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穿越成为茅山道长 » 第十三章 斫龙阵

第十三章 斫龙阵

    陶东熠立刻回答:“绝无二心。”

    葛清风说:“噢?那你可愿意接受我们的考验?”

    陶东熠点点头,说:“愿意!”

    葛清风嘴角微微上扬,说:“好!跟我们来。”随即起身,向门口走去,边走边说:“你可知有一种阵法名曰斫龙阵。”

    陶东熠跟上去,摇摇头,说:“不知!”

    葛灵儿和张芙蓉也跟上。

    葛清风解释道:“斫龙阵,是一种葬地阵法,以山河之灵捍卫墓葬。

    所谓山河之灵,便是自然界阳气或阴气的总称。山河与生物一样,也有阳气与阴气之分,山为阳则水为阴。

    所谓‘临山则阳盛,衰不惑焉’。山河之灵是天地间最厉害的力量,非人与畜牲、恶鬼的力量所能抗衡,所以以激发山河之灵解决畜牲或恶鬼的方式方法层出不穷。”

    陶东熠点点头。

    葛清风继续说:“斫龙阵,便是专门利用山河之灵守护古墓的方法,但这斫龙阵并非一个固定阵法,真正的斫龙阵有九台,分别是鉴临台、定落台、星吮台、坤殂台、真仙台、合仗台、空榻台、空虡台、燧门台。”

    陶东熠若有所思,说:“难道阁皂山附近有什么古墓嘛?”

    葛清风点点头,继续说:

    “这九座台仅是九座法台,并无关键作用,关键的作用点在于九种器物,名曰镇台;这镇台大体上以各类玉石、煞器为主,按山脉走向正确安铸“九台”的位置。

    所以,这九台的位置依山势的变化而变化,依镇台效果的不同而不同。”

    陶东熠说:“明白,您的意思是让我寻找玉石和煞器。”

    葛清风点点头,说:“我们灵宝派的弟子死后都会葬在阁皂山。历代祖师也都是以摆设斫龙阵的方式来守护墓地的。

    由于时间久远,目前摆放在阁皂山斫龙阵九台上的镇台,即玉石和煞器,其精气即将耗尽。

    所以,我希望你能帮我们灵宝派寻找镇台。”

    陶东熠说:“是九个玉石,和九个煞器嘛?”

    葛清风说:“没错!悟性倒是挺高的;你生性善良,又拥有一身浑厚的法力。我本可以直接将灵儿许配给你,但你两手空空,着实有失礼数。为避免被其他弟子取笑,伤了灵儿,便让你多长长见识。”

    陶东熠立刻拱手行礼,说:“承蒙伯父伯母厚爱,我定不负所托。”

    葛灵儿说:“我跟你去。”

    张芙蓉拦住葛灵儿,说:“灵儿,不得无礼。”

    陶东熠看向葛灵儿,说:“等我好消息吧。”

    葛灵儿比较机灵,说:“父亲,这玉石和煞器岂是那么容易寻得的东西?以东熠现在的水平,至少也要三年时间吧。”

    葛清风看向葛灵儿,说:“你现在才十六岁,这么快成亲干嘛?”

    张芙蓉马上对葛灵儿说:“这是你爹给陶东熠侄儿的历练,可以帮助他成长起来;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陶东熠看向葛灵儿,说:“相信我!”

    葛灵儿点点头。

    葛清风微微一笑,说:“陶东熠侄儿,你可以在隔壁客房多住几天再出发,不急不急,先修养好身子。”

    陶东熠点点头,说:“好!”

    然后,四个人聊了很久,谈到陶东熠是如何走过来的。

    其实,陶东熠从第一天醒来就察觉到自己可能已经穿越了,只是不愿意相信而已。

    目前这些经历让他不得不确信自己已经穿越了的事实,从葛清风口中得知,目前是清朝末年,公历1835年,农历4533年,乙未76年。

    到了晚上,负责做饭的道士端上了些斋饭,四个人有说有笑的,吃得很开心。

    饭后,陶东熠走到隔壁客房,先洗了个澡。

    随后,葛灵儿过去,和他聊天。

    陶东熠说:“我决定明天就出发!”

    葛灵儿说:“为什么不多住几天?”

    陶东熠摇摇头,说:“我必须尽快变强才行。”

    葛灵儿抱住他,说:“遇到危险一定要先跑!”

    陶东熠摸摸她的头,说:“好!”

    说完后,葛灵儿跑回自己房间,收拾了一个包裹,放进了很多东西,包括珍贵的蓝色符箓,和换洗衣物、银两;然后拿过去给陶东熠。

    陶东熠本来想拒绝她,但不想辜负她,便收下了。

    夜色已晚,他们都睡着了。

    第二天,陶东熠5点起床,天刚亮就离开了。

    葛灵儿四点就起床了,坐在屋顶上修炼,早早地听到陶东熠在收拾东西,忍不住流下眼泪,静静地坐在屋上,深怕打扰到他。

    这一别不知何时能相见。

    陶东熠出门后,念动飞翔咒,朝东北方向飞去。

    葛清风得知陶东熠已经出发后,点点头,微微一笑,低语道:“不错不错,是个好苗子。”

    ……

    陶东熠边飞边思考:玉器和煞器,应该是指至阳之物和至阴之物;以我目前的认知,是无法找到的;眼下只有先拜入茅山,学到基本常识后,再寻找了;先去句容县茅山看看吧。

    大约两个时辰后,陶东熠来到苏州府句容县。

    在句容县,人来人往的,十分热闹,建筑也很雄伟,和乡村有着天壤之别。

    陶东熠为了掩人耳目,从县城外的郊区下落,再解开飞翔咒,然后准备进县城。

    走到县城大门,有好几个官兵把守,也有很多做生意的人经过。

    陶东熠便直接走过去,谁知被官兵拦下。

    官兵问:“你是什么人?一身道袍,带着兵器!”

    陶东熠看了看自己的衣服,发现是灵宝派的道袍,便说:“我是阁皂山灵宝派弟子,奉吾师之命,前来寻找茅山派真传弟子,传送口信。”

    官兵说:“什么口信?”

    陶东熠说:“不便明说,还请行个方便。”

    官兵顿时不知所措,便让另一个官兵回去禀报,说:“道长,先稍等片刻。”

    陶东熠点点头。

    不一会儿,回去禀报的那个官兵回来了,说:“敢问道长,可知驱鬼之术?”

    陶东熠说:“略懂略懂!”

    听到略懂二字,官兵立马说:“巡检胡大人有请道长到府上坐坐,可否赏脸走一趟?”

    陶东熠说:“是否与驱鬼有关?”

    官兵点点头,表示肯定。

    随即,陶东熠同意后,便和官兵进城。

    大约走了5分钟,他们来到了胡府,并进去。

    陶东熠继续跟着官兵走,经过一个十分华丽的亭子、水池和走廊,看上去十分奢华;然后,来到一个客厅,并进入。

    在客厅里,坐着七八个道士,站着十几个道士,再加上陶东熠,一共二十六、七个道士。

    从这些道士的装扮上看,大多数是茅山派的,也有其他门派的道士,陶东熠暂时认不出。

    陶东熠找不到位置,只好站在一旁,等待管事的说话。

    大概几分钟后,从房间里走出一个身着旗袍的男子,看上去有五十多岁,大声说到:“我是这里的管家。我们府上最近闹鬼了,今天请各位道长过来,是希望道长们可以驱除鬼物。驱除后,必有重金答谢。”

    这时,一个茅山派道士问:“请问鬼物经常出现在何处?”

    管家随即说:“在后院的池子附近,每天晚上都能听到鬼哭声。”话刚说完,便打了个寒颤,浑身起鸡皮疙瘩。

    那个茅山道士点点头,说:“走,过去看看。”

    然后,大伙儿一同走过去。

    陶东熠也跟上去。

    来到后院,陶东熠先释放阳气,感知周围的鬼物,没发现什么东西;于是,将阳气引导入水池中,居然发现了一具尸体;为了掩人耳目,便决定静观其变。

    刚刚那个茅山道士也注意到了池里的东西,便问:“管家,敢问最近府上是否有人去世?”

    管家眼珠子突然看向其他地方,说:“这个?我不太清楚,还请道长出手,收服鬼怪。”

    那个茅山道士经验丰富,早已知晓缘由,便说:“这事必须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方可驱赶鬼物。”

    忽然,又有一个身着茅山派道袍的道士说:“我认为大可不必,直接把东西驱除即可,何必那么麻烦?”

    听到这个茅山道士的言辞,管家立即喜笑颜开,说:“这位道长说的甚是,甚是!就按您的方法来,驱除鬼物后,必有重金答谢。”

    听到这种粗鄙地处理方式,第一位茅山道士突然转过身,说:“在下茅山派,李自强,敢问阁下是?”

    第二位茅山道士说:“在下也是茅山派,叫陈五斤。”

    李自强点点头,说:“陈道友,不妨借一步说话。”然后,走过去,拉起陈五斤,走到外面去。

    所有人都看过去,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顿时,两个人突然大吵一架。

    陈五斤说:“茅山派当以治鬼降尸为重,其他的事轮不到我们管。”

    李自强怒气冲冲,说:“鬼物也有善恶之分,你怎能不分青红皂白?随意斩杀。”

    陈五斤抬起头,说:“你看看你,都穷成什么样了。”

    李自强说:“我们祖师也是带着济世之道普救百姓,方才飞升成仙。我们当效仿啊!”

    陈五斤甩下李自强,直接走出来,说:“这事,你若是不想管,有大把人能管。你自个滚蛋吧!”

    无奈之下,李自强手一甩,直接离开。

    陶东熠见状,马上追出去,大喊一声:“李兄,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