卖,或者代客商推销。

    “顺达店”又留客又囤货做买卖,业务范围广,经营管理好,因此更加火爆了。

    这一年清政府彻底垮台,正式进入了民国时期。

    白套叫堂弟白成和远房侄子白金银、白来有各自租房,把他们留在老家的媳妇和子女也都搬来了。

    一大家子人都来到以后,参与经营“顺达店”的人越多了,店铺也更加兴盛了。

    可是到了第三年(1913年),临水镇土匪横行,一片混乱,客商一天比一天减少,生意一天比一天萧条,顺达店没法儿再经营下去,不得不解散。

    顺达店解散以后,白套已经65岁,身体明显不如以前,他就带上老伴儿回了口里老家。

    第二年,白成一门人到本县一个村子里买房置地定居了,接着白来有和白金银分别到邻县相邻十几里地的两个村子里也买房置地定居了。

    白得利不愿离开临水镇,他给大儿子白云找了个邮政代办的差事,自己跟二儿子白玉做起了小本生意。

    白云拉着毛驴驮上布袋,走村串户送信件,倒也能挣些钱。可是送了没几个月,临水镇就成立了邮政局,邮政代办随之撤销,白云也就没事干了。

    第三年,白得利觉着两个儿子都大了,应该独立生活了,于是分门立户,让他们各自谋生。自己和老伴儿回到了原籍。

    白得利的二儿子白玉,也就是白翼人的叔叔,在临水镇东头的大斜坡上自家租的院内开了一个小店。

    白得利的大儿子白云,也就是白翼人的父亲,在街头摆了个卖杂货小摊,起早贪黑,苦心经营,生意越做越大,有了一些积蓄后,打算租店铺经营百货。

    当时清源城的“厚德”“德成”等商号都有从口里来的客商,白云热情走访这些客商,虚心请教,得到了这些客商的信赖和支持,愿意赊货给他。

    民国五年(1916年),白云租下店铺以后,脑子一转,为店铺起了名——“顺达隆”。

    “顺达”后加了一个“隆”字,以“顺利、畅达、兴隆”之意,表示了继承祖上经营理念的决心,表达了把商铺经营发展好的愿望,暗示了白家来临水镇的经历:烧窑起步顺利,客店开得畅达,商铺必会兴隆。

    民国五年(1916年),“顺达隆”开业以后,常生的姥爷白翼人的爷爷白云,经营起了日用百货。

    白云传承祖上从烧窑到开店的一贯做法,重诚信,不怕苦,待人热情,得到了供货商的充分信赖他们,越来越愿意赊给他们一部分货,因此货源比较充足。

    商铺出售的各种商品都货真价实,价格合理,顾客越来越多,生意越做越活。

    这期间,白云的弟弟白玉开小店挣了一些钱,回到口里老家。白云娶妻生子,继续经营商铺。

    随着儿子们的渐渐长大,白云为了商铺发展得更好,那是民国20年(1931年),把16岁的二儿子白贵人送到山城学习做生意。

    白贵人学了三年,一回来就扩大了“顺达隆”的经营范围,增加了棉布经销,并开始雇用店员,先后雇了七八个,其中就有赵宏伟。

    白云是坐码头(专管采购货物)的,白贵人是掌柜子(店铺主管),赵宏伟是账房先生(会计),白翼人打杂差。

    “顺达隆”规模扩大后生意更加兴隆,除了与临近旗县和清源城的客商频繁来往外,还与邻省一些地方的客商也有了来往。

    商铺生意越做越活,越做越大,人人欢欣鼓舞,个个笑逐颜开。

    然而,就在白云正忙着给二儿子白贵人张罗办婚宴的时候,白贵人患了重伤寒。

    一个年轻人患上重伤寒,原以为经过请医调治,很快就会好起来,但是谁也没料到,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勉强过了个大年就离开了人世,年仅21岁。那是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的正月。

    一家人忍悲含痛,安葬了白贵人。

    第二年,日伪政府的成立,社会动荡不安,市场混乱,纸币、银元、粮食、大烟(鸦片),都在市场上流通,以钱易物,以物易物,交杂在一起,生意很不好做。“顺达隆”不得不暂时关闭,雇员各自回家。

    商铺关闭后,白云和大儿子白翼人先把外欠款还清,然后用余钱买下了长街路北的一处大院,准备日后做店铺,又买了一处四合院居住,结束了白家在临水镇租房的历史。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他们把买下的大院租赁出去。租赁人开了个俱乐部,以放官赌为业,仅开了一年就倒闭了。

    第二年,白云收回大院,重新装修,重启“顺达隆”,恢复营业。从那个时候开始,白翼人当起了“顺达隆”的掌柜子。

    重新开业后“顺达隆”,顾客不仅没减少,反而增多了,不久,他们又增加了供应小商小贩(货郎担)的业务,采取赊一半付一半、卖完结算的办法,这样一来,生意越发火爆起来。

    当时农村盛行种大烟,货郎把小食杂货送进村里、田间地头,很受欢迎。

    因为商铺有好底子,再加白翼人勤奋努力,生意做得生机勃勃,充满了活力。

    吴华女说到这里,一个中年男子开门进来取衣服,吴华女立即停住叙说,给来人取衣服。

    常生说他要到西间练字,米老师紧跟在常生身后去了西间。

    来人把衣服取走以后,吴华女坐到缝纫机前,扎起了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