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唯有这一剑,能斩尽万道 » 第一章 小镇少年

第一章 小镇少年

    中土洲。

    刘氏王朝最北边的桃花镇。

    一阵微风拂过,杨柳青青,繁花满山。

    小镇少年张逸凡由南向北走着。

    经过小镇最大的一条街巷时,发现客栈门口有三个人在下棋。

    “刘施主,请。”

    一个穿着红色佛袍的年轻和尚,和颜悦色的望着对面的青衫道士。

    道士此刻紧皱眉头,片刻后又恢复如常,他右手执白棋缓缓落下,暂时化解了棋盘上的危机。

    而一旁观战的儒衫先生白衣飘飘,略加思索的看着棋盘。

    这盘棋他们已经下了很久,至于多久其实谁都不记得了。

    执黑子的和尚继续落棋,道士也继续捻子。

    片刻后,双方终于无子可落,而一旁的儒衫先生也觉得没有必要再下。

    和棋。

    佛袍和尚和青衫道士这才放下手中的多余棋子,都望向了对方。

    三个人相视而笑。

    佛袍和尚率先开口。

    “看来今天又是和棋了。”

    青衫道士则一脸不悦的回答。

    “呵呵,总有一天会赢你的。”

    年轻和尚笑而回答。

    “期待那一天。”

    “还有你!”

    青衫道士看着一边的儒衫先生,眼神略带嘲讽。

    但儒衫先生则也苦笑一下,缓缓开口。

    “我也期待那一天。”

    张逸凡此刻已经站在棋盘旁边,望着三人。

    这三个人他都不陌生。

    和尚是小镇西边卧龙寺的至臻和尚。

    那个道士则是北边青云观的道长名叫刘提,不过大家都喜欢叫他坑人道士。

    道士总喜欢在小镇支个卦摊儿,给人占吉凶,算姻缘,还有一些婚丧嫁娶的良辰吉日。

    而身旁的这位儒衫先生,则是小镇一座私塾的年轻教书匠,名叫范元稹。

    他在这里已经教了几年书,张逸凡清楚的记得,这个教书匠刚来的时候,一席白衣背着书箱的样子。

    自从他来以后,去私塾读书的孩童便多了起来。

    范元稹望着一身破衣补丁的张逸凡,感觉他这身衣衫已经不能再有补丁,因为补丁上面也全都是补丁。

    望着这个身世清苦的少年,三个人微微一笑。

    “张逸凡,怎么今天没去上工?有闲情逸致来看我们下棋?”

    青衫道士刘提率先开口询问,张逸凡则小声回答。

    “今天五月五,所以放假一天。”

    “哦,都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

    儒衫先生附和了一句就不在言语,反而佛袍和尚开口说话了。

    “张施主,这是要去干什么?”

    张逸凡见至臻和尚叫他施主,赶紧摆手回答。

    “至臻师父千万别这样叫我,我现在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施舍给你。”

    和尚则会心一笑解释道。

    “张施主,这只是我们佛家的一种尊称,就算你不施舍给我什么东西,我也可以尊称你为施主,施舍不一定就是外在的那些吃喝用度。”

    “也可以是一句发人深思的话,也可以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你忘了?曾经你给我讲过有趣的事情!”

    “所以称你为施主,没什么不妥。”

    至臻和尚笑容可掬,脸上那一股暖洋洋的笑容,让张逸凡心里很舒服。

    张逸凡点点头似乎有些明白了,却又不太懂。

    “怎么不下了?”

    张逸凡见两个人都落了子,其实他还想在这里继续看几局。

    “老样子,和棋。”

    “谁也没有赢,谁也没有输。”

    刘提继续开口解释。

    “张逸凡,我给你的那本拳法练了没有?”

    刘提便借机询问起此前给他的一本拳谱,张逸凡则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的答道。

    “你那本拳谱,练着有些费劲,不过没去砚坊之前我还是每天都有练的,只不过去了砚坊之后每天都很累,到了家里实在抬不起手脚了。”

    青衫道士听后也没说什么,只是觉得这样已经很好了,毕竟填饱肚子比强身健体要重要的多。

    “有时间或者不那么累的时候再继续。”

    张逸凡点点头答应了。

    其实三个人也经常在这里下棋。

    有时候是和尚与道士,有时候是道士与先生,有时候是先生与和尚,总之听三个人说,谁也没赢过,自然谁也没输过。

    “你们三位在这里下了这么多次,就从来没有谁赢过?”

    张逸凡开口询问,三个人则全都摇头表示没有。

    “哦!”

    这是三个人都不愿意看到,又害怕看到的结果。

    “你会下棋吗?”

    范元稹询问张逸凡,张逸凡摇摇头表示不会。

    “那你每次看着还那么起劲儿?”

    “也没有多起劲儿,其实我也不希望你们谁赢或者谁输。”

    三个人听到这话都不约而同的望着少年,少年面黄肌瘦,个子其实不算矮。

    “为何?”

    青衫道士便询问原由。

    “因为我觉得,你们三个人都是好人。”

    “其实这样的结果就很好。”

    三个人觉得这句话跟没说一样,便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哈.......”

    “张逸凡,你可别觉得那年快要冻死,他给了你一些棉被,就觉得他好了。”

    青衫道士指着佛袍和尚就是一顿开玩笑的挑拨。

    张逸凡则开口回答。

    “但是我饿了三天三夜,也非常感激你给我的那些饼子。”

    “还有范先生的那些粥。”

    三个人听到这话,都默不作声,竟是有些伤感。

    他们只是帮了少年些许不值一提的小忙,可是每每遇到这个少年,他总是非常礼貌的打招呼问候。

    少年今年十二岁,三岁那年父亲去世,七岁那年母亲离世,他们很清楚少年一个人是怎么熬过这五年的惨淡光景。

    如今自己则在好友郭天赐的推荐下,在小镇北面的砚坊当学徒,其实说是学徒,就是每天搬弄开凿砚台所需要的大石头,少年很瘦,所以对于他来说很辛苦。

    在砚坊搬弄那些石头,都是一个极其费力的事情,有时候还会被师父骂,不过就算这样少年还是坚持每天早早的就去了,从未迟到或者旷工。

    虽然砚坊没有工钱拿,但是饭管饱,但是少年从来没有吃饱过。

    他知道师父本来就看不上自己,干活更是不太出奇,所以再吃他那么多饭,第二天肯定被赶出砚坊,不过这也只是他自己的想法罢了。

    少年的砚坊师父其实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师父,毕竟他没有教张逸凡刻砚台的手艺。而张逸凡充其量就是个帮工。

    小镇虽然小,但是方圆也有百里地界,这里山清水秀,更是文房四宝的著名出产地,笔墨纸砚的名气更是遍布九州天下。

    所以这里的砚坊,笔坊,纸坊还有墨坊更是数不胜数。

    三个人都知道虽然张逸凡放假了,但是今天肯定饿着肚子呢。

    就在此时身后传来几个人的喊声。

    “张逸凡!”

    张逸凡转头望去,郭天赐,齐云山,还有林成君三个朋友跑了过来。

    “吃饭了没有?”

    张逸凡摇摇头表示没有。

    “那你在这里干什么?”

    张逸凡刚要解释,结果却发现佛袍和尚还有青衫道士,儒衫先生已经没影了。

    张逸凡挠挠头,不知道他们几个什么时候走的。

    “我......我在这里瞎逛。”

    “你们去玩?还是去上工?”

    张逸凡询问三人。

    “我们两个今天还要去墨坊和笔坊,今天林成君不用去。”

    “哦。”

    “哦什么哦?

    “给,我们两个先走了。”