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天界无战事 » 第十七章 使团(感谢收藏)

第十七章 使团(感谢收藏)

    “长青王,你说什么?”赵步平一脸震惊的问道。

    “妙啊!此策一出,恐怕各个诸侯国,很快就要分崩离析。”

    “没错,原本都是长子继承,现在其他子嗣也有了机会,还不对帝庭感恩戴德?”

    “没错,如此一来,他们一定会坚定的跟帝庭站在一起。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将来,成为新的诸侯!”

    “原本庞大,团结的各路诸侯,在见到旨意的瞬间,就会瞬间分崩离析!”

    “长青王英明啊!”

    群臣顿时议论纷纷,夸赞声不绝于耳。

    “哈哈哈哈,好好好!”

    天帝大笑,连道三声好,“左相,就依照长青王的意思,拟旨!”

    有了主意,天帝心情极好,想了想,又开口问唐安:

    “唐安,这次出使,你准备带多少人去?”

    唐安想了想:“除去随行官员,后勤人员,臣准备再带八百护国军精锐。”

    “只带八百?长青王,万一……”天帝有些担心。

    “陛下,八百人足以。臣是出使,又不是出征。带的多了,臣怕吓破了那些诸侯王的胆!哈哈哈!”唐安大笑。

    “好!”天帝一锤定音,“果然是长青王的气魄!不过,你可要答应朕,无论如何也要平安回来。”

    天帝目光灼灼的注视着唐安,心中思绪不免纷飞。

    时间仿佛回到了六年前。

    那时候,他才十四岁,而眼前的唐安,也才十七岁。十四岁的天帝,加上一个十七岁的大将军,这曾经是夏氏族人最为放心的选择。六年过去,这两个当年的孩子,却要彻底将夏氏的尊荣颠覆。

    想到这里,天帝不禁有些感慨,喉咙微微有些发紧:“大将军,你又要出征了。”

    唐安一愣,似乎听出了天帝不同寻常的语气,稍微迟疑了一下,肯定的回答道:“陛下放心,臣还会得胜归来的!”

    唐安抬头,二人四目相对,放声大笑起来。

    朝议结束。

    右相给唐安送来了一张地图,详细的标注了此行的路线。从地图东面出发,然后向北转,接着向西,最后从南面回来,兜一个大圈子。

    唐安其中大半地方都非常熟悉,十三年征战,许多诸侯国都沦为了战场。还是靠着唐安和护国军,才从鬼武的侵略中幸存下来。

    “最后再去山南二国。这么看来,陛下的意思是……”唐安的眼睛微微眯起,闪现着危险的光芒,“警告不听,那就战吧!”

    你要战,我便战!

    七日后,唐安手持使臣的节杖,领着八百护国军精锐,领着一千五百人的后勤队伍,一步一步的走出了帝都的东门。

    帝都的百姓纷纷前来相送,街道两旁人头攒动。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太后寿宴当晚的事情,早已经在民间有了传言。

    百姓们都知道,就是这个年轻人,不仅仅平定了凶残的鬼武叛逆,更是帮助天帝陛下重新掌握的朝堂,让社稷归于正统。

    可以说,此刻在民间,唐安的声望已经无与伦比的高了。

    维持秩序的卫队,险些被热情的百姓冲散。无数妙龄少女有组织的冲击着卫队的拦截阵线。而心有大志的热血男儿们,也迫切的想一睹心中偶像的真容。

    “长青王!长青王!”

    “生子当如长青王!”

    山呼海啸一般的欢呼声传来。

    唐安右手握着一人高的节杖,缓缓走出。

    这样的场景,让他感到一阵恍惚。

    “好熟悉的感觉啊。”他不禁轻声呢喃。曾经,他们队伍经过百姓的城市时,道路两旁,也像今天一样挤满了人,为他们的到来欢呼。

    也许就是那时候,他开始觉得他的人生,有了前进的方向。

    一路前行,离开东门三十里之后,相送的百姓仍然络绎不绝。

    “使节团,上马!”

    唐安一声令下,使节团所有人齐齐上马。看着身后众人整齐划一的动作,他不禁摇摇头。

    天帝还是不放心。除了少数文臣和八百护国军精锐意外,这次随行的其他人员,也都是军队体系中选拔出来的好手。

    甚至不少都是禁军中精英。

    原本为了保护天帝,唐安这次并没有带走护国军中的主要将领,甚至直接把赵青送到了皇宫去做天帝的护卫统领。没想到,天帝反而把禁军的好手给他派了出来。

    甚至连骑的灵马,都是一等一的战马。

    这两千三百人,在他手下,恐怕应付三万人绰绰有余。

    出发!

    庞大的使节队伍浩浩荡荡的开始前进,逐渐离开了繁华的帝都范围,进入了东部郡县的范围。

    由于时间紧迫,唐安的使节团需要最快的速度到达诸侯国,所以路线规划时,避开了大小城池,也没有带太多的辎重,轻装践行,走的都是人烟稀少的路线。

    而唐安从帝都出发的同时,天帝已经派遣先遣信使提前出发,将使团的消息,提前送到各个诸侯王的手上。

    使团的行踪,就像是一柄缓缓逼近的利刃,随着唐安前行的脚步,缓缓逼近那些心中有鬼的诸侯的心脏。

    让他们不敢有所都动作。

    唐安他们去的越快,夏氏诸侯王们互相联系的时间就越短,准备就越不充分,他此行的效果也就越好,也会越安全。

    一路疾行,使节团的速度极快,半日的时间,已经行进了三百里有余。

    日落时分,众人来到了一处小山脚下的小河边,靠着小河扎起了营帐。

    “大将军,按照这个速度,明日我们便可以到东林国了。”亲卫拿出地图,在地图上标记了一下。

    “东林王,姬修。”

    唐安脑海中浮现起出行前恶补的资料。东林国是最靠近帝都的诸侯,也是东方各诸侯国想进入帝都的咽喉要地。历来与帝庭的关系非常的紧密。

    如今的东林王,严格来说,应该是天帝的叔叔。

    表面上看起来,东林王似乎是最不可能背叛帝庭的诸侯。但是,唐安的心中总是隐隐有些不安。

    意外总是在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发生。

    最不可能背叛的人,背叛起来,也是收益最大的人。

    突然,就在唐安皱眉沉思的时候,一名亲卫来报:

    “大将军,东林王使者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